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益訴訟檢察工作開展以來,什邡市人民檢察院第五檢察部“雍心公益”辦案團隊堅持創新引領發展,探索人大代表擔任特約公益訴訟視察員機制,充分發揮人大代表和檢察官結合優勢,培育“視察員+檢察官”辦案模式,打造“雍心公益”品牌,用心用情解決好群眾反映突出的公益損害問題,推動什邡公益訴訟檢察工作高質量發展。

“雍心公益”辦案團隊到慈母山梯田開展調研
01
機制創新
激活公益保護“雙引擎”
近年來,“雍心公益”辦案團隊以創新為筆,以擔當為墨,積極探索人大代表擔任特約公益訴訟視察員機制,為公益保護注入了強大動力,“檢察官+視察員”猶如激活了公益保護的“雙引擎”,讓公平正義的光芒照亮社會的每一個角落。為使這一創新機制規范化、制度化,什邡市人民檢察院擬定《什邡市人大代表擔任特約公益訴訟視察員工作機制的實施辦法》,明確視察員選任條件、工作職責、線索提供和辦案反饋、定期互動和履職通報等制度機制,選聘兩屆55名人大代表擔任特約公益訴訟視察員。
在提升視察員提供線索精準度方面,“雍心公益”辦案團隊下足了功夫,先后開展了3次視察員履職培訓,針對群眾高度關注的空氣、水、土壤、植被等環境要素受損情況進行重點培訓,使視察員們具備了敏銳的洞察力和專業的判斷能力,能夠精準地發現問題線索。工作開展以來,“雍心公益”辦案團隊共辦理公益訴訟案件373件,視察員參與辦案86件,占比近四分之一。例如,視察員提供的針對農村耕地上防震錘銹蝕脫落影響生產安全線索,辦理公益訴訟案件2件,成功督促責任主體清除耕地上延綿12000米線纜及有脫落風險的防震錘100余組,有力保護線纜下耕作安全。
在促進公益受損問題解決方面,“雍心公益”辦案團隊通過常態化開展代表建議和檢察建議銜接轉化工作,為解決公益受損問題開辟了新的路徑。代表建議、代表平時提出的批評、意見和反映的社情民意都被納入監督范圍,開通“綠色通道”,對代表通過電話、微信、書面提供的案件線索直接快速受理。同時,通過代表將辦理的案件轉化為兩會代表建議,雙向推動促進社會治理能力現代化。例如,根據視察員提供的線索辦理的督促整治違規占用高標準農田堆放農業廢棄物行政公益訴訟案獲評四川省檢察機關守護“天府糧倉”典型案例。
隨著公益訴訟工作縱深推進,視察員對公益訴訟辦案的監督作用日益彰顯。“雍心公益”辦案團隊通過邀請視察員參與公開聽證、整改效果評估等環節,對公益訴訟辦案進行全方位的“把脈問診”,促進辦案公開公正。在關系到全市居民的飲用水安全的人民渠水源地保護行政公益訴訟案中,視察員實現對辦案的各環節、全流程的監督。視察員積極參與,在參加公開聽證會時,提出富有實效的見解;在現場監督中,仔細查看整改情況;在客觀評估、整體驗收整改成效時,秉持公正客觀的態度,做出科學合理的評價。同時,視察員還對加強保障人民渠水利設施管護資金等提出3條長效監督意見,這些意見具有很強的針對性和可操作性,進一步推進了飲用水源地的保護工作。“雍心公益”辦案團隊總結撰寫的《基層法治建設中人大監督公益訴訟的優化》一文,獲得了四川省人大辦公廳主題征文活動二等獎,這不僅是對什邡市人民檢察院公益訴訟工作的肯定,也為其他地區提供了有益的借鑒。

“雍心公益”辦案團隊針對近期案件辦理情況開展質效分析
02
多元守護
繪就民生幸福“同心圓”
在過去的五年多時間里,“雍心公益”辦案團隊積極投身于公益訴訟辦案工作,他們的身影活躍在各個領域,如同明亮的火種,為守護民生幸福燃起希望之光,繪就了一個溫暖而有力的民生幸福“同心圓”。
在生態環境資源保護方面,“雍心公益”辦案團隊牢固樹立恢復性司法理念,積極踐行“源頭預防+犯罪打擊+生態修復”的模式,對生態環境資源進行全方位、多層次的保護。在他們的努力下,增殖放流投放魚苗20余萬尾,這些魚苗歡快地游入河中,為水域生態系統注入了新的生機與活力;督促清理固體廢物近4萬噸,曾經堆積如山、散發著難聞氣味的固體廢物被一一清除,讓土地重新煥發出清新的氣息;恢復耕地、林地170余畝,曾經被破壞的耕地和林地在大家的努力下,逐漸恢復了往日的肥沃與蔥郁。
不僅如此,“雍心公益”辦案團隊主創的數據模型“僵尸企業”污染環境風險監督模型,在第一屆全省檢察機關數字檢察“金點子”創意競賽中榮獲一等獎。這一創新性的數據模型,猶如一雙敏銳的“數字慧眼”,能夠精準地識別和監測“僵尸企業”可能帶來的污染環境風險,為生態環境保護提供了強有力的科技支撐,也為全省乃至全國的生態環境治理工作提供了可借鑒的經驗。
特殊群體權益保障也是“雍心公益”辦案團隊關注的重點領域。他們積極行動,深入城市的大街小巷、社區的各個角落,關注老年人和殘疾人等特殊群體的生活需求。督促行政機關設置、修繕盲道、無障礙通道等設施,讓盲道不再“斷頭”,無障礙通道更加暢通無阻。這些看似微小的改變,卻為特殊群體的出行和辦事帶來了極大的便利,讓他們能夠更加自由地融入社會,感受到社會的關愛與尊重。在這個過程中,“雍心公益”辦案團隊有效整合“檢察監督+社會監督”力量,形成了強大的工作合力。通過常態化的監督與推動,助力無障礙設施不斷健全完善,為特殊群體撐起了一片溫暖的天空。相關案件入選全國檢察機關“為民辦實事破解老大難”優秀案例,這是對“雍心公益”辦案團隊在特殊群體權益保障工作上的高度認可,也激勵著他們繼續前行,為特殊群體帶來更多的福祉。
在國有土地使用權出讓監管方面,“雍心公益”辦案團隊持續發力,守護著土地出讓市場的健康發展。充分發揮自身的監督職能,促使行政機關對國有土地使用權出讓領域進行全面細致的監管。他們著重對出讓金征收、土地閑置、非法占用土地、違法審批許可等方面進行線索摸排,不放過任何一個可能存在的問題。在實際工作中,他們發現德陽鑫貴房地產開發有限公司存在欠繳土地出讓金的情況,這一問題嚴重影響了土地出讓市場的正常秩序和國家利益。“雍心公益”辦案團隊迅速行動,通過不懈努力,成功督促相關部門追繳德陽鑫貴房地產開發有限公司欠繳土地出讓金1億余元,這一舉措有力地維護了土地出讓市場的公平與公正,保障了城市建設的有序推進。

“雍心公益”辦案團隊推動行政機關開展林木資源保護工作
03
品牌引領
書寫公益訴訟“什邡答卷”
公益訴訟的廣闊天地中,“雍心公益”辦案團隊以“雍心”品牌為引領,不斷提升品牌內涵,謀求創新突破,深入開展理論調研,書寫了一份精彩的公益訴訟“什邡答卷”,讓法治的光芒照亮每一個角落,為守護國家利益和社會公共利益貢獻著什邡力量。
憑借“用心”履行公益職能、“盡心”守護雍城美好環境、“精心”服務百姓幸福生活的“三心”精神,“雍心公益”辦案團隊先后獲評“四川政法先鋒集體”“四川省檢察機關優秀辦案團隊”“四川省青年文明號”等眾多榮譽。這些榮譽不僅是對他們過去工作的高度認可,更是激勵他們繼續前行的強大動力,成為了什邡檢察公益訴訟工作的一面鮮明旗幟。
在理論研究領域,“雍心公益”辦案團隊努力打造公益訴訟應用研究“什邡品牌”,成果豐碩。通過深入調查研究和實踐總結,撰寫了多篇高質量的理論文章。其中,《論數字檢察視野下檢察一體化機制構建》分別獲得最高檢法律政策研究室舉行的“第五屆全國檢察官閱讀征文活動”優秀獎、省檢察院“打造檢察工作現代化四川樣板”主題征文活動二等獎。此外,主持的課題《公益訴訟視野下工業用地土壤污染防治的路徑探索》《公益訴訟“可訴性”視域下專家意見證明力的重塑》獲四川檢察理論研究課題立項。這些課題圍繞公益訴訟工作中的熱點難點問題展開研究,通過實地調研、數據分析等方式,深入剖析問題根源,提出了一系列切實可行的解決方案,為解決實際工作中的問題提供了理論支持,也進一步提升了什邡市人民檢察院在公益訴訟領域的影響力和話語權。

“雍心公益”辦案團隊對珍貴野生動植物調查點位進行分析
在未來的征程中,“雍心公益”辦案團隊將始終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以實際行動踐行“用心”“盡心”“精心”的“三心”理念,不斷豐富維護國家利益和社會公共利益的基層實踐,讓“雍心公益”品牌綻放出更加耀眼的光芒,為什邡的法治建設和社會發展書寫更加輝煌的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