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月至十月的黑龍江林區,是被晨霧與松脂芬芳浸潤的時節。漫山林海間,清涼的綠意與縹緲的霧氣交織成生態畫卷,恰是夏秋季旅游的黃金時段。黑龍江省公安廳林區公安局以“全季護游”為支點,將警務服務延伸至游客需求的最前端,用“需求預判+精準施策”織密安全網,以“應急保障+傾心服務”護航出行路,在綠水青山間書寫新時代警民魚水情的林區答卷。
將安全防線筑牢在游客面前

“景區里隨處可見公安機關發布的安全指引,民警同志回答問題既耐心又親切,真是太貼心了!”來自河北的王阿姨對林區護游民警贊不絕口。山河屯、興隆、葦河分局深耕“需求研判”,梳理近三年護游數據,結合景區特點與游客年齡分層,聯合景區管理單位推出“定制化防護舉措”:在重點區域加裝100余處適老設施,設置6個親子服務點,新增300余處安全指引標識。從適老到護幼,讓安全與便利始終走在游客前面。
讓林間公路滿溢安心與暖意

“警車帶路指引,民警還為我們送來面包和礦泉水,太暖心了!”自駕游客李先生在朋友圈曬出的照片收獲滿屏點贊。面對夏季日均6000輛次的車流,亞布力分局護游交通專班啟動“巡防+問需”聯動模式:暴雨預警時,“三色路況地圖”實時推送路況;遇有擁堵,15分鐘內完成車輛導引與應急處置。今年夏季,重點路段擁堵率同比下降30%,60余封感謝信里,藏著許多“平安+溫情”的交通護游故事。
用腳步丈量游客的安全范圍

“看到民警的肩燈,心里一下子就踏實了!”來自北京的劉女士回憶起在威虎山國家森林公園的經歷仍難掩激動。當時她徒步偏離路線,手機信號時斷時續,報警后,護游民警立即啟動救援預案,巡邏民警穿越林道10分鐘便抵達現場進行救援。柴河分局在景點布設36個巡邏點位,將護游密度提升3倍。“警護聯動”機制讓求助處置平均耗時縮短至18分鐘,“流動警隊”成了游客口中最可靠的“平安定心丸”。
以細節擦亮旅游金字招牌

“在景區警務站,民警給我們的電子設備充滿了電!”天津游客陳女士發自內心的感嘆,緣于林區公安“精細化服務”。方正、樺南、雙鴨山分局打造的景區警務服務站,不僅提供失物招領、充電休息等12項基礎服務,更藏著諸多巧思:“漂流曬傷應急包”“反詐防水袋”“打卡攻略安全圖冊……”通過“服務-反饋-改進”的循環模式,夏季已收集建議132條,創新推出的“景區反詐明信片”成了新亮點,“林海警務服務站”的游客滿意度始終保持100%。
從分類施策到科技賦能,從主動服務到品牌塑造,廳林區公安局用“全鏈條、多維度、人性化”的護游體系,既守住了安全底線,更擦亮了“平安林區、暖心護游”的金字招牌。當游客們帶著松脂香氣的記憶離開,相機里定格的不僅是林海美景,更有對這片林海的深深眷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