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北京市第十九中學高一年級的學生走進北京互聯網法院“行走的法治課”,通過觀看普法視頻、了解典型案例、學習網絡素養課程等方式,開啟了一堂兼具趣味性與教育性的“沉浸式”普法之旅。
活動伊始,同學們觀看了普法微視頻《西游網事》,對北京互聯網法院審理的涉網糾紛、典型案例有了初步了解。工作人員介紹了法院的主要工作職能、logo設計理念,為大家發放活動手冊并講解了使用方法,讓同學們在參觀中直觀了解司法機構的運作邏輯,了解活動的特色內容。

在引導老師的帶領下,同學們逐站打卡、集章通關。第一站“互寶魔法屋”通過在線訴訟模擬、人工智能應用,讓同學們體驗了數字技術賦能司法的前沿成果;第二站“互聯網少年法庭”以法庭實景觀摩、法治創意設計,向同學們傳遞了未成年人司法理念和網絡法治觀念;第三站“網絡文明守護島”依托微劇場演繹、文明倡議、宣講互動等,針對性防治網絡欺凌與網絡暴力,幫助提升同學們的思想道德和網絡文明水平;第四站“網絡素養集結號”聚焦網絡安全保護、不良信息鑒別,結合“四色預警”系統卡、《家庭用網公約》等實用工具,為同學們講授網絡素養課程,幫助大家筑牢網絡法治意識。

“這堂‘行走的法治課’讓我更加深刻理解了法治的重要性”“未來,我要做懂法守法的數字公民”,在最后一站的網絡素養課程上,同學們踴躍發言,分享在活動中的收獲和學習體悟。

北京互聯網法院推出的“首互未來”研學活動,積極響應國家中小學數字時代網絡素養和人工智能通識教育的要求,依托與市教育兩委聯合建設的“北京市青少年網絡素養教育實踐基地”和“北京市學校‘大思政課’實踐教學基地”,發布《我的網絡奇妙旅行——“首互未來”研學手冊》,以“網絡e星球探索”為趣味故事主線,串聯起特色打卡關卡,將網絡素養教育巧妙融入沉浸式體驗與現場式教學,推動互聯網司法資源與法治教育場景深度融合,切實助力數字時代未成年人健康成長。
下一步,北京互聯網法院將以“兩個基地”新址啟用為契機,持續開展形式多樣的法治教育活動,引導青少年在沉浸式學習中提升網絡素養,為他們的健康成長保駕護航。
文/董振杰 通訊員 王妙婷
圖/北京互聯網法院 李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