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進位于西寧市城北區小橋大街建設巷27號的城北區社會治安綜合治理中心,總能看到西寧市城北區人民法院法官們忙碌的身影——退休老法官正帶領年輕調解員調解矛盾糾紛,訴訟服務室里的法官耐心為當事人辦理司法確認,“巡回審判點”的法官也在開庭審理小額訴訟案件。
今年以來,城北區人民法院持續探索“法院+綜治中心”協同新模式,將司法服務延伸至基層治理最前沿,推動矛盾糾紛從“被動化解”向“主動預防”轉型,以專業力量守護群眾的安寧生活。
功能集成 打造“一站式”便民司法平臺
“不用專門跑法院,在綜治中心就能完成調解和司法確認,實在太方便了!”近日,剛處理完一起合同糾紛的市民李先生感慨道。
在西寧市城北區委統一領導和區委政法委統籌協調下,城北區人民法院積極推動司法服務資源向城北區綜治中心集聚。不僅接入了人民法院調解平臺、在線服務等數字系統,實現“線上+線下”解紛渠道無縫銜接,還專門設立訴訟服務室和“巡回審判點”。
讓數據多跑路,群眾少跑腿。如今,群眾在城北區綜治中心即可享受“一站式受理、一攬子調處、全鏈條解決”的便捷服務,無需輾轉多個部門,顯著提升了司法服務的效率與體驗。
今年4月,城北區人民法院印發《關于定期輪駐綜治中心開展矛盾糾紛預防化解的通知》,組建了一支由24名在職法官、3名“法韻余暉”工作室退休法官及司法輔助人員構成的訴訟服務團隊,以輪駐方式入駐城北區綜治中心。這支“老中青”結合的隊伍,既具備退休法官的豐富經驗,也充滿在職法官的專業活力,成為基層解紛的“主力軍”。截至目前,該團隊指導人民調解員調解矛盾糾紛481件,成功調解380件,調解成功率為79%,完成司法確認184件。
雙向賦能 將矛盾糾紛化解在萌芽狀態
“錢拿到手里,心里才踏實!孩子等著交學費,真是多虧了你們!”近日,在城北區綜治中心的調解室里,務工人員張某緊握著剛拿到手的1.7萬元工資,向法官和調解員連聲道謝。當天,還有另外4名家庭困難的務工人員也拿到了工資,剩余的14名務工人員則與包工頭李某達成調解協議,輪駐法官馬昕璐當場完成了司法確認。
這起涉及19名務工人員的欠薪糾紛源于一項改造項目。工程竣工兩個多月,工資卻遲遲未發。多次協商無果后,他們向城北區綜治中心求助。調解員第一時間接待并詳細了解每個人的欠薪情況,隨后法官介入,立即聯系包工頭李某。在法官與調解員的緊密協作下,欠薪糾紛得以高效化解。
這一過程既體現了法院的專業優勢,也發揮了綜治中心柔性解紛的效能,彰顯出法院與綜治中心“雙向賦能”的協同價值。
城北區人民法院訴訟服務中心專門設立“多元解紛引導崗”,配備專職人員對案件進行“問診式”篩查與分流,主動向當事人介紹多元解紛機制的特點與優勢,引導適宜調解的案件當事人前往城北區綜治中心的勞動爭議仲裁、物業糾紛調解等工作室進行調解,為當事人提供更快速、低成本、優體驗的解紛路徑。對經城北區綜治中心調解員調解達成的協議,引導當事人主動或當場履行,符合司法確認條件的,由派駐法官依法審查確認,并督促債務人履行。對調解無果、當事人堅持起訴的案件,符合立案條件的依法受理,再通過繁簡分流機制,實現簡易案件速裁快審、復雜案件精細審理,確保解紛資源高效配置。
多元聯調 聚力構建全鏈條治理閉環
“如果沒有你們聯合調處,我們的征地補償款真不知道還要等多久!”在城北區綜治中心拿到補償款后,村民們激動地說。此前,因補償款分配爭議,村民多次協商無果。城北區人民法院聯合司法行政、市場監管等部門召開聯席會議,通過“多元聯調+司法確認”機制,實現矛盾糾紛一次性化解。
這是城北區人民法院推動“多元聯調”工作的一個縮影。為從源頭減少矛盾糾紛,城北區人民法院在城北區綜治中心推廣“睦鄰物業糾紛調解工作室”經驗,聯合多部門建立信息共享、聯席會議和跟蹤督辦機制,精準化解物業、征地補償等常見矛盾糾紛。同時,將巡回審判融入基層治理,在城北區綜治中心選取群眾關注的典型案例進行庭審。今年4月審理的一起服務合同糾紛中,被告當庭付清服務費,為同類小額糾紛提供了“調裁一體”的解決樣本。
在推進“多元聯調”過程中,城北區人民法院法官依托專業優勢,針對調解員在糾紛定性、法律適用、政策解讀等方面的疑問,開展“一案一析”現場指導。尤其針對土地權屬、合同效力、侵權責任等復雜法律問題,從證據采信、調解方案合法性審查到協議條款設計,提供全流程指引,并對疑難矛盾糾紛持續跟蹤,促進調解力量不斷成長,推動更多法治資源向疏導端發力。
今年以來,城北區人民法院積極踐行新時代“楓橋經驗”,以陣地建設為基礎、多元共治為動力、實質解紛為目標,不斷深化與城北區綜治中心的協同聯動,延伸司法職能,探索形成“預防—調解—訴訟”全鏈條閉環解紛體系。
城北區人民法院將繼續立足審判職能,不斷完善工作機制,提升服務效能,以更高站位、更大力度、更實舉措,持續尋求社會和諧穩定的“最優解”,為基層社會治理注入更多的法院智慧與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