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吉林省長春市公安局二道區分局東盛路派出所踔厲奮發、篤行不怠,聚焦“主動警務、預防警務、融合警務、協同警務”,認真貫徹落實黨建引領“警地融合”工作部署,推動基層社會治理“共建共治共享”,全面打通治安管理、服務群眾“最后一米”,推動基層社會治理提檔升級。
由于工作成績突出,東盛路派出所先后榮獲全國“楓橋式公安派出所”“全國公安機關愛民模范集體”“吉林省優秀基層單位”“吉林省基層黨建工作示范點”“吉林省公安機關基層執法示范單位”“吉林省最美基層所隊”等稱號。2024年,依托黨建引領“警地融合”工作機制,東盛路派出所轄區刑事案件同比下降33%、治安案件同比下降5%。
黨建引領多方參與
提升基層治理實效
派出所是保一方平安的綜合性戰斗實體,是公安工作的最基層單位。強化基層黨組織對派出所的領導,推動基層治理模式由過去的單打獨斗向警種協同、部門協同、區域協同轉變,是更好地統籌公安派出所、綜治網格員等基層治理力量,合力解決基層治理難題的有效途徑。
東盛路派出所牢牢把握“公安姓黨”根本政治屬性,以忠誠為底色,以擔當為畫筆,全面推動黨建引領“警地融合”工作,積極整合群防群治力量,以“組織融合”盤活多方資源,將原來的“單打獨斗”變為基層黨組織統領下的“協同共治”,“想民之所需、急民之所急”,實現平安建設、基層治理齊抓共管,為社會穩定、人民安寧筑起了一道堅不可摧的銅墻鐵壁。
積極構建“黨委領導、公安靠前、部門協同、社會參與、群眾支持”的基層治理工作體系,全面完成派出所所長進入鄉鎮(街道)班子任黨委委員、社區民警擔任社區黨組織兼職委員、輔警進網格擔任兼職網格員的“三進”工作,實現重心下移、警力下沉、保障下傾,以“基礎實”護“百姓安”;
不斷擴大基層力量,吸納網格員、樓棟長、單元長和老黨員、保安員、保潔員等群防群治力量,組建社區警務團隊,建立健全“2+2+N+X”聯防聯控機制,不斷完善街面聯防模式,及時掌握轄區各類基礎信息,發現案件線索和苗頭隱患,大力提升基層治理能力;
全面發揮基層黨組織戰斗堡壘作用,聯合街道、社區等群防群治力量,常態化開展主題黨日活動,不斷增強基層黨組織的戰斗力和凝聚力,以更加堅定的信念,為維護基層社會長治久安貢獻力量;
建立研判會商機制,實施輔警與網格員日溝通、社區民警與社區黨組織書記周研判、派出所長與街道主要負責人月例會制度,積極參加街道、社區相關會議,每季度向轄區群眾報告工作、接受評議監督,聽取意見建議,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
“融”到一線,“合”出成效。自黨建引領“警地融合”工作開展以來,加強基層社會治理協同合作已經成為東盛路派出所和社區的共識。民警沉下心、俯下身,一心撲在工作上,讓黨旗在一線高高飄揚,聯合街道、社區齊抓共管,切實做到發現問題及時解決、發現隱患及時排除、發現漏洞及時填補,服務群眾“零距離”。
陣地前移服務前置
繪出民生美好畫卷
安全感和幸福感是人民群眾最殷切的期盼。公安機關作為服務群眾的“先鋒隊”,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責無旁貸。
東盛路派出所全面加強黨建引領“警地融合”陣地建設,新建2間社區警務室、10個社區警務站,并為社區民警配發警務電動車,大力推動社區民警在社區工作,警燈、警車、警察在轄區隨處可見,于細微之處彰顯公安守護的決心,讓群眾時刻感受到平安就在身邊。
常態化開展“百日入戶走訪保平安”專項行動,通過收集社情民意、采集基礎信息,對轄區各類情況做到底數清、情況明,將貼心服務送到百姓“心坎兒”上;大力開展“九小場所消防安全隱患排查整治百日攻堅行動”,緊盯“九小場所”重點環節,力爭將隱患防范在未然,消除在萌芽;深入轄區開展巡邏防控,全面排查調處矛盾糾紛、開展安全防范宣傳等工作,確保將矛盾糾紛化解在小、在早、在基層……
民有所需,警必有應。東盛路派出所民警走進千家萬戶,了解民情、傾聽民意、解決問題,著眼于生活中的每一個細微之處,帶給人們充足的安全感,讓人們感受到“公安溫度”,用看得見的實際行動兌現了對人民的承諾。
社區民警賈繼東幫助轄區困難群眾申請低保,自費購買米面油等生活物資,親自將關懷送上門;戶籍民警石立娜開辟“綠色通道”,上門為臥病在床老人辦理身份證;社區民警邰敬在入戶走訪期間,幫助轄區群眾疏通下水管道;社區民警付德義聯合社區成功解決某育嬰店漏水難題,將樓上、樓下商家因漏水產生的矛盾糾紛有效化解在萌芽狀態;民警楊震霆巡邏途中,幫助走失老人回家;民警鐘文為轄區獨居老人和患病老人發放派出所精心準備的急救藥盒,確保老人遇到緊急情況能夠自救,讓“小藥盒”發揮“大作用”……
2024年,東盛路派出所著眼于標本兼治,積極推動基層社會創新治理,為群眾打造了更加安全、舒適的生活環境,以貼心的服務和耐心的引導,用心、用情解決群眾“急難愁盼”問題400余件,收到錦旗21面。
多措并舉靶向發力
筑牢基層平安基石
凝聚破浪前行的磅礴力量,推出更多更高質量的工作舉措,讓人民群眾有更多、更直接、更實在的獲得感,是公安工作的根本目標。
自黨建引領“警地融合”工作開展以來,東盛路派出所不斷創新工作模式,通過明確融合方向、深入摸排整合資源、加強與地方相關部門的協作等,加大力度解決治安難點問題、優化服務措施、排查安全隱患,成功解決了一批長期困擾群眾的治安難題,有力地提升了基層社會治理水平。
東盛路派出所與東盛街道辦事處共同籌建省內首家矛盾糾紛調處化解中心,整合政府部門資源,吸收法律咨詢、心理服務、公益服務等社會力量進入,并邀請社區選、轄區住、口碑好的群眾作為人民調解員參與矛盾調處工作,實現矛盾糾紛就地就近化解、源頭治理;
成立由派出所社區民警組成的“紅扁擔服務隊”,通過深入社區,走進百姓家中,幫扶困難群眾、拉近警民距離、化解矛盾糾紛、降低發案概率,全面打通服務群眾“最后一公里”;
開通東盛路派出所“紅扁擔在線”直播間,“紅扁擔”服務隊成員通過直播的形式,針對落戶、身份證辦理、駕駛證補辦、學籍所在地查詢等群眾關注的熱點問題進行一對一“零距離”互動,并對各項業務辦理所需材料、辦理流程、注意事項著重進行講解,讓部分有問詢需求的居民,通過網絡平臺得到標準答案;
成立“小板凳”宣講團,民警常態化帶著小板凳深入群眾當中,有針對性地集中宣講典型案例和防范方法;
為轄區獨居老人、孤寡老人發放急救小藥盒,放置印有派出所民警聯系方式和微信二維碼的“警民聯系卡”,老人遇到緊急情況可以隨時與民警取得聯系;
針對特困家庭、留守兒童、殘障人士群體等,以派出所黨支部為引領,發動社會愛心人士和轄區愛心企業組織社區進行幫扶;對于管內問題少年及留守兒童,通過“警察媽媽”一對一認領以及聯合團委社工等組織共同對其開展幫扶;
整合學生家長志愿者、學校安保力量、師資力量及警務工作人員多方力量,組建“少年志警聯盟”,以“服務學生高效化、系統化、規范化”為最終目標,通過相互監督、密切配合,實現對學生的扁平化管理,從而形成“事前預防、事中干預、事后反饋”一整套系統鏈條,為學生健康發展保駕護航;
在轄區學校全面安裝“警察媽媽”信箱,孩子們將“悄悄話”投進“警察媽媽”信箱,派出所以回信的形式對學生們給予心理疏導并進行法律知識的普及,切實讓民警走進孩子的內心世界,更好地幫助未成年人茁壯成長。
道雖邇,不行不至;事雖小,不為不成。東盛路派出所將秉持為民初心,不斷弘揚“扁擔精神”,以更加堅定的步伐、更加務實的舉措,為人民群眾的幸福生活和社會的長治久安書寫更加精彩的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