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黔北大地,法治正成為高質量發展的堅實底座。近年來,貴州省遵義市播州區人民法院(以下簡稱“播州法院”)緊緊圍繞“努力讓人民群眾在每一個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義”的目標,聚焦審判執行主責主業,積極融入地方發展大局,在知識產權保護、執行攻堅、未成年人司法保護等領域推出了一系列創新舉措,打造出具有播州特色的司法品牌,以高質量司法服務保障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
遵義中院、播州法院、仁懷法院聯合開展白酒行業知識產權保護專項活動,選取涉白酒典型案件巡回審理,展示知識產權保護成果。

圖為開展白酒行業知識產權保護專項行動
守護創新之火:知識產權審判的“播州模式”
2022年5月1日,播州法院正式獲準受理知識產權案件,成為當時遵義市唯一一家管轄知識產權案件的基層法院。從此,這家基層法院與遵義市的知識產權保護事業結下了不解之緣。
“當時壓力很大,但也充滿干勁。”播州法院民事審判一庭庭長田興回憶道,“遵義作為醬香白酒核心產區,知識產權保護特別是商標保護,直接關系到產業高質量發展。”
令團隊沒想到的是,案件增長如此迅猛:2022年271件,2023年965件,2024年達到1247件。其中,白酒商標侵權案件占比近50%,成為知識產權審判的“重頭戲”。
在一起涉某知名白酒商標侵權案件中,法官發現被告是一鄉鎮的小商戶。庭審中,商戶坦言并不知道銷售的是侵權商品,且能提供合法進貨憑證。合議庭經過評議,最終判決商戶停止銷售侵權商品,但免于承擔賠償責任。與此同時,法官引導權利人向侵權源頭追責,樹立鮮明維權導向。
“既要嚴格保護知識產權,也要區分侵權源頭和終端銷售,這是我們的審判理念。”該案承辦法官表示。三年來,這樣的裁判理念在近800件白酒商標侵權案件中得到貫徹,既保護了創新活力,也維護了市場秩序的公平正義。
專業化審判隊伍筑牢司法保障根基。一直以來,播州法院黨組高度重視知識產權審判工作,組建了專門的知識產權審判團隊,全部實現“1+1+1”模式(1名員額法官+1名法官助理+1名書記員),形成了經驗豐富、學歷層次高、年齡結構優的專業化審判團隊。
同時,積極創新工作機制提升審判質效。播州法院充分發揮集中管轄優勢,貫徹平等保護原則,無論是知名企業還是個體工商戶,無論是本地企業還是外地企業,都一視同仁、依法保護。通過“示范判決+提級管轄”機制,將53起具有典型意義的案件報請上級法院審理,統一了裁判尺度。

圖為庭審現場
執行攻堅:讓判決書不再是“法律白條”
知識產權審判工作的扎實推進,為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提供了有力司法保障。而執行工作作為司法程序的“最后一公里”,同樣關系當事人切身利益和司法權威。播州法院執行局以創新機制和務實舉措,切實提升執行質效,讓公平正義在“最后一公里”加速抵達。
2月27日,張某奇帶著困惑走進執行信訪大廳:“法官,我錢都還了,怎么還給我發執行通知書?”當天正值局長接待日,執行局局長胡昌茂親自接待,耐心解釋案件因終本結案后需恢復執行才能正式完結,系統自動推送通知并非表示其仍未履行。張某奇聽后釋然:“原來是這樣,謝謝局長解釋!”這樣‘小事不小’的場景,每周四都在執行局長接待日上演。今年以來,播州法院已開展接待日31次,接待當事人300人次,涉及案件148件,有效緩解了當事人的焦慮情緒,增強了司法獲得感。
播州法院始終堅持“法治是最好的營商環境”理念,建立涉企糾紛綠色通道,對涉企糾紛做到快立、快審、快結。今年以來新收涉企案件3425件,結案2302件,執行到位金額1.83億元。同時,積極踐行善意文明執行理念,探索“懲戒+修復”雙軌機制,三年來為243家企業修復信用,幫助其重返市場、恢復生機。“活封活扣”“執行和解”“分期履行”等柔性執行措施廣泛運用,最大限度減少對企業生產經營的影響。今年以來,促成13件案件達成和解,涉及金額199萬元。
在某涉企執行案件中,被執行企業因暫時資金周轉困難,無法一次性履行500萬元的債務。執行法官沒有簡單地采取強制措施,而是多次組織雙方調解,最終促成達成執行和解協議,允許企業分期履行。如今,該企業不僅逐步清償了債務,生產經營也慢慢走上正軌。
“法院的柔性執行給了我們喘息的機會,否則企業可能就垮了。”該企業負責人感慨地說。今年以來,法院共促成13件涉企執行案件達成和解,采取“活封活扣”措施110件,在保障債權人權益的同時,最大限度減少了對企業生產經營的影響。

圖為在線調解室
守護未來:司法溫情的“最美詮釋”
在播州法院,司法溫情不僅體現在執行環節,更延伸至未成年人司法保護這一特殊領域。
去年,播州法院審理了一起離婚糾紛案件。8歲的婷婷面臨撫養權歸屬問題。按照慣例,法官單獨與婷婷進行了交流。“我想和媽媽一起生活,但我也舍不得爸爸。”孩子天真而真摯的話語,讓法官深感責任重大。
最終,在尊重孩子意愿的基礎上,法院判決婷婷由母親撫養,同時保障父親的探望權。案件審結后,法官還向婷婷父母發放了《家庭教育責任告知書》,要求簽署承諾書,確保孩子的健康成長不受影響。
這樣的場景在播州法院并不少見。該法院依托“紅城有愛·法護未來”法官工作站,聯合專業審判隊伍、法律援助律師、家庭輔導師、未成年人保護組織等多方力量,為未成年人提供全方位司法保護。對因家庭變故心理受創的未成年人,工作站會聘請家庭輔導師進行心理疏導;對訴訟能力薄弱的未成年人及法定代理人,會為其聯系法律援助律師,減少訴訟成本。
此外,該法院還積極創新法治宣傳教育形式,通過“巡回法庭進校園”“模擬法庭”“空中法治小課堂”“公眾開放日”等形式,讓法治種子在青少年心中生根發芽。2023年以來,共開展各類法治宣傳活動覆蓋師生近萬人次,營造了良好的法治育人環境。同時通過微信公眾號宣傳法律法規,利用節假日、趕集日等時間節點到廣場、各鄉鎮發放宣傳資料,在訴訟服務大廳播放宣傳視頻等方式開展常態化宣傳,與學校、社會、家庭形成保護合力。

圖為法院舉行開放日活動
延伸職能:司法建議的“蝴蝶效應”
司法的價值不僅在于個案裁判,更在于通過司法建議推動系統治理,實現“辦理一案、治理一片”的效果。
2024年,播州法院在審理多起白酒商標侵權案件時發現,部分侵權問題與某相關部門存在漏洞有關。法官沒有就案辦案,而是深入調研,與仁懷市相關部門座談協商,最終發出了《關于加強白酒侵權違法行為監管協同推進矛盾糾紛多元化解的司法建議書》。
這份司法建議很快得到回應。該部門據此完善了監管措施,加強了與司法機關的協作配合。更令人欣喜的是,2024年3月,在上級法院的統籌下,“中國醬香白酒主產區知識產權協同保護工作站”“國家地理標志產品司法保護工作站”在仁懷、習水等7個地方相繼設立,形成了知識產權協同保護的新格局。
“司法建議雖小,卻能撬動社會治理大格局。”播州法院審判管理辦公室主任鄧朝華表示,“通過司法建議,我們將審判實踐中發現的問題轉化為社會治理的良策,實現了司法職能的延伸和拓展。”
從知識產權審判到執行攻堅,從未成年人保護到司法建議,播州法院以一個個具體的案例、一項項創新的舉措、一件件暖心的實事,詮釋著新時代人民法院的使命與擔當。
“努力讓人民群眾在每一個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義”——這份莊嚴承諾,正在播州法院日常工作中得到生動實踐。“隨著法治建設的不斷深入,播州法院將繼續書寫司法為民的新篇章,為播州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提供更加有力的司法保障。”播州法院黨組成員、副院長麻偉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