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秋的四川省廣安市華鎣市雙河街道,老張和鄰居因房屋排水問題爭執不下。兩人紅著臉來到街道綜治中心,不到兩小時,就在“銀齡先鋒”調解員的勸說下握手言和。
“要是以前,這種小事可能就鬧到法院了,現在有了‘鎣和解’,在家門口就能解決!”老張笑著說。
老張的經歷是華鎣市創新社會治理的生動縮影。近年來,華鎣市堅持和發展新時代“楓橋經驗”,創新構建市、鄉、村三級綜治中心聯建聯動體系,精心打造“鎣和解”調解品牌,推動矛盾糾紛閉環處置、靶向化解,交出了一份亮眼的成績單:自綜治中心規范運行以來,全市初信初訪率同比下降22%,治安警情數同比下降33.87%,刑事警情同比下降4.68%。

筑牢根基
三級陣地讓服務“零距離”
華鎣市的綜合治理變革始于一場“地基革命”。2022年初,華鎣市委政法委牽頭開展了一次全市范圍的矛盾糾紛排查,結果令人警醒:大量小矛盾因得不到及時化解而升級成訴訟甚至刑事案件;各部門單打獨斗,缺乏協同;鄉鎮調解力量薄弱,專業能力不足。
“必須建立一個集成多元力量、貫穿三級體系的綜合治理平臺。”華鎣市委常委、政法委書記莫緣在專題會議上指出。隨后,一場綜治中心規范化建設的戰役全面打響。
華鎣市按照“功能完備、布局合理、便捷高效”原則,投入資金1500余萬元,構建起“1+12+107”市、鄉、村三級綜治中心體系。市級綜治中心占地800平方米,科學劃分引導受理、多元化解、指揮調度三大區域,打造“1+8+10”服務陣地;12個鄉鎮(街道)綜治中心因地制宜,按照“1+N”模式整合基層力量;107個村(社區)綜治中心依托村委會辦公場所,將陣地延伸至群眾家門口。
“過去群眾解決糾紛要跑好幾個部門,現在只需進一扇門,所有問題都能得到響應。”華鎣市級綜治中心負責人介紹。

專業力量
三支隊伍凝聚攻堅“強合力”
陣地建好了,隊伍是關鍵。華鎣市堅持“專業引領+群眾參與”雙輪驅動,組建起“法律+行業+鄉賢”三支專家隊伍。
法律專家隊伍由89名法學法律從業者組成,采用“預約會診+專班攻堅”模式化解重大疑難糾紛。行業調解委員會從12個部門選聘45名業務骨干,組建20個專業調解委員會。“銀齡先鋒”隊以“五老”為核心,選拔300余名鄉賢化解小微矛盾。
去年夏天,某工程項目拖欠百余名工人工資200余萬元,工人們情緒激動。華鎣市級綜治中心立即啟動應急機制,法律專家團隊介入調查,人社行業調解委員會連夜協調,僅用72小時就促成雙方達成協議。
“多支專業隊伍的協同作戰,實現了‘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鎮、難事不出市’。”華鎣市司法局局長王云琴表示。

三級聯動
打通治理“最后一公里”
每天清晨,華鎣市祿市鎮涼水井村的“平安紅旗崗”隊員老陳就開始了一天的工作。走訪農戶、排查糾紛、收集信息……這名退休老教師的新工作是為村民排憂解難。
在華鎣市,像老陳這樣的“平安紅旗崗”隊員有1256名,他們組成125支隊伍,活躍在田間地頭、街頭巷尾。
華鎣市按照“市級主戰、鄉級主治、村級主排”原則,構建起協同高效的矛盾糾紛化解格局。
華鎣市級層面建立“常駐+輪駐+隨駐”工作機制,創新“五長”輪駐制度——政法委書記、公安局局長、法院院長、檢察院檢察長、司法局局長輪值駐點、靠前指揮。截至8月底,“五長”已召開研判會6次,統籌解決跨部門糾紛10件。
鄉鎮層面創立“言和堂”小微矛盾調解品牌,運用“穩、聽、查、定、宣、訪”6字訣程序和“12條法寶”化解方法,確保常見問題在鄉鎮層面得到及時化解。
村級層面,“平安紅旗崗”充分發揮人熟、地熟、情況熟的優勢,靠前排查糾紛線索568條,源頭和解535起,從源頭上防止糾紛升級。

品牌效應
“鎣和解”成為群眾首選
“有矛盾就找綜治中心”已成為華鎣群眾的共識。這一轉變得益于華鎣市對“鎣和解”品牌的全方位打造。
線上通過微信公眾號、短視頻、政務網站等平臺,線下通過會議、走村入戶等方式,滾動宣傳“鎣和解”相關知識和成功案例。截至8月底,已拍攝發布宣傳片1部、動漫短視頻1部,發放宣傳手袋5000個、扇子5000把、宣傳海報20000余張。
品牌影響力轉化為實實在在的治理效能。自綜治中心規范化建設以來,全市綜治中心共受理矛盾糾紛247起,辦結239件,辦結率96.8%。其中,成功化解“硬骨頭”重大疑難糾紛15件,涉及金額2000余萬元;化解人社領域勞動糾紛89件,追討工資200余萬元;就地化解小微矛盾1200余起。
更令人欣喜的是,華鎣市無個人極端案事件、無“民轉刑”“刑轉命”案件發生,實現了矛盾糾紛化解“三升一降”——吸附率、辦結率、滿意率上升,反復率下降。
長效機制
社會治理的“鎣和解”樣本
華鎣市的創新實踐不僅解決了當下問題,更建立了一套長效機制。
建立健全綜治中心工作人員和調解人員雙重管理機制,明確崗位職責和工作紀律,定期培訓和考核。完善接待受理、先行調解、研判分流、跟蹤記錄、預警提示、分級督辦、及時回訪等流程,細化制定《案/事件辦理情況登記表》《糾紛化解交辦單》《工作督辦函》等文書模板。
“我們不僅要解決已經發生的糾紛,更要建立預警機制,防患于未然。”華鎣市委政法委常務副書記陽天勇表示。
如今,華鎣市的三級綜治中心已成為黨委政府聯系群眾、服務群眾的重要橋梁和紐帶,新時代“楓橋經驗”在華鎣大地煥發出勃勃生機。
從老張遇到的鄰里糾紛到百人勞資矛盾,從田間地頭到指揮中心,華鎣市通過“鎣和解”品牌打造和三級綜治中心建設,真正實現了“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鎮、矛盾不上交”,為新時代基層社會治理提供了可復制、可推廣的“華鎣樣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