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黑龍江省哈爾濱市呼蘭區人民法院依托“人大代表聯絡站+法院‘一站式’多元解紛工作室”,會同呼蘭區人大、呼蘭區住建局、呼蘭區消防救援局聯動調解轄區首例因新能源汽車充電樁安裝引發的物業服務合同糾紛,以先行調解“小切口”,解決社會治理“大問題”,達到“一案結多案消”的良好社會效果。
案件起因——
新能源充電樁安裝難
困擾居民一“樁”心事
家住哈爾濱市呼蘭區的隋某日常使用新能源電動汽車,其著手在自有車位安裝電動汽車充電樁。經咨詢電力部門,申報個人充電樁需小區物業公司出具同意安裝證明。隋某于是向承擔該小區物業服務管理職責的某物業公司提出申請,懇請其出具同意業主在自有車位上安裝電動汽車充電樁的相關證明文件。然而,隋某多次申請均被某物業公司以諸多理由予以拒絕。隨著申請與拒絕的反復拉鋸,雙方矛盾日益尖銳、不斷激化。在此情形下,隋某為維護自身合法權益,將某物業公司訴至法院,請求判令其出具同意安裝的證明;與此同時,小區內其他有類似需求的業主也紛紛表示效仿,欲通過訴訟途徑解決問題。
先行調解——
各部門專家“聯合會診”
“專科醫生”對癥施策
呼蘭區人民法院經審慎研判,認為該糾紛涉及新能源政策落實與民生需求,具有群體性糾紛風險。在征得當事人同意后,將案件委托人民調解員進行先行調解,并依托“人大代表聯絡站+法院‘一站式’多元解紛工作室”,協調具有電力專業經驗的人大代表,聯合住建局、消防救援局專業人員組成調解小組,全力推進糾紛化解工作。調解小組通過梳理資料和實地走訪業主、物業公司以及電力部門,廣泛且深入地聽取雙方訴求與意見,詳細了解該小區電力設施情況。經綜合研判,調解小組一致認為本案的妥善處理,對于案涉小區乃至整個區域均具有顯著的示范與指引價值。為此,特制定“各部門專家‘聯合會診’,‘專科醫生’對癥施策”的精細化調解策略,與當事人開展面對面協商,同時運用背對背調解方式,確保調解工作高效有序推進。
指導法官通過列舉相關典型案例“以案釋法”,指出安裝充電樁屬于新能源汽車時代車位使用功能的合理延伸;人大代表深入講解新能源汽車發展的現實需求和重要意義,并結合自身電力專業知識和豐富的基層工作經驗,針對小區電力設施未移交的特殊情況,從利益與責任的平衡角度指出物業公司應當積極協調電力設施升級擴容,滿足業主合理需求,并組織雙方就擴容費用承擔等問題友好協商;住建局工作人員從物業服務企業應積極協助配合安裝工作的角度進行耐心勸導;消防救援局專業人員則就小區消防安全問題給出專業、權威意見。最終,在多方共同努力下,隋某與某物業公司最終達成一致調解意見,某物業公司為業主出具同意其在自有車位上安裝新能源汽車充電樁的證明文件,并承諾升級小區供電設施,完成必要的電力擴容,協助符合條件的業主安裝充電樁,隋某同意分攤電力擴容費用。
示范效應——
破解充電樁安裝難題
從“一案結”到“多案消”
為鞏固調解成果,調解小組主動擔當作為,持續做好調解“后半篇文章”,通過隋某一案的示范調解,推動11件同類型糾紛批量化解,督促物業公司及時審核業主申請材料,并對符合條件的業主及時協助安裝充電樁,切實維護業主合法權益,實現糾紛的徹底化解。
隨著新能源汽車產業蓬勃發展,業主對于新能源汽車充電樁安裝的需求持續增長,但物業管理制度的更新完善相對滯后,未能及時適應這一新興需求,引發新能源汽車充電樁安裝糾紛也呈增長態勢。本案處理結果不僅關乎案涉當事人的切身利益,更對轄區內其他業主具有重要影響。本案中,呼蘭區人民法院聯動區人大常委會,聯合住建局、消防救援局的專業力量,共同推進矛盾糾紛在先行調解階段快速解決、實質解決。以隋某一案的妥善調解為案涉小區乃至整個區域同類問題的解決提供示范,成功促成大量潛在糾紛“一攬子”化解,不僅實現了政策的有效落地、民生需求的充分滿足,還促進了社區治理水平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