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第七師胡楊河市131團轄區的街頭巷尾、社區樓院,哈拉蘇派出所的民輔警們24小時待命,從接警處警的“第一現場”到案件偵辦的“攻堅時刻”,從追贓挽損的“民生小事”到守護安寧的“責任擔當”,他們用腳步丈量轄區平安,用行動踐行初心。
365天的“快速響應鍵”
“群眾的事再小也是大事,警情就是命令。”這是副所長王瀚常掛在嘴邊的話。無論是凌晨3點的盜竊警情、正午時分的糾紛調解,還是深夜突發的求助,只要值班室電話響起,民輔警們總能第一時間拎起裝備、奔赴現場。
6月底,轄區居民任先生報警稱,有人購買化肥后,以“質量問題”為由拒付貨款,疑似詐騙。辦案隊民警喬新宇帶領輔警迅速出警,現場了解到買方王某因施肥后作物長勢不佳心生不滿。
民警調取進貨憑證、聯系農技人員核實,確認化肥無質量問題,系王某施肥方法不當。

經耐心調解,王某認識到錯誤并支付貨款,雙方握手言和。
7月5日任先生送“破案神速雷霆出擊”錦旗致謝,稱贊民警快速處置化解了經營難題。
在細節里“摳”真相
辦案隊里,老民警帶著新輔警,練就了“火眼金睛”。面對碎片化的線索,他們從不放過任何細節:反復查看監控、走訪周邊群眾、梳理關聯信息……哪怕是一件不起眼的小事,也要查個水落石出。
7月初,轄區居民高先生報警稱,其手機遺落在出租車上。辦案隊民警劉麒帶領輔警迅速出警,頂著36℃高溫一邊調取他下車地點的視頻監控,同時聯系出租車公司,根據高先生提供的上下車時間、路線,篩選同一時間段經過該路段的出租車。

20分鐘后,監控畫面抓捕了一輛符合特征的出租車,并聯系車主將手機完好無損送到高先生手中。高先生說,“沒想到這么快就找回來了,真是太感謝了!”民警的高效讓他真切感受到了“遇事找警察”的踏實。
把“安全感”送到群眾身邊
除了案件偵辦,辦案隊的民輔警們更注重“追贓挽損”,讓群眾感受到“破案即挽損”的溫暖。今年以來,他們通過快速處警、精準打擊,已為群眾追回被盜現金、手機、電動車等財物價值超6萬元,成功勸阻200余起電信詐騙,為群眾挽回損失120余萬元,接到群眾感謝信、錦旗5面。
“不光要破案,更要讓群眾覺得‘安全就在身邊’。”副所長王瀚說。日常工作中,他們還會結合案情,向轄區商戶、居民普及防盜、防騙知識,通過“以案說法”提升群眾防范意識。

沒有驚天動地的壯舉,卻有日復一日的堅守。哈拉蘇派出所辦案隊的民警輔警們,用汗水澆灌平安,用責任守護萬家燈火。他們是街頭巷尾的“平安符號”,更是群眾心中最可靠的“守護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