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國治理,根系在民;基層善治,法治筑基。
內蒙古自治區綜治中心規范化建設現場推進會后,包頭市迅速行動,在制度設計上謀篇布局,在實踐路徑上創新突破,以“五抓”硬舉措突破綜治中心建設難題,全力推動綜治中心實體化運行和規范化建設,逐步實現從“解紛標兵”到“綜治樣板”的蝶變,不斷提升基層社會治理效能。
抓組織領導
破思想認識之困
隨著經濟社會發展,基層社會治理面臨點多、面廣、難度大的情況。長期以來,解紛資源分散在司法行政、公安、街道等多個單位,老百姓找個說法“走不對門、找不到人”。于是,綜治中心應運而生。
“我們整合多方力量,打造您家門口的‘解憂鋪’,就是要集中受理和處理老百姓訴求,讓老百姓有地方‘找個說法’,確保您的每一項訴求都有人辦、依法辦!”這是全市三級綜治中心的公開承諾。
為了實現這一承諾,市委政法委主要負責同志親自掛帥,組織政法各單位主要領導、旗縣區政法委書記深入研讀自治區綜治中心規范化建設現場推進會精神,在政法委員全體會、委務會、書記辦公會等多層級會議上,專題研究推進方案。同時,市委政法委員會全體委員分為9個包聯小組,下沉旗縣區,采取“四不兩直”方式,進行明察暗訪和不指定點位抽查觀摩,通過高頻率、嚴要求的督導,層層壓實責任,傳導工作壓力,切實增強各級干部對綜治中心建設的緊迫感和責任感,為綜治中心規范化建設奠定堅實思想基礎。
抓統籌調度
補制度機制短板
抓好綜治中心規范化建設,完善制度機制是關鍵。
為全面強化綜治中心“指揮中樞”,包頭市實施“提格建制”行動,由市委政法委積極協調,推動昆區、青山區、土右旗綜治中心由股級提升為副科級,高新區整合多部門職能成立副處級綜治中心,增強了綜治中心的統籌協調權威性,使其在資源調配、工作推進上更具力度。
在制度建設方面,市委政法委牽頭制定部門單位入駐機制,明確各部門入駐職責與流程。市綜治中心出臺涵蓋工作流程、人員管理、考核監督等10余項制度,構建以“三單兩函”為核心的流程表單管理機制,打造從訴求受理到解決反饋的全流程閉環工作體系。
同時,制定綜治中心年度工作要點,將工作細化為6大領域17項具體任務,并圍繞任務完成情況開展考核評價。市委政法委還建立了每月旗縣區和部門單位數據調度碰撞比對分析機制,通過對矛盾糾紛受理量、矛盾類型、化解率等數據的深入分析,及時發現問題、精準解決問題。
抓力量整合
消多元協同壁壘
日前,市民董某因物業費與物業公司起了糾紛。調解員兩次調解均無進展。董某認為“閣樓是開發商贈送的,不該收物業費”,還吐槽“衛生打掃不及時、門禁壞了沒人修”,物業公司則憑《物業服務合同》要求補交全部費用。調解卡在了“贈送閣樓是否屬于物業費收取范圍”的法律界定上。
九原區人民法院派駐員額法官精準援引《物業管理條例》第四十一條核心要義勸解雙方:“業主對服務質量不滿可要求整改,但不能以此為由拒交費用;物業公司也得正視問題,盡快拿出改進方案。”
法官的精準釋法厘清了法律關系,將爭執焦點從情緒化的“該不該收”成功轉向建設性的“如何合理收付”。僵局迎刃而解,雙方當場達成和解協議。
“有時候,法官解釋兩句、答疑一下,當事人就像吃了定心丸,我們的調解更專業了、效果也更好了!”調解員不禁感慨道。
為建設好綜治中心這個“一站式”多元解紛平臺,市委政法委統籌法院、檢察院、公安、司法、信訪、婦聯等多部門,各旗縣區矛盾糾紛調解、訴訟服務等中心實現有效整合,縣級綜治中心司法行政、信訪等常駐部門和人社、住建等輪駐部門入駐率均達到100%。
抓培訓宣傳
樹為民解紛新形象
酒香也怕巷子深。綜治中心的工作要讓社會了解、讓人民群眾知曉。
包頭市綜治中心實施“內強素質、外樹形象”工程。在培訓體系構建上,市級層面構建“市級培骨干、旗縣訓專才、街道強基礎”的分層培訓體系,強化基層工作人員實操能力。在宣傳推廣上,市、縣、鄉三級綜治中心利用“傳統媒體+新媒體”矩陣開展立體宣傳,全面提升群眾知曉率。
達茂旗綜治中心成立“馬背調解隊”,靈活采用上門入戶的方式調解,將矛盾化解在老百姓的家門口,以柔性方式傳遞治理溫度,讓群眾感受到“身邊有人管、難事有人解”,進一步增強了群眾對綜治工作的信任。
青山區綜治中心探索建立“物業糾紛巡回調解+巡回開庭”機制,組建由法院、住建、兩級綜治中心構成的聯合專班,法院定期深入街道、社區(村)開展巡回式指導調解,對調解不成的糾紛,現場啟動簡易開庭程序,真正起到了“審理一案、教育一片、安寧一域”的效果。
……
在“主動宣傳”和“口口相傳”的加持下,全市綜治中心規范化建設建成了一批模范示范點位的階段性成果,這些示范點位不僅成為展示基層治理創新成效的重要窗口,更通過經驗共享、現場觀摩等形式,帶動了周邊地區綜治中心建設水平的全面提升,呈現出“百花齊放”的良好態勢。
抓標準驗收
解執行落實難題
從無到有、從點到面,現如今,綜治中心已進入規范化建設的新階段。
為確保綜治中心規范化建設任務落地落實,包頭市出臺《全市縣鄉兩級綜治中心規范化建設實地指導和達標驗收的工作方案》,將驗收標準量化為組織架構、人員配備、制度建設、設施配備、工作成效等多個維度。指導驗收組采取“實地查看+臺賬查閱+群眾測評”的方式,詳細了解群眾對綜治中心服務的滿意度與意見建議。
截至目前,10個縣級綜治中心條件已達標,86個鄉級綜治中心全部實現“有牌子、有場所、有制度、有人員、有經費”的標準,綜治中心已成為基層解紛主陣地,有效將大量矛盾隱患化解在基層、解決在萌芽狀態。
據統計,今年以來各級綜治中心共受理各類矛盾糾紛20687件,辦結11761件,群眾對綜治工作的認可度和安全感持續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