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晨的陽光漫過二連浩特的草原,72.33公里邊境線上,巡邏車的轍印與牧民氈房的炊煙交織,護邊驛站的國旗在風中舒展——這幀“邊靖民安”的畫面,正是二連浩特邊境管理大隊以“平安邊境”為靶心、深耕“北疆同心圓”黨建品牌、用心守邊固防的生動縮影。
黨建紅織就同心網
“腳下的土地,身后的萬家燈火,有一個共同的名字叫中國。”西部計劃志愿者的日記,寫在參與“我為祖國守一天邊防”活動后。這不是一次孤立的體驗,而是大隊“北疆同心圓”黨建品牌的日常。
跳出“守邊只靠邊管”的思維,大隊以紅色邊疆黨建帶、紅色邊關平安帶“兩紅兩帶”規劃為指引,與駐地27家企事業單位簽下黨建聯建協議。將“民族團結進步教育長廊”打造成大思政課堂,聯合市委組織部、黨校、團市委開展“國旗耀邊關”等主題活動100余場,160余家單位主動來隊感受戍邊情懷。“警藍速遞”志愿服務隊更成了“流動宣講站”,30余場黨的理論、法律法規宣講走進嘎查、學校,4000余人在故事里讀懂“共守家園”的意義。
如今,這份紅色答卷有了沉甸甸的注腳,全區、全盟民族團結進步示范單位,2次入選全區黨建現場會基層展示點,教育長廊入選自治區大思政實踐教育基地——黨建紅,早已是邊境線上最鮮明的底色。
?老馬鞭連起新力量
812號界標旁,護邊員烏尼孟和的巡邊日志寫得認真,“73公里,修2處鐵絲網,勸返1人,一切正常。”這根馬鞭,從姥爺烏力吉蘇榮的解放戰爭歲月,傳到母親達日瑪的民兵生涯,再到他手里,三代人走了上萬次邊境線。
在二連浩特,這樣的護邊員有64名。大隊把“黨政軍警民”的力量擰成一股繩,圍繞支隊護邊驛站建設規劃,整合了草原110、抵邊警務室等管邊控邊資源,在邊境沿線布建集10項機制與8大功能于一體的34處護邊驛站,形成“派出所-抵邊警務室-驛站-牧戶”四級聯動,邊境動態全掌握。定期與解放軍、邊檢站、武警召開聯席會議、聯合巡邏等“五聯”活動,高效運轉“邊管+邊檢+出入境+N”警務協作機制,全面起底轄區走私、偷渡等跨境違法犯罪線索,先后偵辦2·20風電電纜被盜案、5·12涉嫌組織他人偷越國(邊)境等要案,形成“嚴查嚴打”高壓態勢。
深夜里護邊驛站的燈光,草原上“拉網式”的巡查,成了邊境線上最安心的“燈塔”。
草原上搭起便民橋
“要不是你們調解,我們兄弟倆怕是要一直僵著!”格日勒敖都邊境派出所的“合力勤”調解室里,曾面紅耳赤的兩兄弟,搭著肩向民警道謝。把矛盾化解在氈房旁,把服務送到牧民心坎上,是大隊守邊的“軟功夫”。
他們將“楓橋經驗”的火種播撒在草原,以“便民利民十項措施”為抓手,把服務送到牧民最需要的地方,護邊驛站門口的“便民清單”寫得明明白白,從預約辦證、法律咨詢到應急救助,牧民有需求隨叫隨到。針對老弱病殘群體,專門推出“辦證、送證、調解、宣講、救助”的“五個上門”服務,不讓特殊群體多跑一步路。聯合蘇木、司法所,邀請牧民中的“老黨員、老長輩”擔任志愿調解員,用大家熟悉的“草原規矩”化解“鄰里疙瘩”,讓矛盾在家長里短的溝通中煙消云散。
2024年以來,230余起矛盾糾紛化解在基層,調解率達99%。轄區微信群里的“點單-派單”,調解室里的笑聲,都在說“邊境,不是遙遠的防線,而是溫暖的家”。
無人機巡遍戈壁灘
“816號界標東南1.5公里,發現可疑人員,正在跟蹤!”8月19日,大隊利用“無人機+地面警力”,成功截獲一名企圖非法出境人員。這不是運氣,而是“人防+物防+技防”的智慧防線的生動實踐。
大隊把科技“裝”進守邊裝備,接入“智慧二連”3000余路監控、廠礦牧戶82路監控,部署中蒙邊境3處高清重載云臺與2處無人值守平臺,實現邊境動態實時掌握。成立“無人機創新工作室”,自主突破技術瓶頸,運用3D打印、CNC、PCB等多項技術成功研發穿越機與微型偵察機發射器、控制模塊等10項創新項目,三項成果已申請國家專利。創新實施無人機全域巡航工程,試點“低空警務巡防”微機場建設,構建“主機場+副機場+微機場+指揮車”自動化巡航機制及“蛙跳式”巡航模式,目前已實現邊境轄區全域巡邏覆蓋。加強小型掛載裝備研發,成功適配高空喊話、拋物、夜間照明等實戰應用,進一步釋放新裝備實戰潛力,警航力量建設穩居全區前列。
天上有“云監控”,地上有“智慧網”,身邊有“流動警”,曾經的戈壁灘,如今有了最“聰明”的守護。
夕陽西下,邊境線的風還在吹,護邊驛站的國旗依舊飄揚。二連浩特邊境管理大隊的守邊故事,不是冰冷的數字,而是黨建聯建里的同心、三代護邊員的堅守、牧民臉上的笑容、無人機掠過的軌跡。72.33公里的邊境線,每一塊界標都刻著“平安”,每一頂氈房都裝著“幸福”——這,就是北疆最生動的平安答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