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本該是莊稼長勢喜人的時節,黑龍江省大慶市大同區太陽升鎮馬營子村馬家窯屯村民范某卻愁容滿面。他購買的葉面肥噴灑在自家63畝耕地上后,秧苗竟大面積黃葉,眼看就要面臨絕產,直接經濟損失達9萬余元。范某多次與農用肥經銷商溝通未果,一籌莫展之際,他想起了網格員常掛在嘴邊的“有事找網格員,有困難進綜治中心”,便抱著試一試的心態,找到網格員徐曉東求助。
接到求助后,網格員徐曉東第一時間趕到耕地現場,仔細查看秧苗黃葉情況,詳細詢問葉面肥購買渠道、使用方法及與經銷商溝通的細節,逐一記錄關鍵信息。當天上午,他便將事件的詳細經過及時上報至鎮綜治中心,為后續矛盾糾紛化解爭取了寶貴時間。

鎮綜治中心接件后迅速啟動矛盾糾紛化解響應機制,協調經驗豐富的人民調解員介入調解,確保矛盾糾紛化解有專業力量支撐。為了全面掌握實際情況,鎮綜治中心工作人員、人民調解員、網格員、農用肥經銷商和當事人范某一同前往受損耕地現場,共同查看秧苗黃葉范圍、程度,結合范某種植的作物品種、當地畝產收益等實際情況,一同估算經濟損失,讓經銷商直觀看到農戶的受損現狀,為后續調解工作奠定客觀事實基礎。
現場勘查結束后,一行人來到“法治小院”品牌調解室,正式開啟調解工作。人民調解員從法理入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消費者權益保護法》向經銷商清晰闡明:若產品存在質量問題,經銷商需對消費者的合理損失承擔賠償責任,讓經銷商明確自身的法律義務。隨后,調解員又從本地農業生產“互助互信”的傳統情理入手,耐心勸說:“咱們鎮里的農戶全靠種地過日子,這63畝地要是絕產,范某一家人的生活就沒了著落。而且這事要是處理不好,您在本地的口碑也會受影響,以后鄉親們還怎么敢買您的農資產品?”。其間,網格員徐曉東也適時分享本地農戶種植的不易,進一步拉近雙方距離。
在調解員“法理為基,情理為輔”的勸說下,經銷商的態度逐漸軟化。經過多輪反復溝通、協商,雙方最終達成一致意見:經銷商一次性賠償范某經濟損失7萬元。

調解協議達成后,鎮綜治中心并未結案而是持續跟進。經回訪確認,7萬元賠償款已足額轉入范某賬戶。電話里,范某的聲音充滿感激:“多虧了綜治中心、司法所和網格員,我的損失有著落了,壓在心里的大石頭終于放下了!”至此,這起牽動人心的涉農經濟糾紛得到徹底化解,真正實現“案結事了人和”。
太陽升鎮綜治中心以網格為前端觸角,凝聚多方調解力量,構建起“網格發現、中心調度、多元調解、跟蹤回訪”的矛盾糾紛化解閉環體系。截至目前,共受理各類矛盾糾紛29起,成功化解29起,化解率高達100%,其中,涉及民生領域的糾紛平均化解時長縮短至2個工作日,大幅提升群眾滿意度。越來越多的群眾在遇到矛盾糾紛時,不再“找熟人、繞彎路”,而是主動選擇“進中心,解糾紛”,綜治中心已然成為轄區群眾心中值得信賴的“矛盾化解終點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