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檢察制度有其自身的發展脈絡和價值追求,絕不能簡單套用西方模式。唯有深入踐行習近平法治思想,強化檢察學學科體系、學術體系、話語體系建設,才能廓清思想迷霧、明確發展方向。”初秋的上海,暑熱尚未褪去,華政園明鏡樓尚法廳里的討論也正熱烈。近日,上海市人民檢察院與華東政法大學共同開發建設的《中國檢察學》課程正式開講,該校近200名師生現場聆聽了第一課。授課中,上海市檢察院黨組書記、檢察長、二級大檢察官陳勇結合檢察工作實踐,與同學們進行了互動交流。

陳勇從開設檢察學課程的時代意義出發,系統梳理了檢察制度的歷史脈絡和新時代檢察機關的職能定位,探討了構建中國檢察學自主知識體系的路徑方向,用生動案例和翔實資料,在課程首講為同學們全景呈現了中國檢察學的體系框架。
據悉,此次《中國檢察學》課程面向該校本科生和研究生同步開設,采用“1+2”模式,由1門主課《檢察學》和2門實踐課《刑事檢察實訓》《公益訴訟檢察實訓》組成,每門課程均為32學時。“此次課程我們進行了‘雙師制’探索,由華政資深教授與檢察業務骨干組成‘教學團隊’同堂講授,既有實訓實戰的模擬法庭、調查核實,又有法學教授的深入點評、理論輔導,旨在為學生們打通法學理論到檢察實踐的‘最后一公里’。”該市檢察院政治部宣教處處長張心恬告訴記者,此次課程的檢察師資由檢察業務專家、標兵能手、優秀公訴人等擔任,下一步,他們還將繼續加強檢校合作,共同開發民事行政檢察、檢察偵查等實訓課程,作為特色實踐課程常態化開設。
“這門課很受學生們歡迎,甚至我們有些年輕教師也想要去旁聽課程。”華東政法大學教務處副處長陳紹玲介紹,課程剛上線選課系統就被“一搶而空”,“除了教室里的授課,我們還會和檢察機關一起組織學生前往全國未成年人檢察工作發源地、金融檢察綜合履職基地、派駐監管場所檢察室等特色基層檢察院、特色履職基地開展現場教學,大家對于‘沉浸式’體驗檢察機關法律監督實踐、‘操作性’掌握庭審、公訴應對技能等都很期待。”
“近兩個小時的課程主題鮮明、內容豐富,與我們的教學體系有機融合,有助于激發大家的學習熱情。”課后,華東政法大學副校長洪冬英分享了她的聽課感受,“檢察機關的師資陣容強大、理論儲備扎實、案例資源豐富,接下來我們將共同‘圍繞實、突出訓’,進一步深化集體備課、教材編寫、科研合作,共同為培養高素質法治人才作出更大貢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