攜手護苗行動護航青春逐夢
九月的海風帶著咸濕的暖意,拂過文昌市翁田鎮大福小學的操場。教室內,一場別開生面的“開學第一課”正在這里上演。
“同學們,居住在海邊,你們知道‘走私’是什么嗎?”9月1日10時許,在文昌市公安局抱虎海岸派出所民警曹劉德的提問聲中,“開學第一課”正式開始。文昌海岸警察以“普法+反走私”雙線并行的方式,為當地沿海地區未成年人織就了一張堅實的安全防護網。
課堂上,民警曹劉德與學生互動。記者黃君 攝
將法律條文轉化成鮮活場景
“如果有人搶了你的橡皮,你會怎么做?”曹劉德的話音剛落,五年級學生小宇“騰”地站了起來:“我會跟他打一架,把橡皮搶回來!”話音剛落,教室內響起一陣哄笑。曹劉德沒有直接否定,而是將轄區內真實發生的一個案例與學生們分享。
案例的主角是另外一所學校的學生,因與同學發生爭執,最終演變成肢體沖突,導致一人輕傷。
“這個哥哥因為一時沖動,不僅要承擔對方的醫藥費,還留下了不良記錄,影響了以后的升學和就業。”曹劉德用孩子們能聽懂的語言,逐字逐句解釋著“毆打他人”“故意傷害”等相關法律條款,將抽象的法律條文轉化為一個個鮮活的生活場景。
“解決矛盾的方式有很多種,而打架是最笨的一種,打贏了要受處分,打輸了自己受傷,痛的也是自己。”曹劉德循序漸進地對大家說。
“曹警官,我以后不會選擇打架了,會跟同學好好溝通。”開始哄笑的學生們臉頰不禁紅了起來,并向民警表示以后會遵紀守法。
真誠的交流與引導讓課堂氛圍達到了頂端,面對孩子們的提問,曹劉德耐心解答。
民警用聽得懂的話語講述身邊發生的真實的案例,加上朋友般的相處,讓“開學第一課”的氛圍熱烈而溫暖。
互動問答讓反走私深入人心
課堂氛圍不斷升溫時,曹劉德將“走私”相關問題拋出,吸引了孩子們的注意。
“我聽爸爸提起過這個詞,但是我不是很了解。”“我經常看到路邊有反走私的標語,但不太清楚是什么意思?”……
見此情況,曹劉德拿出了一些“特殊”的商品:幾瓶沒有中文標簽的化妝品和幾條來源不明的香煙。“這些看起來普通的東西,很可能是走私物品。”曹劉德指著這些展品解釋,由于這些物品沒有經過國家相關部門的檢驗,里面可能含有有害成分,且可能過期或者添加了非法添加劑。
“那我們怎么知道哪些是走私物品呢?”孩子們好奇地圍了上來。
“首先我們要通過正規渠道購買物品,其次要注意物品上有沒有中文標簽和生產日期,最重要的是,如果看到有人低價售賣大量沒有合法手續的商品,就要提高警惕了。”曹劉德給孩子們普及反走私知識。同時,他又見縫插針地給孩子們講述了一個真實的走私案例。“因為走私凍品,導致凍品在運輸過程中沒有經過嚴格的冷鏈保存,滋生了大量細菌,最終導致多名食用者食物中毒。不知情的村民購買了大量低價但沒有合法手續的凍肉導致生病……”
一個個觸目驚心的案例,讓孩子們深刻認識到了走私的危害。
“原來走私不僅會損害國家利益,還會傷害我們自己。”學生小娜恍然大悟,堅定地表示以后一定不會買這些東西,回家后還要將學到的知識告訴給家人,讓他們也多加注意,不買走私物品。
“走私行為不僅損害國家利益,還可能帶來劣質、有害的物品,危害大家的健康和安全。同學們要是發現身邊有走私線索,一定要及時向我們警方報告。”在曹劉德的科普聲中,學生拿著反走私宣傳手冊,紛紛表示要回去給家人當“反走私小小宣傳員”。
搭建校家社平臺合力護苗
用寓教于樂的方式,讓法治知識深入學生內心,只是抱虎海岸派出所開學護苗行動的一個縮影。
在課堂即將結束時,民警還針對此次上課學生的年齡段,為他們播放了情景短劇,讓學生們深入其中,沉浸式學法、懂法。
“目前我們派出所制定了詳細的校園普法計劃,之后每月都會到轄區內的中小學校開展一次專題講座,內容涵蓋未成年人保護、反校園霸凌、反走私反套代購等多個方面。”曹劉德告訴記者,除此之外,他們還會根據不同年齡段學生的認知特點,設計不同的教學方案,例如給小學生講故事、看漫畫,給初中生播放普法視頻、開展模擬法庭,讓法治教育真正走進孩子們的生活。
課堂結束后,民警們沒有急著離開,而是來到了派出所與學校聯合成立的“心理輔導室”,為與同學發生矛盾導致沉默寡言的學生小鹿進行心理疏導。
護苗行動不僅僅是普法和反走私宣傳,更包括對未成年人的關愛與保護。要想讓孩子們健康成長,需要學校、家庭和社會的共同努力。為此,民警們積極搭建校、家、社聯動溝通平臺,建立了“家校警”微信群,定期分享普法知識、安全提示和教育經驗,并邀請孩子和家長走進派出所,了解民警的工作,共同探討如何更好地教育孩子等。
離開學校時,看著小鹿臉上露出了久違的笑容,民警們內心也松了口氣。在喜悅中,民警們進村入戶,將這“開學第一課”擴大宣傳覆蓋面,挨家挨戶地發放宣傳資料,耐心地向居民講解走私的危害和相關法律法規。
“我們將繼續創新工作模式,推動校園法治宣傳等工作常態化、長效化開展,讓每一個孩子都能在陽光下茁壯成長。”文昌市公安局抱虎海岸派出所有關負責人表示。(黃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