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l id="6q0m0"><sup id="6q0m0"></sup></ul>
  • <ul id="6q0m0"><dfn id="6q0m0"></dfn></ul>
    <dfn id="6q0m0"></dfn>
  • <strike id="6q0m0"></strike>

    移動客戶端

    |

    官方微信

    |

    官方微博

    |
    重慶:舉辦“尋訪紅色足跡·弘揚延安精神”專題培訓班推動主題教育走深走實
    時間:2023-08-22 15:07來源:重慶長安網責任編輯:郭雅靜

    延安,是所有中國共產黨黨員的精神圣地,是每一個中國共產黨黨員必來尋根的精神家園。在延安開展主題教育,是一次跨越時空的黨性錘煉,是一次觸及靈魂的思想洗禮。

    為進一步深化主題教育成效,重慶市委政法委、重慶市法學會組織了“尋訪紅色足跡·弘揚延安精神”專題培訓班。7月4日至21日,分三批次組織機關干部前往陜西延安干部學院培訓基地,通過參觀研學、現場教學等方式尋根革命圣地,重溫崢嶸歲月。

    培訓班在陜西延安干部學院開班授旗

    第一課:

    在南泥灣感受革命前輩持槍荷鋤的奮斗史

    這是一堂艱苦奮斗的理想信念教育課。走進南泥灣,一定會情不自禁,心中有歌,眼里有畫。心中那首歌是世紀傳頌的《南泥灣》,眼里那幅畫是牛羊滿山、稻禾飄香的陜北好江南。難以想象,在82年前,這里還是一溜串的“爛泥灣”,周遭是荒禿禿的黃土高坡。在日軍的瘋狂“掃蕩”、國民黨反動派全面封鎖和自然災害的威脅下,黨中央和陜甘寧邊區人民面臨著生死存亡的巨大考驗。

    但共產黨人是嚇不倒壓不垮的,毛主席和黨中央發出了“自己動手,豐衣足食”的偉大號召。王震將軍帶領八路軍第三五九旅進駐南泥灣,持槍荷鋤,在保衛延安的同時屯田墾荒,朱德總司令也親自進駐南泥灣實地考察指導,手把手教戰士們開荒種地,養豬養羊。戰士們堅定著革命的理想和信念,官兵協力、軍民同心,書寫了一部可歌可泣的軍墾神話,模范帶動了陜甘寧邊區及全國各根據地的大生產運動,鑄就了“自力更生,艱苦奮斗”的南泥灣精神。

    來到南泥灣,學員們首先接受現場教學。陜西延安干部學院的老師為大家娓娓道來南泥灣的故事,抬眼所見的青山綠水,可見可觸的件件圖片事跡、實物文物,大家仿佛回到了那個激情燃燒的歲月。有的學員說,南泥灣,對我來說是小學課本上出現的最神圣的詞匯之一,當從課本內容走進現實,內心深處是深深的崇敬之情。我們現在的條件比之當年不知好了千倍萬倍,但南泥灣精神是永恒的,我們要用困難嚇不倒、危險不動搖的英雄氣概攻堅克難,為新時代新征程上建設平安重慶、法治重慶貢獻力量。

    第二課:

    在王家坪重溫黨在延安十三年波瀾壯闊的斗爭發展史

    這是一堂熱血澎湃的革命歷史教育課。王家坪是延安時期中共中央革命軍事委員會及八路軍總司令部駐地。解放戰爭初期,為便于工作,毛澤東等黨中央領導也進駐王家坪。在王家坪一年多時間里,偉大的中國人民解放戰爭開啟了最艱難的第一階段,在國民黨反動派軍隊對陜甘、山東的重點進攻下,毛澤東和黨中央以巨大的政治魄力和斗爭智慧,放棄延安、轉戰陜北,在陜北的山溝峁梁間指揮了劉鄧大軍、陳謝兵團與陳粟率領的華野六縱三路大軍挺進中原的史詩級大反攻,一舉扭轉了敵強我弱的戰爭態勢……

    王家坪的窯洞樸實簡陋,毛主席在青石木窗的最小的最破舊的司令部里,指揮著全世界最大規模的中國人民解放戰爭。這不是神話,這是真實的歷史。

    參觀完遺址后,學員們自帶小馬扎,就地坐在王家坪原中央軍委辦公室舊址門前小院壩里,沉浸式聆聽陜西延安干部學院老師現場講授《轉戰陜北的歷史意義及現實啟示》,身臨其境地感悟那波瀾壯闊的戰爭歲月。隨后參觀延安革命紀念館,系統地學習了解延安精神的孕育與發展。

    學員在延安王家坪革命舊址現場教學點分享學習心得

    第三課:

    在楊家嶺感悟毛澤東思想和延安精神的磅礴偉力

    這是一堂凝心鑄魂的紀律作風教育課。

    楊家嶺,是黨中央和毛主席在延安居住得最久的地方之一,聞名遐邇的窯洞,黨的七大會址,延安文藝座談會舊址……黃土墻、灰土路、青條石、大棗樹。黨中央在這里領導了抗日戰爭、大生產運動、整風運動,召開了永載史冊的黨的七大。

    跟隨講解員腳步,大家參觀中共中央辦公廳舊址、黨的七大會址、毛澤東等老一輩革命家窯洞舊居等,一張張老舊照片、一件件文物,仿佛回到了延安的楊家嶺歲月。

    學員在楊家嶺中央大禮堂前重溫入黨誓詞

    楊家嶺最深刻的歷史記憶是整風運動與黨的七大。解放思想、實事求是,懲前毖后、治病救人,團結、批評、團結等偉大的整風思想誕生其間,毛主席在延安時期許多重要著作如《中國革命戰爭的戰略問題》《實踐論》《矛盾論》《論持久戰》《新民主主義論》《論聯合政府》等,都誕生在這簡陋的窯洞里。

    最簡陋的還莫過于黨的七大會堂和中央辦公廳禮堂,這是當時中央領導和戰士們就地取材、開山挖掘青條石,自己動手砌成的這座共產黨人的精神豐碑。會堂里就只有幾排長條凳,非常簡陋,但當時這里匯聚了全國各地的共產黨代表。大會時期,整個禮堂密密麻麻地擠滿了代表和列席人員共九百多人,多半人沒有位置坐,就一直擠著站著,參加了中國共產黨歷史上最偉大的一次黨代會。

    現場聆聽老師講解《重溫黨的七大,增強看齊意識》后,內心更是深受震撼。學員們在這里身臨其境地緬懷革命先輩,艱苦奮斗,實事求是,解放思想……毛澤東帶領黨中央在這里實現了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第一次歷史性飛躍,確立了毛澤東思想為全黨的指導思想,奠定了中國革命勝利的思想基礎、理論基礎。黨的七大所選舉出來的以毛澤東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形成了中國共產黨第一代黨的領導集體。

    黨的七大的偉大怎么形容都不為過。學員們表示,銘記歷史,才能展望未來。傳承精神,才能奮勇前行。

    第四課:

    在梁家河領會習近平總書記矢志不渝的愛民為民情懷

    這是一堂竭誠為民的群眾路線教育課。

    穿過陜北高原的溝溝壑壑,學員們來到延川縣梁家河村,重走習近平總書記當年走過的勞動山路,感悟習近平總書記在梁家河的實干擔當與為民情懷。

    學員在梁家河現場教學點分享學習心得

    1969年1月,梁家河這個偏僻的小山村迎來了15名北京知青,他們和鄉親們一起耕田種地,一起攔河打壩,一起吃玉米面窩頭,習近平總書記就是其中之一。他在梁家河村插隊的7年里,踐行和弘揚了延安精神,過了跳蚤關、飲食關、勞動關、思想關,用心與群眾交往,努力改變山村的面貌,與群眾建立深厚的情誼,賦予了延安精神新的時代內涵,為我們留下了寶貴的精神財富。

    學員們沿著習近平總書記青年時代的足跡,參觀了知青井、沼氣池、知青舊居和村史館等地,實地感悟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源頭活水。當大家得知在梁家河的7年里,習近平總書記先后寫了8份入團申請書、10份入黨申請書,他這份執著的追求、艱苦的磨煉,贏得了群眾的信任和組織的肯定,也讓大家感受到堅定信念的強大力量。

    延安之行每天日程滿滿,白天現場教授,晚上教室學習討論,陜西延安干部學院宋煒教授為大家專題講解《中共中央在延安十三年》。討論階段,大家踴躍上臺分享學習感悟,有的賦詩,有的唱歌,大家激情滿懷,表示要以新的精神風貌,以鐵的戰斗意志,不忘初心、牢記使命。要在思想上看齊、行動上看齊、工作上看齊,嚴守政治紀律和政治規矩,守護好、傳播好紅色文化,弘揚好、踐行好延安精神,讓延安精神繼續發光。

    相關報道
    分享到:

    中共中央政法委員會主辦

    Copyright 2015 www.www.chinagohig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備 14028866 號-1 中國長安網 ? 2017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