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是沒你們幫忙,我真不知道該怎么辦了!這3500塊錢是我一個月的血汗錢啊!”拿到被拖欠的工資后,外來務工人員李先生緊緊握著哈爾濱新區綜治中心工作人員的手,激動得聲音都有些顫抖。

9月2日中午,李先生懷揣著最后一絲希望來到新區綜治中心,但其情緒已處于崩潰邊緣。在向中心接待人員陳述情況時,他言辭激動,眼眶泛紅,反復念叨:“要是今天再拿不到錢,我就去他們攪拌站大門口躺著,我看誰還敢進去干活!”。面對這一緊急情況,中心工作人員迅速判斷,這不是一起普通的法律咨詢,而是一樁需要立即介入、快速處置的“燃眉之急”類案件,中心立即啟動“一站式”矛盾糾紛多元化解應急響應機制。
經了解,李先生是外地來哈爾濱新區務工的建筑工人,在刷朋友圈時得知攪拌站工作,隨即乘坐火車來到哈市務工,但工期結束后遲遲不結算3500元工資。在尋求過多個部門幫助均未有處理結果后,李先生感到極度無助。3500元,對于一名依靠體力勞動養家糊口的外來務工者而言,是其一個月的基本生活保障,是孩子的學費,是家庭的希望。

“您放心,討薪是您的合法權益,我們一定幫您想辦法!”在綜治中心工作人員的安撫下,李先生的情緒逐漸平穩。考慮到這起欠薪糾紛事實清晰、金額明確,但涉及勞資雙方溝通壁壘,中心當即啟動“多部門聯動調處”機制。一方面安排法院常駐法官聯系攪拌站負責人,明確告知其拖欠工資的法律后果;另一方面迅速對接中心律師,為李先生提供法律支持,安撫李先生情緒,避免造成過激行為。
在“法理+情理”的雙重疏導下,攪拌站負責人的態度終于松動,同意立即結算工資。攪拌站財務當場通過微信轉賬將3500元工資全額支付給李先生。從李先生走進綜治中心求助,到拿到拖欠的工資,前后僅用了3個小時。事后,法官叮囑李先生,在今后工作過程中要簽訂正規勞動合同,留存工作證據,遇到欠薪問題及時向勞動監察部門或綜治中心求助,依法理性維權。同時,綜治中心也將此案例納入務工人員權益保障宣傳素材,通過以案釋法提升群眾法律意識。
“本來以為要跑好幾趟、拖好長時間,沒想到你們這么快就幫我解決了!”看著手機上的到賬通知,李先生臉上的愁云一掃而空,連連向工作人員道謝。

從接待到辦結,總計用時3小時,實現了“當日事、當日畢、當日清”的超高效率。新區綜治中心自7月8日運行以來,共接待群眾來訪、來電146件次,其中法律咨詢95件次,調處矛盾糾紛51件,調解成功51件,化解率達100%。下一步,哈爾濱新區綜治中心將以規范化建設為重點,突出實戰、實用、實效功能,努力讓矛盾糾紛化解在基層、化解在萌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