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夜的街道上,警燈在夜色中劃出溫暖的光軌。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第十二師烏魯木齊墾區公安局百園路派出所民輔警在夜間巡邏時,注意到幾名中學生仍在學校門口的公交站等候末班車。
該路段晚間人流量稀少,存在安全隱患,民輔警主動上前細心叮囑注意安全,并一直守護至公交車安全駛離。
這樣細微卻堅定的守護,正是十二師公安局扎實推進未成年人保護工作的生動縮影。

十二師公安局始終將未成年人保護作為重點工作,緊密結合職責任務,堅持打防結合、預防為主,積極構建多元防護網絡,切實保障未成年人合法權益,全力營造安全穩定的成長環境。
法治浸潤,守護校園凈土
“如果我被欺負了該怎么辦?”
“有陌生人加微信該怎么應對?”
在十二師中學的一堂法治教育課上,烏魯木齊墾區公安局科建路派出所法治副校長扎干巴顏沒有機械地復述法條,而是以貼近現實的一個個問題引發思考,學生們踴躍回應,氣氛熱烈。

他分享了一起真實案例:一名學生因輕信網絡好友險些陷入騙局,幸虧老師及時發現、民警迅速介入,才避免了嚴重后果。孩子們全神貫注,防騙意識的種子,就這樣悄然播下。
十二師公安局全面推進法治副校長工作機制,選派優秀民警進駐中小學,定期開展法治宣傳教育。今年以來,已組織法治進校園活動67場,覆蓋師生2.3萬人次,內容涵蓋防范電信網絡詐騙、校園欺凌、網絡安全等多個方面。

“法治教育不能流于形式,關鍵要走進孩子的內心,”熱甫卡提·買買提這樣說道。
通過案例教學、情景模擬、互動問答等多種形式,孩子們在參與中增強了法律意識和自我保護能力。

在開學季等重要時間節點,校園周邊環境整治也在同步進行。十二師公安局聯合教育、市場監管、文化執法等部門,緊盯校園周邊的臺球室、KTV、網吧、酒吧、燒烤店等重點場所,開展常態化巡查整治,嚴查違規經營行為。
今年以來,已聯合開展校園周邊環境整治行動12次,檢查各類場所230余家,責令整改17家,處罰違規經營單位6家。
暖心幫扶,照亮成長路途
每個“問題少年”背后,往往都有一段被忽略的故事。轄區曾有一名15歲的小王,經常夜不歸宿、抽煙打架,是許多人眼中的“問題學生”。
烏魯木齊墾區公安局聚安路派出所民警熱甫卡提·買買提多次家訪后才了解到,小王父母常年在外,他獨自生活,內心孤獨叛逆。

掌握這一情況后,熱甫卡提·買買提積極協調社區、學校,為他量身定制幫教計劃。安排志愿者輔導功課,帶他參加志愿服務,定期進行心理疏導。漸漸地,小王的態度發生轉變,行為也愈發規范。
“從來沒有人這么耐心聽我說話,”小王在最后一次心理輔導時這樣說。

十二師公安局充分發揮“警格+網格”融合機制的作用,社區民警借助入戶走訪、日常執勤等機會,格外關注單親、留守、經濟困難等家庭中的孩子,主動排查、提前預防可能發生的侵害風險。
同時,積極聯合教育、民政、婦聯、檢察院等部門,加強對重點青少年群體的動態跟蹤、定期回訪與關懷幫扶。對排查出的有嚴重不良行為或可能誤入歧途的未成年人,實施“一人一策”精準幫教與跟蹤管理,努力引導他們重回人生正軌。
“每個孩子都值得被關愛,我們多做一點,可能就能改變一個孩子的人生軌跡。”熱甫卡提·買買提說。
協同共治,織密保護網絡
未成年人保護是一項系統工程,需凝聚全社會力量。十二師公安局主動加強與相關職能部門的協作聯動,通過定期聯席會議研究解決難點問題,推動信息互通、優勢互補。同時,拓寬線索來源渠道,共同剖析問題根源,形成未成年人保護與社會治理的合力,為這項工作的深入開展提供堅實支撐。

從街頭巡邏到校園普法,從環境整治到精準幫扶,十二師公安局不斷延伸未成年人保護的服務觸角,持續完善工作機制,成功干預處置多起涉未成年人警情,幫助走失兒童安全返家,有效預防未成年人違法犯罪案件發生。

每一份溫暖的守護、每一次及時的伸手,都在為孩子點亮前行的路。十二師公安局將繼續與社會各界攜手同行,筑牢未成年人保護屏障,為他們托起一片清澈而明亮的天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