當鄰里有了矛盾、婚姻生了嫌隙、合同產生糾紛,是否只有一紙判決才能定分止爭?答案顯然不止于此,從“一紙判決”到“源頭化解”的治理升級,讓矛盾糾紛在法治軌道上預防化解,讓和諧在情理互動中孕育。
近年來,西寧市兩級人民法院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派員常駐社會治安綜合治理中心并深度聯動協作,依托綜治中心“小窗口”,既彰顯司法權威,又傳遞民生溫度,成為司法為民的生動實踐。“有矛盾糾紛找綜治中心”正逐漸成為轄區群眾的共識。
堅持黨委領導 主動融合對接綜治中心
西寧市兩級人民法院深刻認識到與綜治中心融合對接的重要意義,切實增強工作責任感、使命感與緊迫感,主動融入黨委領導下的社會治理大格局。立足審判職能定位,積極助力綜治中心規范化建設,持續完善與綜治中心的對接工作機制,整合訴訟服務中心功能,進一步優化工作流程,充分彰顯了西寧市兩級人民法院為大局服務的意識,主動融入綜治中心的責任與擔當。
為向群眾提供更加便捷高效的司法服務,西寧市兩級人民法院選派資深法官、法官助理和調解能手常駐綜治中心,提供法律咨詢、調解糾紛、訴調對接、司法確認等一站式服務,致力于將群眾的“操心事”“煩心事”“鬧心事”實現一站式受理、一攬子調處、全鏈條解決,推動更多矛盾糾紛在綜治中心及時化解,實現人民法院與綜治中心融合發展,切實打通司法服務的“最后一公里”,讓群眾真切感受到司法服務的效能與溫度,為司法賦能基層治理貢獻力量。
目前,每日有22名審判崗位干警入駐西寧市、各區(縣)綜治中心。干警們憑借扎實的法律專業知識和豐富的矛盾糾紛調解經驗,能夠迅速、準確地進行分析研判,為群眾提供專業的法律指導和解決方案。2025年1月至6月,共參與指導綜治中心調解各類矛盾糾紛1504件。
多方協同聯動 凝聚基層治理合力
“我們都符合征地款發放條件,為什么不給我們發放人頭費?”
10余名村民將西寧市城北區二十里鋪鎮某村起訴至城北區人民法院二十里鋪人民法庭。
二十里鋪人民法庭庭長賀眾明與法官薛長偉,聯合二十里鋪鎮綜治中心調解員,在調查了解情況后,與相關部門召開聯席會議,組織開展聯合調處。最終,這批系列案件通過“多元聯調+司法確認”的方式得到實質化解,取得了良好的社會效果。此案例是西寧市兩級人民法院聯動多方力量化解矛盾糾紛的生動實踐。
西寧市兩級人民法院不斷加強與各職能部門的溝通協調,通過信息共享、聯合研判、掛牌督辦等機制,攥指成拳、凝聚合力,推動矛盾糾紛從源頭預防、前端化解,助力社會治理從“被動應對”轉向“主動防控”,從“單打獨斗”轉為“協同作戰”。
西寧市城東區人民法院與城東區總工會、區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區司法局在城東區綜治中心聯合設立勞動爭議調解室,及時化解工資拖欠、工傷賠償、勞動合同糾紛。
西寧市湟源縣人民法院與多部門高效協同,從政策解讀、法律適用到現場調解,各環節緊密配合,在湟源縣綜治中心成功化解5件重大疑難矛盾糾紛。
西寧市兩級人民法院通過與各職能部門緊密協作,在維護社會和諧穩定、保障群眾合法權益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為基層社會治理提供了有力的司法支撐。
創新驅動 打造解紛新模式
今年7月2日,西寧市城東區人民法院將庭審“搬”進城東區綜治中心,敲響駐區綜治中心速裁審判的“第一槌”,高效審理了一起民間借貸糾紛案件。此次速裁審判打破傳統法庭審理模式,依托綜治中心平臺,整合人民法院速裁團隊與綜治調解力量,開啟了基層司法服務新模式。
西寧市兩級人民法院注重矛盾糾紛前端化解,依托綜治中心搭建多元調解平臺,充分發揮先行調解的優勢。對于適宜調解的案件,引導當事人在綜治中心先行調解,促使雙方達成和解,有效減輕訴訟負累。對調解不成的案件,則及時轉入訴訟程序,確保矛盾糾紛得到妥善解決。通過這種無縫銜接的方式,實現一站式化解矛盾糾紛,讓群眾切實感受到便利。
西寧市城西區人民法院在城西區綜治中心設立“安居調解室”,累計調解物業糾紛、供熱糾紛268件。
西寧市大通回族土族自治縣人民法院入駐大通縣綜治中心以來,調解案件1350件,調解成功率保持在90%,既減輕了當事人訴累,又節約了司法資源,實現了法律效果與社會效果的統一。
從速裁審判的“第一槌”到成功調解千余件案件,西寧市兩級人民法院不僅用實際行動減輕了群眾訴累、節約了司法資源,更以多元共治的模式筑牢了化解矛盾糾紛的“第一道防線”,為提升基層社會治理效能、守護群眾安居樂業注入了堅實的司法力量。
“三步”工作法 激活解紛新動能
“沒想到在綜治中心能這么快就解決了糾紛。”一起服務合同糾紛案件當事人感慨道。
今年4月8日,西寧市城北區人民法院將巡回法庭“搬”進城北區綜治中心,對上述服務合同糾紛案件進行現場審理,最終促成雙方當事人握手言和并即時履行。
案件的妥善處理,既彰顯了司法程序的規范性,又發揮了調解工作的柔性優勢,為同類矛盾糾紛提供了“調裁一體、高效便民”的解紛指引。
西寧市兩級人民法院推行“普法先行、調解賦能、聯席共治”“三步”工作法。普法先行,堅持“零距離”講法、“面對面”送法、“接地氣”普法一體推進,深入村(社區)全方位宣傳綜治中心功能定位、工作流程,加強解紛途徑指引,提升綜治中心在基層治理中的社會影響力和公眾認可度。調解賦能,通過“法官帶調解員”,入駐法官駐點指導調解,舉辦西寧市兩級人民法院人民調解員能力提升培訓班等方式,提升人民調解員及調解組織的業務能力和專業水平,加強化解矛盾糾紛的專業性。聯席共治,建立常態化聯席會議制度,與行政機關、行業協會協同發力,構建多元解紛“一盤棋”格局。
西寧市城中區人民法院香格里拉“銀鈴法官”調解室和福祿巷北社區“芯中蕊力別樣紅”法官工作站,依托綜治中心信息共享、數據互通的聯動優勢,及時會商研判村(社區)里的風險隱患,以“法官講法理+社區講情理”促成“小矛盾、小糾結、小疙瘩”一站式就地化解。
一樁樁案件止于訴前,一件件糾紛化于源頭。“法院+綜治中心”的深度融合,不僅有效分流案件,節約司法資源,更在潛移默化中培育了以和為貴的社會氛圍。
在新時代社會治理的宏偉藍圖中,綜治中心作為關鍵樞紐,承載著整合資源、化解矛盾糾紛、維護穩定的重要使命。人民法院助力綜治中心規范化建設,是推動社會治理現代化的生動實踐。西寧市兩級人民法院將繼續堅持和發展新時代“楓橋經驗”,積極融入綜治中心規范化建設,有效銜接社會各方調解力量,不斷完善訴調對接、多元解紛機制,推動矛盾糾紛就地化解、源頭化解、多元化解,為社會和諧穩定發展注入強大的法治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