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深圳市福田區人民法院在“法治平安建設廣東行”媒體采訪活動上公布了該院推動設立的全省首個商事金融糾紛一體化調處中心運行以來的實踐成果和機制創新。

據悉,該中心于2025年3月開始運行,整合法院、司法行政、金融、街道、公證及調解組織各方力量,推動金融糾紛化解與風險防范轉型。
截至目前,共受理金融糾紛約60.7萬件,調解成功標的額15.27億元,以債務人可聯糾紛為基數的調解成功率達31.2%,債務人自動履行率近80%,促成金融機構回收資金近6億元,有效促進類型化批量金融糾紛前端預防化解,提升化債壓降不良率效果,為金融糾紛治理探索新的可行路徑。
在資源整合方面,該院積極引入市場化商事調解,與司法行政部門簽署合作備忘錄,拓展市場化商事調解可落地、可持續發展的新場景。從全國擇優遴選24家商事調解組織入駐一體化調處中心,實行市場化收費調解,激活金融解紛“供需”兩端。
在機制建設方面,該院構建了分層遞進的解紛閉環:
堅持調解優先,對已經達成調解協議的,由法院依法審查進行司法確認,或由公證機構出具賦強文書;
強化司法賦能,對債務人有履行能力但不履行的,采用司法協查調取失聯債務人號碼、凍結債務人微信賬戶余額等措施,提高可聯率;
對無履行能力的,終止調解,出具預查廢證明對不良債權進行核銷;
對債務人可聯且有財產但拒絕調解的,由法院立案,依法審理后作出裁判,形成典型示范案例;
優化調審融合,組建“法官﹢審判輔助人員﹢調解員”團隊,堅持能調盡調,實現金融債權的梯度救濟、實質解紛。
在平臺搭建方面,該院研發上線“智信云調”系統,實現金融糾紛要素式錄入、批量化導入,在線受理、在線流轉、區塊鏈存證、智能云呼、失聯信息修復等功能,保障調解工作順利進行。
據悉,該院正逐步將該機制擴大到商事等其他類型的糾紛。全面鋪開后,將有效促進糾紛前端化解,大幅減少訴訟增量。
來源:人民法院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