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鄂西北的青山綠水間,南水北調中線工程的“水井”——湖北十堰丹江口水庫碧波蕩漾。這里是北方多座城市的重要水源地,守護好這一庫清水,成為十堰公安的重要使命。
今年以來,湖北十堰公安創新推行生態警務模式,以“昆侖—2025”專項工作為抓手,重拳打擊涉環境違法犯罪,探索出一套“智慧引領、部門聯動、社會參與”的生態保護新機制。
“過去靠人力巡查,現在天上飛著無人機,水面有智能設備,路上有電子圍欄。”十堰市公安局環食藥偵支隊支隊長楊麗娟介紹。
高科技手段的應用,讓生態環境違法犯罪無所遁形。十堰公安精心打造環食藥偵警種帶動、相關警種捆綁的合成作戰模式,緊盯守水護水、生態資源等重點領域,全力防范打擊相關違法犯罪。
十堰公安依托“情指行”一體化中心、偵查中心等“五大中心”,共享資源、共用手段、融合機制,通過整合8個智慧監測系統,構建起“天空地一體化”監測預警體系,一旦發現異常,系統立即報警,執法人員迅速響應。
今年3月,通過智慧監測系統提供的線索,十堰公安成功打掉一個使用無人機進行非法狩獵的犯罪團伙,查獲用于非法狩獵的無人機2架。
守水護水不是“獨角戲”,而是“大合唱”。十堰公安在湖北省公安廳環食藥偵總隊指導下,已連續兩年召開三省九地環丹江口水庫區域警務協作會,主動強化了與周邊縣市聯動協作,簽訂警務協作框架協議;與生態環境部門建立“雙支隊長”協作機制,聯合開展巡查執法;持續加強與農業農村、水利、海事、市場監管、檢法等市直單位聯動協作,推動建立“警長+檢察長+法院院長+河湖長+林長”的“五長聯動”機制,形成了行政執法與刑事司法無縫銜接的保護合力。目前,全市派出所已設立128名環食藥專干,重點鄉鎮設立10個生態警務室(工作站)。
在丹江口庫區,2313公里岸線被劃分為若干區段,7000余名黨員干部擔任段長,1.6萬名黨員干部認領責任崗位,共同守護庫區生態環境。“看到有人往水庫扔垃圾,我們會立即勸阻。”一位黨員干部說,“現在大家的環保意識越來越強了。”
通過暢通“12314”“12369”“12345”和110等舉報渠道,落實有獎舉報制度,廣大群眾成為生態保護的“千里眼”“順風耳”。今年1月,根據群眾提供的線索,十堰公安在鄖陽區一舉打掉2個非法捕撈水產品犯罪團伙。
“保護水源地,人人都是參與者。”十堰市公安局廣泛動員社會力量,打造“生態警長+網格員+志愿者+公益組織”的生態守護共同體。目前,全市已有86萬名志愿者參與到守水護水行動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