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鬼子見人就殺,房子全燒了
但我們沁源人,寧死不當漢奸
寧死不當亡國奴!”
1942年10月至1945年4月
山西沁源圍困戰歷時兩年半
全縣8萬人團結奮斗“誓不維持”
斃傷日偽軍4000余人
全縣無一村屈服、無一人投降
群眾轉移,水井填死
碾磨炸毀,糧食運走,用品搬空
讓日軍寸步難行
圍困戰勝利后,毛主席贊嘆:
“英雄的人民,英雄的城!”
在那段烽火歲月中
太岳行署肩負著
統籌后勤、聯絡群眾的重任
它猶如一本厚重的“抗戰活檔案”
默默訴說著曾經的堅守和信仰
時間的指針撥至2024年6月
沁源縣檢察院收到一個讓人揪心的線索——
太岳行署趙寨舊址里
竟有人建起了一座養豬棚!
檢察官現場調查后發現
眼前的景象令人心痛
莊嚴的太岳行署趙寨舊址院落中
有一座長16米、寬9米的養殖棚
90余頭生豬擁擠其間
堆積的豬糞距斑駁的老墻不足3米
“看到這一幕,心里特別不是滋味。
歷史的記憶,絕不能被這樣破壞!”
沁源縣檢察院辦案檢察官郭建慧語氣沉重
為什么養豬棚會建在太岳行署趙寨舊址里?
檢察官進一步調查走訪得知
原來,該舊址是一組窯洞組群
其中一孔窯洞是村民老郭祖傳老宅
2016年4月
老郭耗資6萬余元在院內建起了養豬棚
未曾想,兩個月后
該舊址被正式公布為省級文保單位
搬遷
成了橫亙在老郭眼前的難題
“道理我都懂
可孩子要上學,老伴得吃藥
全家就指著這90頭豬活命啊!”
老郭一句話
道出了操持生活的不易
由于相關部門一時未能解決補償問題
搬遷事宜便被擱置下來
該舊址的保護也因此陷入僵局
這一拖就是八年
了解到這一線索后的次月
沁源縣檢察院向縣文旅局發出檢察建議
督促其依法處置養豬棚問題
加強文物保護力度
切實改善舊址現狀
縣文旅局迅速啟動整改工作
可老問題依舊存在
如何既能護住紅色根脈
也能保住百姓飯碗?
為此,沁源縣檢察院牽頭
聯合縣文旅局、鎮政府
村委會召開協調會
一場“多方攜手解難題”的行動就此展開
經與屬地鄉鎮、村委會協同配合
各部門為老郭重新劃定了養殖場用地
老郭終于鄭重簽下搬遷承諾書
養豬棚順利拆除
“新豬棚有了著落
祖輩留下的老屋子也保護到位了
我打心眼兒里滿意
你們辦事,地道!”
老郭對著檢察官露出了久違的笑容
從戰火中的堅守到新時代的守護
太岳山腳下的這座抗日舊址
正以嶄新的姿態
鐫刻山河間的紅色記憶
抗戰檔案
沁源圍困戰
1942年10月,日軍對太岳根據地進行“掃蕩”,企圖建立“山岳剿共實驗區”。中共太岳區委和八路軍第129師太岳軍區決定,在黨的領導下,依靠廣大群眾,廣泛開展群眾性游擊戰爭,實行長期圍困。廣大群眾積極響應,藏好帶不走的糧食,幾天之間就扶老攜幼離開家鄉、走進山區。沁源縣的堅壁清野,使日軍無法就地獲取給養,最終于1945年4月逃出沁源。在兩年半的圍困作戰中,沁源全縣無一村建立偽“維持會”,無一人投降,軍民共殲滅日偽軍4000余人,創造了群眾性長期圍困戰的范例。
來源:最高人民檢察院微信公眾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