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前,百色市田陽區綜治中心調解室內,頭塘鎮村民黃阿海(化名)緊鎖的眉頭終于舒展開來。經過綜治中心的專業調解,他和3名老鄉與上海某建筑工程有限公司之間拖欠1.53萬元工資的糾紛得到圓滿解決。項目負責人當場承諾,若施工方逾期不完成驗收,將直接從工程款中扣除相應金額并支付農民工工資。
這起曾輾轉多個部門解決未果的糾紛,在田陽區綜治中心的協調下終于畫上句號。
“綜治中心規范化建設以后,我們著力在機制創新上尋求新突破,始終堅持把服務功能定位在解決群眾矛盾糾紛‘最多跑一地’上。”田陽區委常委、政法委書記黃劍盟介紹,經過不斷實踐總結,該區探索出綜治中心“四調”模式,即“簡單事當場調、復雜事一起調、其他事陪同調、疑難事邀約調”。截至今年9月,田陽區社會治安呈現“四降三升”良好態勢:刑事案件數同比下降13.9%,治安案件數同比下降28.7%,群眾損失同比下降59.5%,交通亡人事故數同比下降66.6%;刑事案件打擊率同比上升13.36%,治安案件打擊率同比上升1.44%,為群眾挽回經濟損失上升42.49%。一批時間長、難度大、涉及面廣的矛盾糾紛被有效化解,基層治理效能顯著提升,群眾安全感、滿意度持續增強。
對于事實清晰、爭議不大的矛盾糾紛,田陽區綜治中心推行“簡單事當場調”機制,要求接訪人員快速派單,或由帶班領導指定常駐、輪駐調解員第一時間介入,做到現場化解不拖延,防止小事拖大。
在五指山老鄉家園社區,住戶寧女士和樓上鄰居因孩子跑跳產生噪音糾紛,雙方各執一詞、情緒激動。社區綜治中心接到反映后,立即啟動“馬上調”程序。調解員上門了解情況,分別與雙方溝通,引導他們換位思考,并提出“給凳腳貼靜音墊”等解決方案。最終,鄰里雙方握手言和。
面對疑點較多、情況復雜的糾紛,田陽區綜治中心發揮“復雜事一起調”機制作用,統籌協調各相關部門,通過“司警協作+N”“法司聯調+N”等方式聯合“會診”,形成化解合力。
今年7月,百色市田陽區百育鎮綜治中心僅用2天時間,成功調解一起跨度22年的務工傷殘賠償糾紛。安徽籍務工人員馬誠(化名)與廣西百色雇主羅江(化名)因工傷賠償問題積怨多年,在多部門聯動調解下,最終達成和解協議并完成司法確認。這起糾紛的成功調解得益于百育鎮綜治中心“一窗受理、多元聯調”機制,綜治中心聯合司法所、法學會服務站、派出所組成專班,制定“法理情融合”調解方案,打破部門壁壘,形成調解合力,共同為群眾排憂解難。
對于時間跨度長、涉及部門多、甚至是“三不管”的矛盾糾紛,田陽區綜治中心實行“其他事陪同調”機制,發揮督辦問責作用,做到跟蹤督辦不缺位,確保事項分派到位、跟蹤到底、落實到位。
今年7月,廣東某建筑安裝工程公司與田陽區某開發投資集團有限公司代表在田陽區綜治中心簽訂人民調解協議書,一場歷時4年、涉及3000多萬元工程款的合同糾紛終于化解。這起糾紛涉及跨省企業,金額巨大、時間久遠,調解員周繁茂在綜治中心全程督辦下,多次陪同雙方溝通協商、梳理證據材料、厘清法律責任,最終促成雙方達成訴前調解協議,避免了漫長的訴訟程序。
對于群眾反映強烈、長期未能化解、社會影響重大的矛盾糾紛,田陽區綜治中心啟動“疑難事邀約調”機制,發揮牽頭、協調、調度作用,及時提請黨委政府牽頭,邀請相關部門召開聯席會議,集中攻堅化解,做到疑難雜癥“專家診”,提級化解治根本。

如今,田陽區綜治中心通過不斷健全完善“四調”工作機制,實現矛盾糾紛多元化解,推動基層治理由被動響應向主動預防轉變,為構建和諧社會、推進法治建設提供堅實保障。
(廣西法治日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