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0日,在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第四師可克達拉市七十九團三連曬場施工現場,該團“馬上解憂”志愿服務隊調解員付小燕正在處理一起因施工質量和施工進度存在分歧產生矛盾糾紛的案件,經過現場溝通調解,矛盾雙方初步達成和解。

七十九團“馬上解憂”志愿服務項目隊伍由36名志愿者組成,其中黨員占55%,來自連隊“兩委”、法律明白人等多元基層治理力量,凝聚成一股堅實的群防群治合力。他們以馬背為橋梁,穿越山川草場,深入職工群眾之間,把政策、法律和溫暖送抵每一個需要的地方。

隊伍建設始終是該項目推進的核心抓手。為進一步提升服務水平,七十九團“馬上解憂”志愿服務隊注重人員結構的優化與能力的強化。嚴格秉持“夏入草場,冬進平房,預防為主,排查為先,調普結合,為民解憂”的工作方針,通過開展社會救助、調解技巧、法律法規等專題培訓,定期組織經驗交流和案例分析,隊員們不斷吸收新時代“楓橋經驗”的精華,提升專業素養和應急處理能力。
在工作推進中,七十九團“馬上解憂”志愿服務項目依托團場本地資源,巧妙結合景區警務站和旅游提檔升級的契機,建立了固定的“馬背調解工作室”,不僅優化了服務方式,更借助旅游資源打開了民生幫扶的新窗口。同時,整合多部門資源,將隱患排查、民生訴求、矛盾調解與普法宣傳深度融合,為地區發展提供堅實法治保障。

在實際服務中,七十九團“馬上解憂”志愿服務項目強調從源頭預防糾紛,多維度推進民生幫扶。通過細致排查和精準援助,項目在就業、就學、就醫等民生領域成效凸顯。截至目前,志愿服務隊已協助發放低保1255人次,實施臨時救助442人次、醫療救助5人次,幫助119人實現就業,為10戶養老困難老年人建立緊急聯系人制度。同時,開展普法宣傳活動129場,解答法律咨詢467人次,覆蓋職工群眾超過6500人。
調解與普法相結合,是七十九團“馬上解憂”志愿服務項目另一大特色。志愿服務隊在處理糾紛的同時融入法治教育,真正實現“化解一件、教育一片”的社會效果。累計開展矛盾糾紛排查197場次,成功預防潛在糾紛61起,調解處理各類糾紛253起,涉及529人次,調解金額達370.97萬元,有效提升了群眾的幸福感和滿意度,為基層治理開辟了新路徑。

“‘馬上解憂’志愿服務項目通過機動靈活的方式,將法律服務送至偏遠牧區,打通服務群眾‘最后一公里’,提升牧民法治意識,從源頭減少糾紛,傳遞黨和政府溫暖,推動公共法律服務均等化。未來,我們將通過完善網絡、規范流程、提升能力、拓展職能和科技賦能,打造一專多能隊伍,持續講好馬背上的法治故事。”七十九團“馬上解憂”志愿服務項目負責人張新穎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