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貴州省黔南喀斯特山地的懷抱里,平塘縣的故事總與“溫度”有關。玉水河浸潤著兩岸的村寨,“天眼”的微光點亮了星空的深邃,而更動人的,是這片土地上涌動的基層治理暖意。
近年來,平塘縣循著新時代“楓橋經驗”的指引,以“三建三提升”為鑰匙,打開了基層平安法治建設的新局面,讓“矛盾有人管、訴求有回應、風險早化解”的安心,成為每個平塘人日常生活的底色。

一站式平臺:群眾“少跑腿”,服務“多走心”
“以前為了討回欠薪,我在信訪局、人社局之間跑了四五趟,腿都跑細了還沒個頭緒。現在進這一扇門,不到十天就拿到了錢!”說起平塘縣綜治中心的一站式平臺,務工者老王的話里滿是感慨。
曾經,“瞎子問路、多頭叩門”是平塘縣群眾的煩心事,要解決勞資糾紛,得先找信訪局登記,再去人社局仲裁;要調解鄰里矛盾,可能還得跑法院咨詢。如今,平塘縣將綜治、調解、信訪、勞動仲裁等中心擰成一股繩,建成了一座“訪、調、裁、訴”全功能的“民生驛站”。
走進平塘縣綜治中心,辦事大廳明亮而溫馨,一樓引導受理區的工作人員會笑著接過群眾手中的材料,一句“您坐下慢慢說”驅散所有焦慮;二樓多元化解區的調解室里,暖黃色的燈光下,調解員拿著法律條文耐心講解,把劍拔弩張的爭執拉回平和協商的軌道;四樓指揮調度區的屏幕上,訴求辦理進度、部門響應情況實時更新,像一張細密的“平安網”,兜住每一件群眾的急難愁盼。
在這里,服務從不“掉鏈子”。有老人為養老金發放異常犯愁,工作人員立刻聯動社保部門核查數據,兩周內就查清了癥結;有商戶因合同糾紛失眠,法律服務“套餐”及時送到,幫著厘清權責邊界。
“一站式受理、一攬子調處、全鏈條解決”不是貼在墻上的標語,而是工作人員遞上的一杯熱茶、是調解成功后群眾舒展的眉頭、是訴求辦結時那句“有問題還來找我們”的承諾。
如今的平塘,矛盾在“家門口”就得到化解,越來越多的群眾笑著說:“有問題,來調解。來調解,沒問題!”

“1+14+N”團隊:攥指成拳,把糾紛化解在“萌芽”
“要不是他們上門調解,我和鄰居可能要為半堵墻的地界,從朋友變成仇人了。”金盆街道的李阿姨說,去年她與鄰居因宅基地邊界起了爭執,眼看就要鬧到法院,“1+14+N”解紛團隊的調解員很快找上門化解矛盾。
這支讓群眾安心的團隊,藏著平塘基層治理的“巧心思”:“1”是平塘縣綜治中心這個“主心骨”,像定海神針般統籌調度,把分散的調解力量擰成一股勁;“14”是14個行業性專業性調解委員會和14名專職調解員組成的“專業隊”,他們中有懂勞資糾紛的“老法師”、有善解鄰里矛盾的“貼心人”,靠著過硬的法律素養和接地氣的溝通技巧,把專業服務送到群眾身邊;“N”則是隨叫隨到的“支援軍”,平塘縣信訪局、法院、住建局等部門“聞哨而動”,誰家的事誰負責,絕不推諉扯皮。
為了讓調解更高效,團隊還藏著“小妙招”:老中青調解員搭配分組,老調解員用經驗穩住局面,青年調解員用新思路破局,一般糾紛各自攻堅,疑難糾紛互幫互助,重大糾紛抱團發力,真正實現“1+1>2”。
“以獎代補”機制更讓大家干勁十足——調解成功一件一般糾紛獎200元,重大疑難糾紛獎800元,每一筆獎勵都讓調解員的付出更有分量。
數據是最好的證明:團隊組建以來,2319件矛盾糾紛件件有調處,成功率高達97.68%,比往年提升了近23個百分點。73件重大疑難糾紛、148件重大糾紛被順利化解,98.39萬元“以獎代補”資金發到調解員手中,更有3136件糾紛在行業部門聯動下消除、1296起安全隱患被提前整治。這支“拳頭”隊伍,用專業與熱情,把矛盾化解在萌芽,把平安留在基層。

閉環管理:風險“貼標簽”,隱患“早清零”
“多虧縣里反應快,不然我們一群人可能真要沖動上訪了。”想起今年3月的事,平塘縣醫院的幾名職工仍心有余悸。當時,大家對效益工資分配有意見,情緒激動。沒想到,平塘縣綜治中心很快就通過“五情”監測發現了問題,社情里有議論、訪情里有訴求、警情里有預警,“三情”疊加,立刻被定為“紅色風險”。
這便是平塘創新的“5+3”研判調度機制的威力。平塘縣綜治中心像“千里眼”,每周緊盯訪情、社情、輿情、警情、訴情“五情”動態,給每一個風險貼上“紅、黃、藍”的標簽:藍色風險及時交辦、黃色風險重點跟蹤、紅色風險提級處置。如今年3月醫院工資糾紛,縣委平安辦第一時間向分管縣領導報告,平塘縣衛健局牽頭成立專班,一次次上門溝通、一遍遍解釋政策,最終解開了大家的心結,還落實“三包一”包保措施,持續關注后續情況。
就連看似“小事”的風險,也逃不過這套機制的“眼睛”。今年3月,金盆街道發生一起人員死亡事件,家屬通過110反映對死因有異議,按常規該風險定為“藍色風險”。但考慮到情況特殊,縣綜治中心果斷將其提級為“黃色風險”,牽頭公安、衛健部門與醫院、家屬坐下來調解。6個小時的耐心溝通后,醫院減免了全部醫療費,還支付了5.6萬元人道主義補償金,一場可能升級的矛盾就此平息。

自2024年12月“5+3”機制試行以來,平塘縣已分析研判“五情”259件,藍色風險全部閉環銷號,黃色風險銷號率超93%,紅色風險穩控率100%,未發生“民轉刑、刑轉命”案(事)件。這套“早發現、早研判、早處置”的閉環機制,給平塘縣裝上了“安全預警器”,讓風險隱患無處遁形。
從一站式平臺的“暖心服務”,到“1+14+N”團隊的“硬核解紛”,再到閉環機制的“精準防風險”,平塘縣用“三建三提升”的實踐,把平安法治的答卷寫在了玉水河兩岸的田壟上,寫在了村寨夜晚的燈火里,更寫在了每一個平塘人踏實安心的笑容中。未來,這片充滿溫度的土地,必將繼續循著新時代“楓橋經驗”的路徑,把基層治理的文章做得更實、更細、更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