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矛盾糾紛,找綜治中心。”已成為西寧市城東區群眾的共識,這背后是城東區人民政府以夯實平安建設基層基礎為主線,深度整合與優化基層治理服務資源,用高效暖心的服務為群眾化解難題。
近日,“法治護航新征程 共筑平安青海新‘楓’景”西寧行采訪組走進西寧市城東區社會治安綜合治理中心,居民董某回想起自己拿到被拖欠工資的情景,難掩激動地告訴記者:“沒想到不用打官司,綜治中心工作人員用了幾天時間就把拖欠了4年的工資幫我要回來了!”
面對各類民生矛盾糾紛,城東區綜治中心依托人民調解、“五心”調解室等平臺,用耐心、細心與責任心搭建矛盾糾紛化解“橋梁”,讓多起矛盾糾紛在情理與法理間找到平衡點,切實為群眾排憂解難。
交通事故糾紛 調解助力“事了心寧”
交通事故后的賠償爭議,往往牽動著雙方當事人的“錢袋子”。城東區綜治中心聚焦群眾急難愁盼問題,用高效調解化解多起交通事故矛盾糾紛。
今年6月20日,劉某駕駛的小型汽車與馬某駕駛的小型新能源汽車發生碰撞,公安交管部門認定劉某負事故全責,馬某提出5336元維修費與1200元營運損失費的賠償要求,劉某認為費用過高,雙方僵持不下。7月7日,馬某來到城東區綜治中心申請調解。調解員仔細核對維修單據、營運記錄,結合責任認定耐心釋法說理,最終促使雙方當事人達成調解協議,劉某一次性賠付維修費5336元(已付3000元、保險公司付2000元,剩余336元于7月11日付清),馬某自愿免去1200元營運損失費。7月11日,調解協議全部履行。
欠薪糾紛 “五心”調解解“薪”愁
7月23日,董某帶著困擾多年的“心病”到城東區綜治中心求助。
原來,2021年他在西寧某公司做裝修木工期間,被老板蒲某拖欠3000元工資,4年來多次索要無果。“五心”調解室調解員接到董某的求助后,一邊安撫董某的情緒,一邊及時聯系蒲某核實情況,并向他說明拖欠工資的法律后果。
經過多輪溝通調解,蒲某同意一次性支付董某2700元工資,董某對此表示認同,待看到到手的工資,他難掩激動地說:“欠了4年的工資,終于拿到了!”
訂金爭議 在調解中找到“最優解”
2024年4月,松某與龐某約定定制器具,支付1萬元訂金后,因器具模具未達要求,松某要求退還訂金,龐某以產生模具成本為由拒絕。
今年7月28日,松某向城東區綜治中心求助,“五心”調解室調解員梳理合同約定、模具制作成本等細節,引導雙方當事人換位思考。最終龐某同意一次性退還訂金7000元,雙方之間再無爭議。
工傷爭議 用心調解定紛止爭
雇工在工作中受傷,賠償金額談不攏怎么辦?城東區綜治中心通過調解一起工傷爭議給出了答案。
8月12日,廢品收購站老板劉某向城東區綜合事項調委會求助,稱其雇用的鄭某某在工作時摔傷致肋骨骨折,送醫院治療后,醫藥費已通過意外險支付,但鄭某某仍要求其賠償誤工費4.6萬元,劉某認為金額過高。
“五心”調解室調解員介入后,結合鄭某某的傷情、誤工時長、當地工資水平,以及劉某預支了1.6萬元工資的情況,多次與雙方溝通協調,最終劉某與鄭某某達成一致調解協議,劉某一次性賠付誤工費、營養費、后期治療費共計3.2萬元,扣除預支工資1.6萬元后,剩余1.6萬元足額支付,雙方就工傷賠償問題徹底了結。
調解室里落筆的結案記錄、群眾接過款項時舒展的眉頭……都是城東區綜治中心為民解紛、把溫暖送到群眾心頭的生動注腳。從交通事故高效定賠,到4年欠薪一朝兌現、訂金爭議中尋到平衡點,再到工傷賠償化解分歧,5起糾紛的解決,靠的是“五心”調解的耐心、法理交融的細心。
城東區綜治中心守護的從來都是群眾對“安心”的期待。今后,城東區綜治中心將繼續做群眾身邊的“矛盾糾紛化解站”,用實在服務織密平安網,讓每一次握手言和,都透著法治的溫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