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
是“十四五”規劃收官之年
“十五五”規劃謀篇布局之年
也是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
推動中國式現代化
行穩致遠的關鍵一年
“十四五”時期是我國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第一個百年奮斗目標之后,乘勢而上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向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進軍的第一個五年,也是新時代內蒙古邊檢總站推進現代化建設、服務向北開放橋頭堡建設的關鍵五年。
回首過去的五年
極不尋常、極不平凡
面對復雜嚴峻的國內外形勢
內蒙古邊檢總站
主動融入“一帶一路”建設
牢牢抓住服務對外開放
和高質量發展的時代際遇
全力以赴守國門、保穩定、促發展
打贏了一場又一場硬仗
攻克了一個又一個難關
為內蒙古經濟社會發展
注入了澎湃動力
民警對中歐班列進行監護
從百年口岸滿洲里,到中國對蒙古國開放的最大陸路口岸二連浩特,到中蒙過貨量最大公路口岸甘其毛都……在內蒙古自治區20個對外開放口岸,車輛日夜穿梭,航班起起落落,旅客川流不息。
民警對出入境車輛開展查驗
1.23億噸——2024年,內蒙古邊檢總站積極主動作為,融入向北開放,助力貨運量實現歷史性突破,持續領跑全國陸地口岸。
出入境旅客點贊邊檢服務
8178列次——推行中歐班列無紙化預報、員工預約備案、檢查結果互認、全域視頻監管等檢查舉措,2024年中歐班列通關量同比提升5.7%,占全國的42.2%。
開通農副產“綠色通道”優先驗放果蔬出口車輛
24小時——這是滿洲里、二連浩特公路口岸的通關時間。全力支持保障滿洲里、二連浩特公路口岸試行24小時貨運通關、對蒙重點口岸延長通關時間,最大限度釋放口岸通關效能。
移民管理警察在界碑前執勤
數字,往往最直觀。攀升的通關數據,是內蒙古邊檢總站服務口岸高質量發展、便捷高效服務最有力的證明。這背后,是各項邊檢政策措施的精準發力:
服務大局,出臺服務國家向北開放重要橋頭堡、中蒙經濟合作區建設“兩個意見”“一個標準”和若干措施,全程跟進內蒙古自貿區申建、中蒙經濟合作區創建、邊民互市貿易區擴建,助力包頭、二連浩特航空口岸通過國家對外開放驗收,8個對蒙口岸恢復8座以下小車通行,推進邊民互市貿易創新發展。
查驗出入境旅客
改革創新,深化鐵路貨運列車智能化查驗勤務改革,推廣公路口岸“一站式”通關模式,推動AGV通關提效擴量,開展陸地口岸移動驗放和車輛快捷通關研究試點,助力出入境貨運車輛驗放量、過貨量創歷史新高。
推動AGV通關
優化服務,完善公路口岸“誠信查驗”通關模式復制推廣,建立涉外企業誠信等級管理制度,移民管理政務服務質量持續攀升。
深化協作,與口岸聯檢聯勤單位創新建立24小時常態聯絡機制,優化出入境貨運列車信息通報和現場調度機制,系統推進口岸管控設施和智慧邊檢建設,工作成效凸顯。
一個個服務舉措的落地,讓旅客出入境更加便捷、貨物通關更加高效;一項項科技賦能、智能升級,釋放了口岸發展建設的開放活力。
加快“智慧口岸”“數字國門”建設
從探索完善建立區域協作機制,到推進數據中心、智能管控平臺等新型基礎設施建設,從配備車底檢查機器人、應用無人機巡邊等新銳裝備建設,到健全警力調度支援和跨站執勤工作機制等新型警務運行模式……內蒙古邊檢總站積極探索科技創新路徑,全面提升信息科技應用成效,“智慧口岸”“數字國門”建設逐步駛入快車道。
只有緊貼一線實戰,激發自主創新活力,才能推動科技創新成果在口岸邊境一線轉化應用。
二連邊檢站研發推出“邊檢通”備案預約服務平臺
在公路口岸,二連邊檢站啟用車底檢查儀等查驗設備,研發推出“邊檢通”備案預約服務平臺,推出“預約通關”“延時通關”“高峰通關提示”等服務措施;甘其毛都邊檢站建成投用一批新銳裝備,推行行李物品前置機檢、車輛通過式機檢等查驗新模式,平均車輛檢查時間大幅縮短。
民警在口岸限定區域執勤
在空港口岸,呼和浩特邊檢站自主研發“智盾”軟件等新銳智能信息系統,實行行李物品“邊檢+海關”非接觸式聯合查驗等新型查驗模式,通關效能得到大幅提升。
從“蓄勢破題”到“落地運用”,內蒙古邊檢總站信息化建設蹄疾步穩,創新成果的競相迸發進一步彰顯了科技賦能的“硬核實力”。
歷史車輪滾滾向前
銘記光榮與夢想
眺望未來
移民管理事業
發展圖景蓬勃廣闊
邁步新征程,內蒙古邊檢總站正以先行的擔當、開放的姿態,聚焦邊檢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更加主動融入向北開放重要橋頭堡建設大局,在促進服務高水平開放高質量發展中勇毅前行,努力在推進移民管理工作現代化新征程上書寫更加優異的成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