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來,第九師白楊市司法局緊緊圍繞基層社會治理“最后一公里”現實需求,以源頭排查、聯動機制、品牌建設為三大著力點,全面激活連隊(社區)人民調解組織“神經末梢”功能,切實推動矛盾糾紛解決在基層、化解在萌芽狀態。
源頭排查前置化,實現矛盾“早發現、早化解”
司法局積極踐行“預防走在排查前,排查走在調解前”的工作原則,全面推行“法治巡診+矛盾排查”模式。組織司法干警與專職調解員深入連隊(社區),通過拉家常、田間交流、參與社區活動等群眾易于接受的方式,主動開展排查,將普法宣傳與矛盾預警緊密結合。

胡某因代牧牛群踩踏鄰居農田引發矛盾時,調解員不僅第一時間現場勘查、固定事實,更從維系鄰里情誼入手緩和雙方情緒,同時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中關于財產損害賠償的規定,明晰責任、釋法說理,最終促成當事人達成和解,真正實現了“化解一起糾紛、教育一片群眾”的治理效果。
聯動機制立體化,推動解紛“更高效、更便捷”
為破解基層調解力量“單打獨斗”的困境,司法局著力構建師、團、連三級聯動調解體系,依托團綜治中心,整合資源,繪制“調解聯絡網絡圖”,明確職責分工。連隊(社區)負責初篩初調,團場跟進疑難案件,師市兜底攻堅,形成“橫向到邊、縱向到底”的糾紛化解閉環。

針對異地糾紛、行動不便群眾等特殊情況,師市司法局積極推廣“線上調解+司法確認”模式,通過微信視頻、電話開展“云調解”,切實做到“數據多跑路、群眾少跑腿”,推動解紛服務更加高效、便捷。
品牌建設專業化,確保調解“有溫度、有公信力”
師市積極推動品牌化、專業化建設,打造了“閆春紅調解工作室”“石榴籽調解工作室”“一家親調解工作室”等特色調解品牌。廣泛吸納退休法官、檢察官等專業力量,并建立了覆蓋婚姻家庭、勞動爭議等領域的3類專業調解專家庫,為復雜糾紛提供人才支撐。
依托專業團隊,調解員在處置“一地多包”、物業漏水等常見糾紛時展現高效能力。在調解一起因房屋漏水引發的糾紛中,調解員通過電話方式厘清責任、明確賠償,促成雙方快速達成協議,體現了“專業調解有溫度,依法化解有公信”的工作實效。

如今,基層調解組織成為社會治理“安全閥”“穩定器”。第九師白楊市司法局將持續深化創新,完善“預防、排查、調解、回訪”全鏈條機制,把糾紛化解在群眾家門口,為“小事不出連、大事不出團”筑牢根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