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矛盾糾紛就找綜治中心。”在海北藏族自治州海晏縣海湖路東側佇立著一塊高大的藍底白字漢藏雙語指示牌,為前來求助的群眾默默指引——這里是海晏縣社會治安綜合治理中心。
一棟獨立的藏式建筑,位于縣城中心地帶、緊鄰縣政府政務服務中心,總面積為1000平方米。自今年改造升級后,以嶄新面貌為群眾提供服務,便民、流暢、高效均是這里的代名詞。近日,法治護航新征程·共筑平安青海新“楓”景之海北行采訪組走進海晏縣社會治安綜合治理中心。
“海晏縣社會治安綜合治理中心共三層,一層引導受理區、二層多元化解區、三層指揮調度區,矛盾糾紛當日調處率就能達到95.8%以上。”在綜治中心樓前,海晏縣政法委副書記、司法局局長、綜治中心副主任張曉龍簡短的話語道出了綜治中心最核心的功能。
走進一樓,寬敞、明亮的受理區,最吸引人的便是眼前的9個服務窗口,引導受理、矛盾調解、法律咨詢、法律援助……公檢法司、信訪、調解等部門“組團辦公”,不管是鄰里吵架、物業糾紛,還是勞資矛盾、合同糾紛,這里都能一站式受理、一條龍化解。
此時,一名男子走進綜治中心,說明來意后,引導員便將其引導至矛盾調解窗口。“你有什么問題?”專職調解員黨永存開口詢問。
“我之前把車賣給了別人,還差5萬余元,對方一直不給,這是簽訂的合同。”該男子邊說邊將合同遞給了黨永存。仔細查看后,黨永存便發現了其中的問題:一是合同中沒有明確剩余錢款的支付時間,二是未支付的錢款數額到底是多少。
正如黨永存所料,糾紛因此產生,雙方對于錢款支付說法不一,對于未支付的錢款各有說辭。
“轉賬的錢都是有記錄的,微信賬單中可以查到,你去把賬查一下,整理出來,我們好算賬。對方現在在西寧,已約好周三下午見面,你們雙方到時候坐到一起解決問題,你看怎么樣?”黨永存征求男子的意見。
“需要準備材料有……”黨永存耐心地叮囑著。
拾級而上,來到二樓,9個功能室分列兩邊。“7家單位常駐,15家單位隨駐,中心吹哨、部門報到,只要群眾有需求,一聲令下,各家單位的行家里手能立馬到位協助開展工作。”張曉龍介紹。
記者一眼便注意到勞資糾紛調解室墻上那面特別的錦旗,紅色的錦旗被哈達等裝飾包裹其中,勞資糾紛監察員安國榮向記者講述了這面錦旗背后的故事。
今年8月,他們接到求助,稱10名外來務工人員在干完本地的一個防水保溫項目后,工資遲遲未結,無奈之下走進綜治中心尋求幫助。“這都是大家的辛苦錢,工作不容有失。”安國榮心想。原來,甲方將部分工程承包給了一個老板,這10個人便是他找來干活的,但現在甲方不支付欠款,約定的款項中有12萬元是大家的工資。
了解情況后,安國榮撥通了工程方的電話,對方卻堅稱他們未拖欠工資,只是拖欠了工程款。安國榮在曉之以理動之以情,在做了大量工作后,工程方終于認識到了錯誤,決定分兩次結清工資,8月20日,每人8000元,10名外來務工人員在勞資糾紛調解室拿到了自己的工資。9月1日,每人4000元,他們拿到了剩余的工資。
懷揣著萬分感謝,10名外來務工人員定制了這面錦旗,8月27日一上班便送到了勞資糾紛調解室,“謝謝你們,不然我們的工資不知要被拖欠到什么時候,真的太謝謝你們了。”大家齊聲感謝道。
今年7至8月,僅勞資糾紛調解室就受理案件32件,接待人數103人次,累計討回欠薪57萬余元。
三樓,會商研判室、指揮調度室、公證室3個功能室各具亮點,在這里,海晏縣緊緊聚焦“矛盾糾紛化解”和“社會治安風險防控”兩大職能,實現了系統運行監測、社會治安風險預警研判、事件分類處置。
作為我省牧區的綜治中心“樣板”,從功能區域的布局上獨具匠心,這真是一個化解糾紛的“超級中樞”,打通了社會治理的“毛細血管”,激活社會治理的“超能力”。記者不禁感慨:在這里,定分止爭,“更上一層樓”。
一組組數據更是讓平安可觸可感,4月以來,海晏縣社會治安綜合治理中心累計接待來訪咨詢群眾162人次,受理并成功調處矛盾糾紛29件,辦理民事、刑事法律援助案件4件,免費代寫各類法律文書15份,提供法律咨詢32人次,辦結公證事項8件。
從“單兵作戰”到“多元共治”,海晏縣憑借這張基層治理王牌,以實打實的成效,構建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多元共治新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