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學們好,現在老師想問你們一個問題:如果你平時有寫日記的習慣,但是有一天,你的同學小明偷看了你的日記,并且把里面的內容告訴了其他同學。大家來說一說,他的行為對不對?”近日,在海東市互助土族自治縣南門峽鎮中心學校的操場上,青海省首批普法宣傳形象大使、北京大學國培計劃講師、西寧市家庭教育講師團副團長段榮瓊提出的這個問題,引發了在場學生的深思。

這是青海省“與法‘童’行共護未來”普法宣傳進校園活動的現場。活動由青海省司法廳牽頭組織,西寧市城北區閱苗社會工作服務中心實施,首站走進互助縣南門峽鎮中心學校和西山鄉中心學校,為近千名學生帶來了一堂生動實用的法治教育課。
案例宣講 讓法律條文活起來
“今天,老師需要一名同學作為小助手,幫助老師展示一些法條知識,有興趣的同學請上臺!”作為北京大學國培計劃講師、西寧市家庭教育講師團副團長,段榮瓊擅長運用游戲互動的方式讓法律知識深入人心。她通過一個個貼近學生生活的案例,將抽象的法律條文轉化為孩子們易于理解的生活常識。
“有一個和你們差不多大的孩子,因為輕信網友的話,結果被騙走了父母的血汗錢。”段榮瓊講述電信網絡詐騙案例時,操場里鴉雀無聲。她詳細解析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反電信網絡詐騙法》的相關規定,并邀請學生上臺分享自己的想法。
“原來這些法律離我們這么近!”剛剛參與互動的海東市互助縣南門峽鎮中心學校九年級學生趙全有說,“我要把這些知識告訴爸爸媽媽、爺爺奶奶,他們也經常接到陌生電話,讓他們一定注意,防止被騙。”

在海東市互助縣西山鄉中心學校,宣講內容同樣緊扣學生實際。段榮瓊通過校園欺凌的真實案例,深入淺出地講解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未成年人保護法》和《中華人民共和國預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的相關規定。“給同學取侮辱性外號、孤立排擠同學,這些都可能構成校園欺凌。”她的講解讓學生們恍然大悟。
互動問答 讓孩子們的大腦動起來
“老師,我有一個問題!”在南門峽鎮中心學校的互動環節,一名男生舉手發問:“如果遇到校園欺凌,對方威脅不準告訴老師怎么辦?”
這個問題引發了全場思考。段榮瓊首先表揚了提問的學生,然后引導大家討論解決方案。學生們踴躍發言,有的建議尋求同學陪伴,有的主張立即報告老師,還有的提出收集證據報警。
“大家說得都很對。”段榮瓊總結道:“最重要的是不要沉默,要勇敢地向可信賴的成年人求助。法律是我們最堅強的后盾。”她隨即補充講解了未成年人保護法中關于預防學生欺凌的具體規定。

在西山鄉中心學校,互動問答同樣精彩。段榮瓊圍繞“游戲充值退款”“網絡隱私保護”等問題設置相應場景,通過學生現場情景演繹,對民法典和未成年人保護法中涉及的相關法律條文及規定進行解答,并結合實際案例說明維權流程。
聚焦重點 法治的種子已在心中發芽
本次普法宣傳進校園活動重點圍繞《中華人民共和國未成年人保護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等核心法律,針對青少年成長過程中可能遇到的突出問題進行講解。
針對近年來多發的網絡借貸陷阱問題,宣講內容特別強調了反電信網絡詐騙法的相關規定。“千萬不要為了滿足一時的消費欲望而陷入網貸陷阱。”段榮瓊通過真實案例,讓學生們認識到網絡借貸的危害性。
此外,宣講還融入了道路交通安全、防溺水、防冰面事故等安全知識相關的法律規定,實現了“普法教育”與“安全教育”的有機結合。

活動結束時,許多孩子仍圍在講師身邊詢問法律問題。他們手中拿著剛剛獲得的《青少年法治讀本》,臉上滿是求知的渴望。“這種案例宣講+互動問答的形式特別適合孩子們。”西山鄉中心學校副校長陳得祥表示,“宣講活動不僅生動有趣,更重要的是培養了孩子們的法律意識和自我保護能力。”
南門峽鎮中心學校大隊輔導員祁學婧說:“學生們今天都特別專注,因為這些內容與他們的生活息息相關。通過實際案例的分析,法律知識變得不再抽象難懂。”
青海省司法廳普法與依法治理處負責人表示,今年省司法廳計劃重點深入西寧市湟中區、湟源縣、大通回族土族自治縣,海東市互助縣、海北藏族自治州門源回族自治縣、黃南藏族自治州尖扎縣等45所交通不便、法律服務資源緊缺的中小學,開展普法宣講活動。“我們將繼續創新普法形式,通過‘普法+游園會’‘普法+小劇場’‘普法+以案釋法’‘普法+角色扮演’‘普法+知識競賽’‘普法+辯論賽’等學生喜聞樂見的形式,進一步激發學生學習法律知識的興趣與互動熱情,讓法治陽光照亮每一所深山校園。”
據了解,此次普法宣講系列活動將針對不同年齡段青少年的身心特點和認知規律,量身定制普法內容。通過系統講解憲法、未成年人保護法、民法典、預防未成年人犯罪法、家庭教育促進法等法律法規,重點聚焦校園欺凌、性侵、網絡借貸陷阱等與青少年密切相關的領域,為青少年健康成長提供法治保障。
夕陽西下,普法宣講在孩子們依依不舍的目光中落下帷幕。但法治的種子已經悄然播下——在案例講解中,在互動問答間,這些深山里的孩子們已經踏出了知法、懂法、用法的第一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