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日清晨5點半,重慶市巫山縣當陽鄉太平山保護站還籠罩在薄霧中。駐守人員孔祥明的手機突然響起急促的警報聲——“智慧保護區”系統顯示:背風溝入口出現人員活動信號。
“老師,請留步!這里是自然保護區核心區,禁止進入。”孔祥明快步走向入口,攔住了3名身著專業沖鋒衣、背著厚重行囊的驢友。“我們不知道這里不能進,網上攻略沒說這個。”其中一人辯解道。孔祥明耐心解釋:“那些攻略很多都沒說明非法穿越的法律風險,核心區受法律保護,擅自闖入既違法又危險。”經過10多分鐘的溝通,3人最終調轉了方向。
這場成功勸返的背后,是一場持續近一年、牽動渝鄂兩省三地的公益訴訟案件。
暗流涌動 網紅打卡點背后的生態警報
陰條嶺海拔2796.8米,是重慶市地理最高點,位于巫溪縣陰條嶺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核心區。與其相鄰的五里坡國家級自然保護區于2021年正式成為世界自然遺產。兩者共同構成了秦巴山區重要的生態屏障,保存著珙桐、紅豆杉、金雕、金錢豹等數千種珍稀動植物的基因庫。
然而,這片生態凈土的寧靜在近幾年被打破。
“今年3月初,巫溪縣檢察院和我們聯系,發現網上有人組織‘穿越陰條嶺看日出’的活動。”巫山縣檢察院檢察五部主任趙月蘭回憶道。她隨即帶領團隊展開調查,發現網上確實存在多條“陰條嶺徒步攻略”,吸引不少網友點贊收藏,但內容都是在教人如何非法穿越核心區。
據兩地檢察官粗略統計,從2023年12月起,有超過60次、400余人次未經批準在此區域開展戶外徒步。
“他們凌晨兩三點出發,在山里大聲喧嘩、丟棄垃圾、踩踏采摘,甚至露營生火,”五里坡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事務中心資源保護科科長張克說,“高山草甸被踩踏,野生植物被采挖的痕跡明顯,珍稀動植物的棲息環境受到直接干擾。”
檢察出擊 以公益訴訟破局執法困境
由于非法穿越線路橫跨巫山、巫溪兩縣,案件線索被迅速移送至重慶市檢察院第二分院(以下簡稱二分院)。3月24日,二分院依法進行立案審查。
通過一線走訪,檢察官們勾勒出清晰的非法穿越地圖。在陰條嶺自然保護區的三個主要入口——巫山當陽鄉、巫溪雙陽鄉及湖北神農架大九湖中,從當陽鄉背風溝出發的路線因路程最短、難度最低,吸引了超過八成的穿越者。
“違法行為橫跨兩個行政區劃、兩個不同的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監管主體多,容易形成‘九龍治水’的困境。”二分院公益訴訟檢察部副主任鄧夏道出了該案的棘手之處。
為推動辦案,二分院迅速與市林業局進行磋商,巫山、巫溪兩縣檢察院則同步向屬地林業、環保部門和鄉鎮政府發出檢察建議,督促其依法履職。
共識一旦達成,行動迅速展開。今年7月,由市林業局、市生態環境局牽頭,正式形成《關于非法穿越陰條嶺自然保護區核心區問題整改方案》,一場多部門、跨區域的協同治理戰役全面打響。
在非法穿越的主要入口,陰條嶺和五里坡保護區共建太平山管護站,實行24小時輪流值守。巫溪縣林業部門也在白果林場安排了固定護林員。“林業+公安+鄉鎮”的常態化聯合巡查機制建立起來,一支由66人組成的專業巡護隊伍,規劃了62條巡護路線,像移動的哨兵守護著兩個自然保護區的青山綠水。
與此同時,保護區內18套監控設備、229套電子圍欄悄然覆蓋了200多公里重點線路,一旦有人非法闖入,系統會自動報警并發送短信給相關負責人。與此同時,所有進入保護區邊界的手機,都會收到普法短信。今年以來,這樣的短信已發送70多萬條。
“由于非法穿越路線涉及湖北神農架林區,重慶檢察機關迅速將線索移送給了我們。”湖北神農架林區檢察院公益訴訟檢察部主任吳友奎表示,他帶隊到與陰條嶺接壤處進行調查核實,將情況通報給屬地鄉鎮和神農架國家公園管理局。配合重慶方面,入戶開展法治宣傳,發布公告,明確禁止非法穿越,并普及了對非法穿越者的處罰措施。
大規模的普法宣傳同步在巫山、巫溪和神農架等地展開。檢察官、林業工作人員走進農家樂、旅館,與經營主體簽訂責任書,嚴防他們為非法穿越者提供便利條件。
青山回響 法治守護下的生態與未來
整改效果是顯著的。
過去從背風溝進山的人絡繹不絕,現在太平山保護站建起來,光勸返就50多人次,非法穿越行為得到有效遏制。高山草甸有了喘息之機,珍稀動植物重新擁有了寧靜。
在西南大學司法鑒定所植物類案件司法鑒定專家劉世堯看來,這場守護“最高峰”的行動具有更深遠的示范意義。“自然保護區核心區是保存完好的天然生態系統和珍稀瀕危動植物的‘最后避難所’,”劉世堯說,“非法穿越帶來的不僅是垃圾和踩踏,更是對生態鏈的擾動、對科研的干擾,甚至可能引發森林火災。檢察機關作為公共利益的代表,通過公益訴訟撬動了行政、司法、科技、社區等多方力量,為我國自然保護區保護提供了一個可復制的‘重慶樣本’。”
更重要的是,“保護優先、依法有序”的生態理念在更多人心中生根。
巫山當陽鄉里河村村干部葉世偉感受最深:“以前村里人覺得外人來爬山是好事,現在大家都明白了,這是破壞,而且一出事就要全村出動去救援,太危險了。現在我們都變成了‘監督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