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9日,在湖北省丹江口市檢察院“清風檢語·讀書班”上,該院檢察官助理盛思媛(右三)分享了《未成年人司法保護實務》的讀書心得。
暮色四合,丹江口水庫波光粼粼。湖北省丹江口市檢察院的丹檢書屋內燈光格外明亮,30余名青年干警正圍繞一起新型電信網絡詐騙案件展開熱烈討論。這是“清風檢語·微課堂”的一幕,也是該院青年干警成長的一個縮影。
2022年10月,丹江口市檢察院確立了以青年干警為主體的“清風檢語”青年文化品牌。品牌取自“清風吹拂,檢言法語”之意,“清風”象征清廉的檢察風氣,“檢語”代表專業的法律素養,二者交融,旨在培育德才兼備的新時代檢察人才。
微課堂里走出“辦案能手”
“我們不僅要辦好案件,更要培養好人。”丹江口市檢察院黨組成員、政治部主任張星表示,“清風檢語”品牌致力于為青年干警打造一條成長“快車道”,通過創新活動形式、完善培養機制,讓青年干警在學習中錘煉技巧、在實戰中增強本領。
品牌創建以來,“清風檢語·讀書班”“清風檢語·微課堂”“清風檢語·成長分享會”等活動如火如荼地開展。青年干警在這里分享辦案心得、研討法律難點、交流學習體會,形成了濃厚的學術氛圍和積極的干事風氣。
“我永遠記得張師傅拿到追回的運費時向我投來的感激的目光。”微課堂上,青年檢察官賀雪松正在講述她辦理的一起橫跨四省、涉案186萬元的貨運詐騙案。
“這個案子最棘手的點在哪里?”一名新入職的檢察官助理舉手發問。
“犯罪嫌疑人分布四省,用的都是虛擬身份,就像在迷霧中找路。”賀雪松回憶,她們依托偵查監督與協作配合辦公室依法介入,引導公安機關通過逐條分析對比,從20G的聊天記錄中鎖定了詐騙團伙負責人鄒某某留下的活動痕跡。發現鄒某某等人利用一家注冊在郊區的空殼貨運公司,在公司既沒有具有駕駛資質的貨車司機,名下也無登記貨車的情況下,竟在半年內“完成”177單跨省運輸。
詐騙團伙在貨運平臺上同時注冊“虛擬司機”和“虛假貨主”賬號,上演“左手倒右手”的雙簧戲。當真實司機完成運輸后,“虛擬司機”立即發起運費申領,利用平臺結算漏洞實施“雙向收割”。
“犯罪嫌疑人利用網絡物流,撮合平臺與被害司機形成了形式上的電子合同關系,但該行為兼具合同詐騙與電信網絡詐騙雙重性質,其非法占有貨運司機勞務費用,且系通過網絡、電話等方式針對不特定對象實施,符合電信網絡詐騙構成要件。”賀雪松向大家解釋了該案的定性。
今年3月16日,鄒某某等26人詐騙團伙經丹江口市檢察院提起公訴,被法院以詐騙罪判處有期徒刑十三年到一年不等。
“清風檢語”品牌創建三年來,丹江口市檢察院的青年干警在這個平臺上快速成長。數據顯示,該院青年干警參與辦理的案件數量同比增長35%,辦案質效顯著提升。
“清風檢語”孵化出普法品牌
8月26日,丹江口市習家店鎮小學的禮堂里座無虛席。檢察官助理盛思媛站在講臺上,為學生們講授法治課:“同學們,我們要學會用法律武器保護自己,還要明白法律的底線在哪里……”話音剛落,臺下就響起了熱烈的掌聲。這是盛思媛本月第三場法治進校園活動。該院依托“清風檢語”品牌,成立“陽光未來·檢丹愛”宣講團。
法治課上,盛思媛給同學們講起了自己參與辦理的一起未成年人盜竊案。
2024年12月底至今年1月25日,17歲的小強(化名)先后多次伙同同齡的小偉(化名)等人,在某商店實施盜竊。作案過程中,小強主要負責吸引店主注意力,小偉直接參與拿煙,盜竊香煙價值共計4000余元,兩人分別分得贓款840元及825元。今年1月27日,被害人向公安機關報案。案發后,兩人積極退賠。5月13日,小強、小偉又分別向被害人賠償500元損失,被害人出具書面諒解書。8月15日,法院以盜竊罪判處小強拘役五個月,緩刑八個月;小偉被判處拘役六個月,緩刑十個月,各并處罰金。
“第一次見到小強時,他低著頭,手指絞著衣角。”盛思媛回憶道,“調查發現這個孩子父母離異且常年在外打工,輟學后在社會上游蕩。針對這種情況,案子不能簡單一訴了之。”
盛思媛告訴同學們,針對這兩人的案件,該院啟動了多學科研討機制。心理咨詢師評估發現小強存在明顯的自卑情緒和社交焦慮;社工調查顯示其缺乏家庭關愛和正確引導;教育專家建議應該幫助其重拾學習信心。
“我們為兩人制定了幫教方案,通過每周參加公益勞動、接受心理疏導、參加職業技能培訓,同時定期進行回訪考察,確保兩人的生活回到正軌。”法治課上,盛思媛說道,未檢工作不僅要依法辦案,更要用心用情。“每個孩子背后都是一個家庭,每起案件都關系到一個人的一生。我們要做的不是簡單地定罪量刑,而是幫助他們迷途知返。”
夕陽西下,又一場法治課結束了。盛思媛收拾著講義,幾個學生圍過來咨詢法律問題。她耐心解答著,臉上洋溢著溫暖的笑容。從辦案一線到育人講臺,這正是新時代青年檢察干警的成長之路,也是“清風檢語”品牌育人成效的最好見證。
在分享中找到適合自己的成長路徑
“通過這個案件,我真正理解了公益訴訟的價值——它不僅是法律監督,更是對社會公共利益的守護。”在丹江口市檢察院最新一期“清風檢語·成長分享會”上,該院生態檢察辦公室副主任劉永鋒正向同事們分享著辦理一起洗車行業污水治理案件的心得體會。
今年4月3日,該院針對洗車行業排污風險隱患展開專項監督。“調查初期,我們遇到不少困難。”在分享會上,劉永鋒回憶道,調查發現部分鄉鎮存在洗車污水、泥沙直排在公路上,且洗車行未辦理排污許可證的問題。“我們調取了全市140余家依法登記的洗車行信息,并對庫區鄉鎮洗車行業進行了全面核查,發現部分洗車行的污水直接排入雨水管網。洗車污水、泥沙未經過污水管道的過濾,通過雨水管網直接排入河流,不僅影響市容市貌,且污染河流,影響公共利益。”
4月16日,該院依法向住建部門和相關鄉鎮政府制發檢察建議及磋商函,建議其全面排查,將洗車服務行業洗車污水納入污水管網。同時,嚴格落實屬地管理責任,開展洗車行業水污染防治及水環境保護工作,采取合適方式方法,督促轄區洗車行業嚴格執行雨污分流規定。
“從線索發現到調查取證,從法律適用到文書制作,這個案件讓我們得到了全面鍛煉。”劉永鋒介紹,案件辦理過程中,該院立足自行研發的“數智護水”法律監督模型建立數據庫,創新運用數字檢察技術,大大提高了工作質效,為后續常態化監管探索了技術路徑。同時,創建“涉市場主體減污擴綠檢察公益訴訟專項監督”工作臺賬,入選湖北省優化營商環境重點領域改革事項。“這不僅是辦案,更是在實踐中創新。”
如今,涉案洗車行已全部整改完畢,新納入雨污分流管網的洗車行7個,維修、新建污水沉淀池15個,改造排水管網8公里。
從傳統調查到數字賦能辦案,劉永鋒的經歷正是新時代檢察官成長的縮影。清風化雨,潤物細無聲。這樣的分享與傳承,正是“清風檢語”品牌的精髓所在。
“在這里,每個人都能找到適合自己的成長路徑,‘清風檢語’讓清風常拂、檢語常新。”丹江口市檢察院黨組書記、檢察長吳弘杰表示,該院將持續深化品牌建設,通過“辦案—研討—提升—再辦案”的良性循環,讓青年干警在實踐中成長,在成長中反哺實踐,形成一個育人育己的成長閉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