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風送爽的秋收季,本是農戶盼得豐收的喜悅時刻,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第四師可克達拉市職工郝某等人卻愁眉不展。11月3日,隨著犯罪嫌疑人李某被依法采取強制措施,昭蘇墾區公安局緊扣“全環節、全要素、全鏈條”打擊要求,成功破獲一起跨區域非法銷售無證馬鈴薯種子案,不僅斬斷了假劣農資蔓延的黑鏈,更為主產區農戶挽回潛在損失百余萬元,用實干筑牢糧食安全防線。

時間回溯至9月25日,昭蘇墾區職工郝某、劉某、陳某匆匆趕往昭蘇墾區公安局報案,話語里滿是焦慮:“今年3月從商家李某那購買的94893公斤‘V7馬鈴薯種子存在質量問題,種下去后減產嚴重,一年的投入眼看要打水漂!”

涉農案件無小事,關乎農戶“錢袋子”與糧食安全。民警立即趕赴農田開展現場勘查和調查走訪工作,民警踩著泥濘查看馬鈴薯產量情況,了解種植面積和購種細節,匯總梳理出商家李某的售種時間、交易方式等初步線索。僅用4天時間,犯罪嫌疑人李某便被鎖定。9月29日,當李某在農資市場試圖隱匿蹤跡時,民警迅速出擊將其抓獲。
審訊中,李某如實供述:他在未取得種子經營資質、未獲任何企業授權的情況下,從寧夏固原市西吉縣“進全馬鈴薯種植專業合作社”購入散裝種子,簡單分裝后便以“V7”品牌名義對外銷售,涉案金額達189786元,非法獲利56935.8元。為徹查源頭、斬草除根,昭蘇墾區公安局迅速成立專案組,星夜奔赴西吉縣。經與當地部門聯動核查,發現該合作社同樣無馬鈴薯生產銷售資質,專案組第一時間將線索移交當地公安機關,實現“產銷兩端”同步打擊,不讓假劣種子再有流通空間。
“種子是農業的‘芯片’,一粒假種可能毀一季收成。”辦案民警介紹,李某銷售的無證種子,不僅產量較合格種子低30%以上,薯塊商品率也因未達品種特性大幅下降,對農戶造成雙重損失。目前,李某已被取保候審,案件正進一步深挖中。
今年以來,昭蘇墾區公安局始終聚焦春耕備耕、秋收秋種關鍵節點,累計開展農資市場專項排查23次,查處涉農案件2起,更通過“田間警務”模式,將識假辨假手冊送到200余戶農戶手中。從專項打擊到源頭治理,從案件偵破到民生守護,昭蘇墾區公安以實際行動踐行“護航民生安全”的要求,讓農戶種得安心、收得放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