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案,是啟動司法程序的總開關。立案工作直接影響人民群眾的司法獲得感。今年1至8月,海北藏族自治州兩級人民法院深入貫徹司法為民理念,落實立案登記制改革要求,優化訴訟服務,推動全州兩級人民法院立案工作高質量發展。
鞏固立案登記制度成果
嚴格落實立案登記制。強化“如我在訴”意識,審查立案的法官和助理加強立案業務知識學習,杜絕“有案不立、有訴不理”。
規范“必要審查”流程。發現證據存在矛盾、當事人頻繁起訴、重復起訴、惡意訴訟等情形時,啟動實質審查程序,必要時由院庭長參與審查,確保準確把握“有案必立”與“依法審查”的平衡,保障當事人“進門無障礙”,減少司法資源浪費。
樹立優質窗口服務理念。強化業務規范與作風監督,堅持文明用語、暖心司法,彰顯司法溫度。
提升網上立案、跨域立案服務品質。通過線上線下一體化服務,方便當事人提交材料,提高網上立案率,提升群眾體驗與“立案滿意度”。
今年上半年,全州兩級人民法院共新收各類案件8037件,同比增長21.1%。
提升“非訴挺前”解紛格局
宣傳非訴解紛方式。廣泛宣傳非訴解紛及先行調解優勢,提高公眾認知度與接受度;精準識別調解案件。分析案件要素,將適宜調解案件優先導入先行調解程序,提高調解率和可執行性;加強調解員隊伍建設。通過座談了解調解員工作難點與需求,定期組織培訓,提升調解技巧與專業能力。
全州兩級人民法院持續深化“分調裁審”機制改革,進一步加強先行調解工作,共計調解案件3086件,調解成功1937件,調解成功率30.15%。全州兩級人民法院受理鑒定評估案件97件,辦結77件,辦結率為79.38%。
引導訴前保全。加強對當事人申請訴前保全的釋明與引導,明確告知相關內容,幫助鎖定財產,降低訴訟風險,提升勝訴權益兌現率;立案環節《訴訟風險告知書》《財產保全提示書》全覆蓋,引導當事人及時申請保全,防范執行不能風險。
推廣“以保促調”機制。培訓非訴解紛組織調解員時加強訴前保全知識講解,普及相關常識,讓調解員掌握保全技巧,提升調解成功率,減少訴訟增量。
整理選樹典型案例。展示訴前保全對矛盾糾紛實質性化解的促進作用,為法官和調解員提供操作指引。
今年上半年,全州兩級人民法院訴前保全案件51件。訴前保全工作的加強,有助于以保促調、以保促執。
大力推廣“兩狀”應用
重視“兩狀”推廣。充分認識推進起訴狀、答辯狀示范文本應用的重要性,將其作為年度重點工作推進。
構建宣傳模式。協同律師等做好“兩狀”指導運用工作,以當事人“需求”為導向,構建“線上+線下+場景化”宣傳模式,提高普及運用率,實現“用好兩狀”。
推行調解員同步指導。在調解中,調解員根據糾紛類型發放對應兩狀模板并解釋要點,對調解成功的案件,引導當事人將調解協議內容直接轉化為“要素式”起訴狀或答辯狀條款,減少后續訴訟、執行材料準備成本。
探索農牧區訴訟示范文本。在推廣應用中,探索完善符合農牧區特點的訴訟示范文本,在少數民族聚居地區傳播現代法治文明。
“要素式”兩狀推廣情況。全州兩級人民法院通過多種方式對不會使用要素式起訴狀或填寫有困難的當事人提供專人指導幫助。依托要素式訴狀智能生成機,引導當事人規范填寫“兩狀”,固定無爭議事實、明確爭議焦點。截至目前,全州兩級人民法院受理民事一審案件4487件,涉及11類案由民事一審案件收案2786件,全州兩級人民法院規范填寫要素式起訴狀1662件,推廣適用率為59.7%。
破解“立審執脫節”問題
做好立案風險預判。立案階段嚴格審查當事人身份信息,發放訴訟和執行風險提示書等時列明風險,引導當事人申請訴前保全,減少“空判”現象。
強化先行調解質效。在先行調解中評估債務人情況,合理確定履行內容,對金錢給付案件引導訴前保全,推行“保全+調解”模式,提高自動履行率。
落實立審執工作要求。加強立審執協調配合,做實執源治理,通過訴前保全與執行聯動機制結合,形成“保全—調解—執行”無縫銜接,全力配合解決執行難問題。
深入貫徹落實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加強立審執協調配合推動矛盾糾紛執前化解的工作指引》和省高級人民法院《關于進一步加強立、審、執協調配合工作的實施方案》工作要求,推動形成立審執整體合力。完整采集信息:在立案階段嚴格審查當事人身份信息,規范填寫送達地址確認書;強化訴訟風險告知:立案階段加強訴訟指導和法律釋明,送達文書時一并送達訴訟風險告知書;有效引導保全:對涉及金錢給付類案件,主動引導當事人提出訴前保全;執行風險提示:執行案件立案時告知執行不能風險,引導當事人查找被執行人財產線索。
規范精準開展司法救助
甄別救助對象。針對經濟困難當事人,立案部門必要時通過家訪收集佐證材料,依法準予訴訟費緩交、減交或免交。
精準篩選救助案件。全面篩選核查需報請的救助案件,嚴格把握標準和條件,認真報送材料,加強入戶調查,爭取財政支持和社會捐助。
嚴格規范救助程序,確保救助精準、公正、及時。
截至目前依法審查報請司法救助案件8件,省高院決定救助1件2人,發放救助金共計16萬元,正在報請司法救助案件24件。全州兩級人民法院緩減免訴訟費36件26萬余元。司法救助工作的開展,有效緩解了申請人生活困境,傳遞了司法溫度。
及時化解涉訴信訪矛盾
開展專項治理工作。聚焦平安海北建設,深入開展“化解矛盾風險維護社會穩定”專項治理,落實排查化解要求,做實化解工作。
加強涉訴信訪化解。落實“五化”“四到位”,執行“有信必復”和領導接訪及包案化解制度,建立“領導包案+專班攻堅”機制,對“骨頭案”實行“一案一策一專班”。
重視信訪答復反饋。信訪答復后當事人仍有嚴重不滿情緒的,辦理人員需研判風險、及時報告,與相關職能部門溝通協調,必要時向黨委政法委匯報統籌解決。
全州兩級人民法院共受理涉訴信訪案件55件,辦結51件,4件正在辦理中,辦結率為93%。其中,海北州中院受理涉訴信訪案件45件,辦結43件,2件正在辦理中,辦結率為96%。
積極開展多元解紛工作
堅持和發展新時代“楓橋經驗”,主動融入基層社會治理大格局,積極參與州縣鄉三級綜治中心規范化建設與實體化運行。派駐法官、法官助理常駐綜治中心,提供“指導調解+司法確認+立案登記+速裁快審”的海北模式服務。
強化多元解紛釋明。會同有關部門告知當事人非訴解紛渠道及先行調解優勢特點,引導當事人通過非訴訟方式化解矛盾糾紛。宣傳非訴解紛優勢。利用多種媒體宣傳特色亮點,提高群眾知曉率和參與度,宣傳典型案例,提高認可度。發揮陣地優勢。發揮“法官工作室”等糾紛化解前沿陣地優勢,探索“速裁團隊+綜治中心+N”基層治理海北新模式,完善多元解紛機制。加強培訓指導。通過多種形式提升調解員調解能力,把矛盾糾紛解決在訴前。
全州兩級人民法院進駐綜治中心,指導調解案件672件,當場履行284件,引導網上立案151件,接受咨詢771件。門源回族自治縣人民法院在綜治中心開辟司法確認“綠色通道”,實現調解案件當場予以司法確認,設立的速裁法庭已審理了全州第一司法確認案;海晏縣人民法院在綜治中心率先設立專門法庭并在全州法院敲響速裁審判第一槌,實現“調裁一體”模式;剛察縣人民法院在綜治中心設立訴訟服務、司法確認服務專窗,并設立速裁法庭開展速裁審判工作;祁連縣人民法院派駐立案庭工作人員到綜治中心值班值守,聯合開展矛盾糾紛排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