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浙江各級社會治安綜合治理中心,大廳寬敞明亮,窗口依次排列,智能叫號聲、鍵盤敲擊聲、調解勸導聲,交錯著吳儂軟語,融合著墨氣茶香,每天上演著基層治理最鮮活的圖景。
23年前,全國首個鄉鎮綜治中心落戶諸暨市楓橋鎮。
23年來,綜治中心像“楓橋經驗”一樣向下扎根、向上生長,走出浙江,走向全國,成為黨中央一項重大決策部署。
習近平總書記高度重視綜治中心工作,推動綜治中心探索實踐,實現“從無到有”。習近平總書記在浙江工作期間,圍繞發展“楓橋經驗”提出了一系列重要思想和舉措,為新時代“楓橋經驗”的孕育發展提供了“源頭活水”。
近日,浙江省社會治安綜合治理中心規范化建設迭代升級現場推進會在金華召開。“浙江堅決扛起綜治中心發源地使命擔當,全力推進綜治中心規范化建設迭代升級、走在前列,持續擦亮綜治中心建設金名片,建設更高水平的平安浙江、法治浙江,為奮力譜寫中國式現代化浙江新篇章提供有力保障。”浙江省委常委、政法委書記王成國近日接受《法治日報》記者采訪時說。
堅決扛起發源地使命擔當
綜治中心,最早起源于“楓橋經驗”誕生地。
浙江以“楓橋經驗”為道,依靠群眾就地化解矛盾,以綜治中心為術,堅持讓老百姓遇到糾紛“只進一扇門”解決,推動“楓橋經驗”煥發新生機。
幾乎在同一時期,杭州市余杭區喬司鎮(現為臨平區喬司街道)也為“各部門分散辦公導致工作互相推諉,讓老百姓多頭跑”而煩惱。抱著試一試的心態,喬司鎮探索將綜治辦、司法所、信訪辦、治安巡防隊、流動人口管理辦、警務工作室等7個部門集合辦公,于2004年6月正式啟用綜治中心,有效打破了“九龍治水”局面。
之后,浙江率先在全省鄉鎮(街道)建立綜治中心,并探索綜治進民企等工作,實現刑事案件增幅明顯回落、社會治安狀況逐步好轉。2004年,全國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工作會議在余杭召開,總結推廣浙江經驗。
進入新時代,浙江的綜治中心建設進入快車道。
2018年底,浙江創新打造一站式服務、就地解決矛盾糾紛的縣級綜治中心(后更名為社會矛盾糾紛調處化解中心)。這是繼“最多跑一次”改革后,浙江推進矛盾糾紛化解“最多跑一地”改革的生動實踐。到2020年,浙江已實現11個設區市、90個縣(市、區)矛調中心全覆蓋。
名稱在變,綜治中心化解矛盾糾紛的作用始終不變。浙江推進縣級矛調中心向社會治理中心(綜治中心)迭代,建設綜治中心2.0版本,將其打造成為信訪和矛盾糾紛調處化解平臺、社會治理事件處置平臺、社會風險研判平臺,實現群眾訴求“一站式受理、一攬子調處、全鏈條解決”。
從浙江出發,“最多跑一地”理念逐步在全國推廣。面對新形勢新要求,浙江將以再出發的姿態感恩奮進,著力推動綜治中心規范化建設迭代升級,切實將綜治中心建設成為新時代“楓橋經驗”集成改革的主抓手、深化平安浙江法治浙江建設的主平臺、推進省域治理現代化的“牛鼻子”。
矛盾糾紛化解最多跑一地
如今,在浙江,縣、鄉兩級綜治中心已成為守護群眾生活安寧、化解社會矛盾糾紛的主陣地。
走進金華市金東區綜治中心,信訪、公安、法院、檢察等13個部門和20個辦事窗口錯落有致,退休法官、律師等18名專職調解員日常入駐,構建起“多跨協同、多元共治”的矛盾糾紛化解體系。
今年7月,一起商鋪租賃糾紛流轉至金東區綜治中心。
中心受理后,組織區商務局、市監局等部門力量,針對當事人商戶老李與商場方開展背靠背調解,在一周內成功讓雙方握手言和,避免矛盾升級。
老李感嘆道:“本以為要跑好幾個部門,沒想到中心給我一次性全部解決了!”
從“漁嫂調解”到共享法庭“線上解紛”,舟山市普陀區綜治中心與普陀區法院、調解中心相互配合,輔之以當地居民協助,形成獨具特色的基層治理海島模式。
在麗水縉云縣,綜治中心規范化建設山區縣樣板逐步成形,去年,鎮街綜合信息指揮室累計處理各類事件8.4萬起。
頭腦手腳都在一起、風險預警閉環化解、村務警務雙向融合……諸暨以市、鎮、村三級綜治中心建設為依托,探索綜治中心與屬地派出所綜合指揮室“雙室合一”。
除了加強縣、鄉綜治中心規范化建設外,浙江將服務觸角不斷向工業園區、商圈、高校等重點區域延伸,實現服務的全面覆蓋。
嘉興南湖天地燈火通明,南湖天地綜治工作站靜靜矗立在角落,融合公安、綜合執法、“紅船義警”等力量,守護平安;
紹興市越城區高校云集,越城抓好“校警驛站”與高教園區綜治中心貫通協同,確保涉校矛盾糾紛及時高效化解;
華東金華農產品物流中心綜治中心內,派出所、街道、市場以及物流行業調解員力量有效整合,助力矛盾糾紛“一站式”化解;
浙江各地綜治中心積極創新,推動矛盾糾紛“一站式接待、一條龍辦理、一攬子解決”。去年,全省共成功調處矛盾糾紛318.38萬件。今年上半年,全省初次信訪事項一次性化解率、基層事項就地化解率達96.7%、98.3%。
風險隱患早發快處全閉環
綜治中心不僅是矛盾糾紛化解的平臺,更是預警預測風險、助推社會治理的平臺。
浙江各地綜治中心加強部門協調合作,從源頭上推動風險隱患早發現、快處置。
“以為被套路的錢就打水漂了,沒想到綜治中心真能幫我們追回來!”2025年6月初,拿到退款的騎手小張難掩激動。
以“高薪招聘”為幌子,通過“以租代購”高價推銷電動車并捆綁分期貸,這一套路被寧波市鄞州區鐘公廟街道綜治中心破解,而線索是源于4月中心接到3起騎手投訴后,迅速行動組建專班。
該綜治中心以“早發現、快處置、全化解”為主線,聯動多部門破解同城配送服務中心“套路租”糾紛,推動涉事公司停業、217名騎手300余萬元款項全部退還,實現矛盾零激化。
新時代下,浙江以綜治中心規范化建設為牽引,以數字化改革為抓手,將矛盾消解于未然、將風險化解于無形。
走進杭州市濱江區綜治中心,大屏上一幅幅“云圖”實時滾動顯示每個網格正在發生的事件,哪里出現問題,一目了然。這是濱江打造的基層治理AI助手“濱小治”。
近日,居民楊先生被高空拋下垃圾砸中,社工蔣懿通過“濱小治”平臺上傳輕傷認定書等信息,工作人員核實關鍵要素后一鍵生成糾紛處理方案,全程不到10分鐘。
走進寧波市綜治中心指揮調度室,寬大的藍色屏幕上,一串串數字、一張張圖表正在即時生成,快速跳動。
這是寧波開發建設的“海晏在線—寧波市綜治平臺”。通過該平臺,今年寧波市縣鄉三級綜治中心共流轉處置矛盾糾紛和治安隱患32萬件,辦結時長縮短18.2%。
湖州市長興縣將綜治中心重點矛盾風險數據推送至公安風險智控平臺,實現線上矛盾風險動態監測、實時調度,今年共實質化解8000余起各類矛盾風險事件,成功化解305件極易演變為“民轉刑”“刑轉命”案事件,有效提升社會治安綜合治理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