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l id="6q0m0"><sup id="6q0m0"></sup></ul>
  • <ul id="6q0m0"><dfn id="6q0m0"></dfn></ul>
    <dfn id="6q0m0"></dfn>
  • <strike id="6q0m0"></strike>

    移動客戶端

    |

    官方微信

    |

    官方微博

    |
    75人!見證長三角監獄75年!
    時間:2024-08-22 08:26來源:江蘇監獄責任編輯:陳言

    編者按

    新時代的萬千氣象,激蕩著每一個夢想;新時代的蓬勃朝氣,激勵著每一種奮斗。在新中國成立75周年之際,長三角監獄系統聯合推出“75年·75人”系列人物宣傳,講述75名參與、見證監獄事業發展的人物故事,致敬那些守護平安法治的不凡身影。

    今天推出第一期——《綻放在高墻內的鏗鏘玫瑰》。

    綻放在高墻內的鏗鏘玫瑰

    她,奮戰在護衛高墻平安的最前沿,默默守護身后萬家燈火;她,深耕于艾滋病罪犯的教育管理第一線,用“警察藍”繪就忠誠底色;她,面對病痛的折磨,無懼命運挑戰,從未輕言退場……

    監獄事業發展中每一個值得被銘記的瞬間,都記錄著“她們”的傾心付出,凝結著“她們”的汗水心血。今天,就讓我們一起走近“她們”,感受警營鏗鏘玫瑰的綻放故事。

    吳秋瑾:心有陽光我就不怕被凍住

    “你怎么變這個樣子了,這不像你了,一點都不像你了,吳隊長,是你救了我……”2023年11月8日,得知吳秋瑾生病,專程從江蘇南京趕來看望吳秋瑾的刑滿釋放人員小云(化名)泣不成聲。


    10多年前,小云在安徽省女子監獄服刑,是個難管的“刺頭”。吳秋瑾反復找她談心并找到了她自暴自棄的根源。原來,小云因長期缺少母愛,便把對母愛的渴望演變為對母親的怨恨,不好好改造就是為了報復母親。


    找到了問題的癥結,吳秋瑾對癥下藥,一邊擔負起小云“母親”的角色,陪她聊天、給她過生日、為她買衣物;一邊聯系小云的母親,讓她時常打親情電話、來監獄探望、配合監獄開展親情幫教,逐漸融化了“堅冰”,小云走上了積極改造的正途。目前,小云已經成家生子,有了一個幸福的家庭、一份穩定的工作。


    從警29年來,共有1900余名罪犯經吳秋瑾教育改造后重新回歸社會。她說,“心有陽光,我就不怕被凍住”。珍惜時光,去完成最有意義的事情,這是吳秋瑾始終不變的選擇。

    朱聲燕:把每一件小事做到極致就是難得的成功

    “謝謝朱監區長,我想通了,我認罪!我錯了!”一大早,江蘇省南京女子監獄四監區罪犯陳霞(化名)找到監區長朱聲燕,在深深的自責中匯報自己的思想認識。52歲的陳霞,入監1年多來,依然保持著一副“生人勿靠近”的架勢,不服管教,多次“頂撞”民警。作為監區長,朱聲燕深知這塊“難啃的骨頭”必須盡快“拿下”,否則影響的不只是陳霞個人的改造。

    她積極協調各方資源力量,共同組建教育攻堅轉化團隊,從案頭工作做起,將陳霞相關資料反復比對分析,從不同角度挖掘陳霞“拒不認罪”的根本原因。經過長達幾個月的“會診”嘗試,朱聲燕最終找到了“突破口”——陳霞比較在意“侄子”的近況,或許可以借此融化這塊“頑冰”。


    深秋的清晨,朱聲燕帶領監區民警驅車幾百公里,來到陳霞侄子服刑所在地江蘇徐州。得知民警的來意,陳霞侄子起初并不愿意配合。朱聲燕便曉之以理、動之以情,最終讓他放下戒備,通過寫信配合民警勸說陳霞認罪悔罪、積極改造。當朱聲燕將整整9頁紙的信件遞到陳霞手中時,后者的嘴角慢慢抽動,淚水像斷了線的珠子從臉上滑落。于是,在隨后的第二天,便出現了開頭的一幕。


    作為雙警家庭,朱聲燕和丈夫互相支持、互相配合,努力經營好工作和生活的每一個細節。

    “把每一件小事做到極致,就是難得的成功。”深耕監區一線20余年,朱聲燕憑著對每一件“小事”的細心專心,成功攻堅轉化監獄思想頑固、高度危險等各類罪犯20余人,教育引導她們告別過去、走向新生,努力成為守法公民,既確保了監管場所安全,也維護了社會的和諧穩定。

    王燦:正因為害怕所以要變得更加勇敢和專業

    在上海市女子監獄六監區,有一個特殊的罪犯群體——艾滋病女犯。當人們“談艾色變”時,90后女警王燦已經與這個特殊群體“朝夕相處”了1000多個日日夜夜。

    經常有人問:“每天和她們面對面,不害怕嗎?”面對這樣的問題,王燦眼神堅定:“說不怕是騙人的,但也正因為害怕,所以要變得更加勇敢和專業。”

    罪犯吳夏(化名)被男友傳染艾滋病,后因盜竊罪鋃鐺入獄。入監后,吳夏對改造極為抗拒,與其他罪犯相處時屢有摩擦,甚至打算張口咬人,幸好被民警及時制止。盡管有一個2歲多的女兒,但她拒絕會見,直言:“不能看到女兒的臉,后悔讓女兒出生在這個世界上,甚至想過帶她一起離開這個世界。”

    針對這一情形,民警王燦立即對吳夏進行心理干預,同時長期針對性開展母親文化教育,希望在潛移默化中改變吳夏的錯誤認知。功夫不負有心人,持續的專業矯治和耐心的教育引導終于讓吳夏放下“自暴自棄”的念頭,積極正視接下來的改造。慢慢地,吳夏開始主動申請會見,逐步與母親化解了隔閡,更現場向女兒表達了深深的懺悔。

    面對艾滋病女犯的冷漠、絕望、暴戾,王燦和同事們堅持“不歧視、不放棄”,用監獄人民警察的職業擔當用心用情教育、感化、挽救每一名特殊的迷途囚子。

    “把風險留給自己,把安寧獻給社會”,這是她們始終堅守著的莊嚴承諾。

    陳軍:基層一線工作這么多年我有經驗有感情

    “我不想活了!”浙江省女子監獄五監區罪犯張蕾(化名)還是走到了這一步。漫長的刑期、失聯的兒子、破碎的家庭,結束生命在張蕾看來是唯一的“生機”,她選擇了絕食對抗管教。

    張蕾眼中的絕望像一塊大石頭沉沉地壓在監區教導員陳軍心上。她不斷翻閱著張某的檔案,尋找“打開心扉”的鑰匙。經四處打聽走訪,得知張蕾兒子所在的福利院名字,立即趕去探望,并錄制親情視頻。當張蕾看到兩年未見的孩子輕聲呼喚“媽媽”時,瞬間淚如雨下。陳軍則趁熱打鐵,以親情為切入口開展一系列教育工作。終于,張蕾開口“我要好好活下去!”

    而陳軍也成了張蕾孩子口中的“警察媽媽”,定期與福利院聯系,關心關注孩子成長點滴,并逐漸成為了孩子與親生母親之間情感交流的橋梁。

    基層一線工作這么多年,經驗和感情缺一不可。”30年來,陳軍成功教育轉化重點罪犯120余人,為促進女性罪犯身心健康而創作的“修心悅動操”獲國家版權登記。每年,陳軍都會收到罪犯的感謝信、刑滿釋放人員的平安信,這一封封信件,也成為了激勵陳軍繼續溫柔且堅定向前的動力。

    近日,中央政法委印發《關于學習宣傳浙江省女子監獄先進事跡的通知》,號召全國政法機關和全體政法干警認真學習宣傳浙江省女子監獄的先進事跡。

    而“她們”,就是崇尚先進、學習先進、爭當先進的典型,是在推進監獄工作高質量發展的火熱實踐中,許許多多的長三角監獄系統鏗鏘玫瑰的生動縮影。

    歲月,向靜好;平安,有她們!致敬!

    相關報道
    分享到:

    中共中央政法委員會主辦

    Copyright 2015 www.www.chinagohig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備 14028866 號-1 中國長安網 ? 2017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