嫩江,源起大興安嶺,流經千里,環抱齊齊哈爾,匯入松花江。千百年來,她滋養著這片土地,也見證著這座城市中平凡人的不凡之舉。
從1983年因勇救落水兒童而不幸犧牲、被最高人民檢察院授予“雷鋒式檢察干部”榮譽稱號的黑龍江省齊齊哈爾市人民檢察院干部沙濤,到梅里斯達斡爾族區交警劉艦、鐵鋒區交警隊輔警徐鵬和黃磊,再到齊齊哈爾市中級人民法院程立眾、甘南縣人民檢察院朱雷……齊齊哈爾的政法隊伍中,見義勇為的精神一直得以傳承。
今年10月24日,又一名政法單位的職工——陳亮,在危急時刻挺身而出,挽救了一名15歲女孩的生命。

危急時刻縱身一躍
10月24日中午,陳亮像往常一樣,在單位食堂吃完午飯后,獨自前往附近的嫩江公園散步。“最近胖了,走得慢,不想耽誤別人。”他說,因此自己沒和同事同行。
12時45分左右,一陣哭喊聲打破平靜:“救命啊……我不想死……”陳亮快步穿過樹叢,只見江水中一個身著黑色衣服的人正順著湍急的江流向下游漂去。
當天最高氣溫僅3℃,江水冰冷刺骨。陳亮來不及猶豫,迅速脫下外衣,將手機塞給身旁的路人,說了句“幫我拿一下”,便縱身躍入江中。
事后,他向《法治日報》記者回憶,江邊石塊嶙峋,一步之外便是深水區。落水者離岸約30米,身穿羽絨服,暫時浮在水面。見有人靠近,女孩情緒激動,伸手緊緊抱住他,兩人瞬間失去平衡,接連嗆水。
陳亮奮力拽住她往岸邊游,幾次觸到石塊又滑入深水。最終,兩名路過的行人找來一根一米多長的塑料管遞給陳亮,與岸邊的人群合力將兩人拉上了岸。
“我爸會游泳嗎?”
“太冷了,水嗆進肺里,想吐卻吐不出來。”陳亮的手指凍得僵硬,他請人幫忙打電話給同事馬守森,“下午去不了單位了。”
“你們同事跳江救人了,快過來!”齊齊哈爾市委政法委綜治督導科的馬守森接到電話后,立即向科長張德欣匯報,并帶上幾名同事趕往江邊。
不到10分鐘,同事們趕到現場,只見陳亮在周圍群眾的幫助下已經穿好衣服,癱坐在地上無法移動,并出現了短暫暈厥。
陳亮再次醒來時,他已經在醫院的高壓氧艙里吸氧,身上貼滿了加熱用的“暖寶寶”貼。對于自己被救護車送醫的過程,他完全不記得。
陳亮的妻子袁英潔告訴記者,她是接到馬守森的電話后趕到醫院的,到達醫院后,她看到愛人身上還有殘留的沙土,一些“暖寶寶”貼將愛人的皮膚燙紅,他卻完全沒有知覺。
“那孩子咋樣,沒事兒吧?”這是陳亮清醒后問的第一句話,得知獲救者并無大礙,他才放下心來。
陳亮的女兒15歲,與獲救者年齡相仿。聽說爸爸救人后,女兒既擔心又驚訝:“我爸會游泳嗎?”
原來,陳亮上一次游泳還是30多年前上小學時。“當時太急了,來不及多想。現在想想,是有點‘虎’。”他憨笑著安慰受驚的妻子。
用行動詮釋“擔當”
僅休息了一個周末,10月27日,陳亮就回到工作崗位,盡管自己的雙腳被石塊劃傷,走路蹣跚。“當時沒感覺,現在疼得厲害,但不耽誤上班。”他笑著對記者說。
45歲的陳亮是齊齊哈爾市委政法委護路辦的專職護路員。
“他被機關列為培養對象,2024年成為正式黨員。”綜治督導科科長張德欣告訴記者,“陳亮平時表現就很好,樂于助人,他能做出這樣的事,我們一點也不意外。”
陳亮介紹,他的工作是確保鐵路運輸安全和沿線治安穩定,日常負責聯防排查、綜合治理等。
“《反思一起穿越鐵路引發的事故》《共筑平安鐵路,守護美好出行》《齊齊哈爾開展護路集中宣傳活動》……”記者點開陳亮的朋友圈,看見里面滿是護路宣傳視頻和文章。
10月29日,記者隨陳亮重回江邊。伸手入水,手很快被凍得麻木;冷風一吹,更是刺骨。
“你當時全身濕透,從江水中爬上來是什么感覺?”記者問。
“沒感覺,也可以說是沒知覺了。”陳亮平靜地說。
江邊的釣魚人說,再過半個月,這片江水就將結冰封凍;12月中旬,人可以在江面上行走了。
春開江,冬封凍,歲月流轉,而這座城市的勇氣與熱血,卻從未凍結。陳亮不是第一個在這片土地上挺身而出的人,也絕不會是最后一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