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8月,公安部結合“陽光下的守護”法治公安主題宣傳活動,聯合中央宣傳部部署開展了2025“最美基層民警”宣傳發布活動,集中選樹一批在全面實施公安機關新質戰斗力提升工程中涌現出的先進典型。其中,來自海南省三亞市公安局交通管理支隊的民警付小華,入圍2025“最美基層民警”候選人。

付小華,男,漢族,中共黨員,1985年1月出生,本科學歷,現任三亞市公安局交通管理支隊天涯大隊大隊長、一級警長。先后在三亞市公安局交警支隊特勤、天涯、吉陽、高速、海棠、崖州等路面一線大隊任職。曾榮立個人二等功1次、個人三等功2次,獲個人嘉獎3次、個人先進3次,2020年被公安部評為“全國交警系統訓練標兵”并納入全國交警系統警務實戰教官人才庫,2021年3月獲評“三亞好人”、2022年5月獲評“全國公安機關愛民模范”榮譽稱號。2024年擔任第十二屆全國少數民族傳統體育運動會火炬手。
今天,我們一起走進他的故事……
擁堵難題的“破解能手”
在海南三亞的交通脈絡中,G98海南環島高速公路大茅隧道作為進出三亞的關鍵咽喉要道,這里曾經是三亞市民和游客心中最大的“堵點”。
大茅隧道為何如此堵?如何破堵?
付小華深入調研發現,大茅隧道日常每天平均車流量約為6萬輛,節假日期間每天平均車流量大概是7萬至9萬輛,國慶、春節黃金周最高峰甚至超過12萬輛,而大茅隧道設計的最大交通承載量只有5.5萬輛,現有的車流量遠遠超過它設計的最大承載量。

同時付小華還發現隧道建成久遠,光線不好,通行條件差,隧道前后互通口太近,道路呈S型拐彎,視線受限,隧道呈東西走向,太陽光影響駕駛人視線等也是造成大茅隧道擁堵的原因,加上車流大,容易發生追尾事故,事故又會加劇擁堵情況。
面對這“客觀條件限制”的難題,“破題能手”付小華反復研判用創新思維打破僵局。他創造性地推出“五+勤務模式”(即一是定人定點位,把警力提前部署在事故易發、多發的復雜路段;二是部署多組動態巡邏警力來回巡邏,與定點警力動靜結合;三是監控前置到崗亭,安排專人實時查看視頻監控通報,發生事故巡邏警力和救援車輛迅速趕到現場;四是應急救援車輛靠前部署在最近的互通口現場待命;五是充分利用高德、百度地圖以及無人機等提前引導提醒),把警力前置定人定點提前部署、動態巡邏動靜結合、視頻監控科技賦能、救援車輛靠前部署、智能信息引導未雨綢繆。
這一系列創新舉措,在系統化思維、創造性思維方式的指導下,將交警到達擁堵現場的時間由原先的10多分鐘縮短至最快1分鐘,實現了“快速反應、快速處置、全勤機動”。
改變是顯而易見的。
隨著“五+勤務模式”的推廣,大茅隧道的擁堵逐步得到緩解,一位經常通行大茅隧道的司機曾表示:“以前隧道堵,一堵就半個多小時以上,堵得心發慌。現在只要車流一大就能看見交警我們就心安。”
為徹底解決大茅隧道擁堵問題,付小華詳細匯總梳理了造成大茅隧道擁堵的種種原因及治理建議,及時向上級匯報,得到認可,最終推動大茅隧道擴容工程的實施。目前擴容工程已經開工近兩年,相信,在不遠的將來,這個“堵點”可望得到徹底清除。
付小華用自己的創新實踐證明,交通管理不能僅靠傳統的指揮疏導,而需要不斷創新思路,只要有創新的思維和務實的態度,再難的交通問題也能找到破解之道。
警企協同的“聯動先鋒”
自2020年負責高速公路管理工作以來,特別是在治理大茅隧道擁堵的過程中,付小華意識到,單靠交警部門的力量單打獨斗難以應對日益復雜的交通管理需求。
從解決問題和為民服務的角度出發,付小華積極推行“警企聯動”機制,牽頭組建警民聯系微信群,覆蓋了170余家重點車輛企業,推動全社會共同參與交通安全管理,將傳統交通管理模式轉變為“交警監管+企業自管+社會監督”的共治共享新模式。
“我們通過平時的上門宣傳和走訪,利用微信平臺組建了一個警民、警企聯動的微信群。我們在群里面經常互動溝通,開展線上的宣傳和講座,時常發布有關交通的信息。讓司機及時掌握惡劣天氣和突發險情的路況和管制措施,讓他們真切感受到了,我們交警的服務誠意。”付小華說。


通過這個平臺互動交流,各方熱情高漲,積極主動地參與到交通管理當中,他們經常把高速路上發現的事故或者危險的路況,及時告知交通管理部門,把一些路上的交通違法行為記錄后發送給交警,成為交警的人工移動“天眼”。三亞交警增加了大量的“朝陽群眾式”的“編外交警”。
“我們都覺得這個措施蠻好的,又惠民又實在,一定會支持他們的工作。”多家運輸企業負責人表達了類似看法。
這種主動參與的態度,標志著交通管理從交警部門的“獨角戲”轉變為社會各方參與的“大合唱”。付小華成了當之無愧的“聯動先鋒”。
這種“大合唱”的思路,在2023年得到了進一步深化。
2023年10月,付小華被調到了三亞市崖州區。期間付小華根據市公安局工作部署,帶領民警探索,針對基層警力不足的現狀,創新推行“交治融合”工作模式,推動治安警和交警資源整合,有效解決“看得見的管不了,管得了的看不到”這一突出矛盾,既管交通也管治安,實現“一警多能”“一體協作”的基層治理新模式。
付小華解釋說,這種模式就是讓基層民警在開展日常治安管理、矛盾調解等工作的同時,同步承擔交通違法勸導、交通安全宣傳、路面隱患排查等任務,最大化發揮警力效能,提升基層綜合治理效率。
實施“交治融合”工作模式后,崖州區每平方公里交通警力比由0.42增長到1.06,全區交通事故警情5分鐘到警率從82%上升至90%,交通擁堵接警數、交通事故警情數、交通事故死亡人數分別同比下降了75%、15%和20%。
付小華說:“我們一直在不斷深化‘交治融合’工作機制,立足三亞實際出發,從多方面全面開展深度融合。比如在農村派出所和郊區實行深度融合,把交警中隊直接納入派出所,從警力、職責、勤務、后勤等方面進行一體化融合。”
這一模式正在三亞市推廣,一些成效已經在海南其他市縣鋪開。付小華創新交通治理模式創造的價值,正持續放大。
危急關頭的“救援衛士”
“作為一名交警,保障交通暢通和安全是我的使命,只有做到這些才能對得起這身警服。”付小華曾在多次采訪中說出這句話。
這是付小華的職業精神,更是他的堅守,使得他在每一次危急關頭都能挺身而出,成為群眾眼中的“救援衛士”。
2025年8月24日,臺風“劍魚”逼近三亞,狂風暴雨、雜物飄飛、樹倒砸車。
突然警情傳來:三亞育才區的一名男童因誤吞硬幣,家屬送醫過程中遭遇倒伏樹木阻攔,急需救援!
嘈雜的風雨聲中,多部門緊急聯動。當晚,付小華一手拿著手機,一手拿著對講機指揮沿線交警護送男童緊急就醫。狂風暴雨中,兩名交警鐵騎在前方開道,途中遇到樹木倒伏,交警用雙手挪開斷枝,不顧樹枝劃破手套、泥水灌滿鞋襪,用肩頂、用手拖,硬生生開辟出一條生命通道。
當晚十點多,孩子順利送到醫院。直到此刻,付小華懸著的心方才放下。

這樣的緊急救援,只是付小華無數次救援的一個縮影。
2021年11月7日凌晨3時許,在高速西線段275公里處,發生一起小車撞護欄的事故,司機掉落橋梁下十多米高的河溝里,生死不明。
付小華接警后,立即帶隊趕往現場,并迅速協調消防、120等部門組織救援。
因現場地勢陡峭,加上夜間視線受阻,現場環境復雜,救援難度很大,心急如焚的付小華綁著安全繩跟著消防一起下到河溝開展救援,發現司機昏迷還有呼吸,在克服種種困難后,最終將司機成功救上來。
家住三亞崖州區的黎女士的父親,2024年春節前遭遇嚴重車禍,其70多歲的老父親騎著電動車被小汽車撞倒,血流不止命懸一線。
危急關頭,付小華帶著警員第一時間趕到現場,他一邊撥打120急救車,一邊通過老人的手機聯系家屬,同時組織沿線警力開通“綠色救醫”通道,用警車開道護送傷者到三亞市農墾醫院,到醫院后同時協調醫院和保險公司開通第三方墊付醫藥費以及安撫家屬。
尤其令家屬感動的是,事發當晚,把傷者送到醫院搶救后,付小華沒有馬上離開,而是在協調雙方賠償事宜后,又在醫院守候到了凌晨1時許才離開。
“分內的事他做了,分外的事他也做了。”黎女士說。

從警以來,類似這樣的救助市民群眾的事情,對付小華來說不勝枚舉,為此他深受群眾敬重,獲得多面錦旗,并榮獲“2020年度三亞好人”稱號。2022年,付小華榮獲“全國公安機關愛民模范”稱號,這是對他多年來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最高肯定。
精益求精的“業務標桿”
2010年入警以來,付小華先后榮立個人二等功1次、個人三等功2次。
每一次立功受獎的背后,都有一段精彩紛呈的故事。
2020年11月初,付小華按照省公安廳交警總隊通知要求,隨海南省代表隊參加公安部交通管理局舉辦的“全國交警系統實戰大練兵比武”競賽活動。
本次比武競賽是全國交警系統近20年來第一次全國性、全業務大比武,與來自全國31個省、自治區、直轄市和新疆生產建設兵團交警總隊的業務尖兵同臺競技。
面對來自全國各地交警系統的業務尖兵,整個團隊承受著巨大壓力。訓練中,小組隊員出現配合不協調、思想不統一、業務不對等一系列問題,個別隊員甚至一度出現迷茫棄賽的想法。作為組長的付小華承受著巨大壓力,臨危不亂,發揮帶頭作用,加班加點,一遍又一遍地訓練,把要領熟記于心,讓自己更有自信。同時,不斷給小組隊員鼓勁加油,充當配手幫助隊員補齊短板,讓整個小組找到自信,將整個隊伍緊密團結在一起。
在“交通違法現場查處和阻礙執行職務應對處置”科目競賽中,付小華和隊員們沉著應戰,將日常訓練積累的經驗和技能發揮得淋漓盡致。
當評委宣布海南代表隊在該科目上奪得二等獎、取得全國第三名的優異成績時,付小華內心激動不已。這不僅是對他個人業務能力的認可,更是對海南交警系統整體實力的肯定。
憑借出色表現,付小華個人還被授予“2020年全國交警系統訓練標兵”稱號,并“納入全國交警系統警務實戰教官人才庫”。

挑戰不僅在賽場,更在平凡的工作崗位上。
三亞作為全球知名的濱海旅游度假目的地,全年重大活動眾多,每一次重大活動的安保與交通指揮,對于三亞交警來說都是嚴峻的考驗。
大型安保中,付小華秉承“一活動一方案”的工作理念,精細施策,圓滿完成崖州灣芒禾音樂節、電音節、電影節及多屆環島自行車賽等多場次活動的交通保障任務,實現“賽道零隱患、管制零失誤、應急零延遲”。
近年來,付小華還先后參與山東艦及海軍三型主戰艦集中交接入列活動、博鰲亞洲論壇三亞地區活動以及各種大型安保任務共1600多批次,做到了萬無一失、高標準、零失誤。
“他是個倔脾氣,對自己的要求也特別苛刻,重要任務一定要親力親為。每次都是自己實地勘查線路和點位,制定預案,繪制警力部署圖,帶隊一個點一段路地過一遍,手把手地交代和反復檢查。以‘一失萬無、萬無一失’的標準,不放過任何一個細節,不遺漏任何一個點位。這一點,我們服他。”警隊同事說。

如今,付小華依然每天忙碌于巡邏執勤、疏導交通、整治違法、處理事故、開展警務技能培訓。不同的是,他現在肩負著更多的責任——要將自己精湛的業務技能和“把路裝在心里,把心放在路上”的職業精神傳承給更多年輕交警。
從青澀的新警到全國訓練標兵,付小華用行動證明:真正的業務標桿,不僅是個人的卓越,更是能夠推動整體進步的引領力量。
在付小華心中,交警這個職業不僅是一份工作,更是一份責任、一份擔當。他用無私的奉獻書寫交警的風采,用感人的事跡詮釋著交警的責任,用忠誠擦亮了頭頂的警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