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省檢察機關對海南藏族自治州同德縣項某交通肇事案啟動“司法救助+社會幫扶”多元救助機制,落地有聲,近日,國家司法救助金40萬元發放到位,為4個困難家庭送去希望與關懷。
2014年,中央政法委會同財政部、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公安部、司法部印發《關于建立完善國家司法救助制度的意見(試行)》。11年來,我省檢察機關實行“應救盡救”,伴隨國家司法救助工作制度化、規范化,“司法救助”不再是抽象的概念,而是實實在在的司法為民舉措。
精準實施司法救助
2024年4月,同德縣人民檢察院第三檢察部排查到該救助線索后,第一時間深入了解洛某、更某等4名被害人家庭的特困情況。檢察干警逐一走訪入戶,與困難群眾親切交談,詳細了解他們的家庭狀況、經濟來源以及面臨的實際困難。經過嚴謹的評估,確認4戶家庭中14人完全符合司法救助條件。為盡快緩解被救助人的生活困境,迅速啟動救助程序,依法依規為困難群眾發放40萬元國家司法救助金。這筆資金猶如及時雨,化解燃眉之急,讓被救助人感受到了司法的關懷與溫暖。
積極開展社會幫扶
從單一的經濟援助,擴展到心理輔導、法律援助、生活幫扶等多維度支持,司法救助經歷了從無到有、由弱變強的華麗蛻變。
考慮到被救助人中有無任何收入的低保困難婦女、未成年人等特殊群體,同德縣人民檢察院主動與相關成員單位取得聯系,積極發出多元救助申請。在多方共同努力下,一場“司法救助+社會幫扶”多元化救助行動全面展開。同德縣機關工委、教育局、民政局、婦聯、團委等部門積極響應,紛紛伸出援手,向被救助人發放社會救助金,并送去價值5萬余元的米、面、油等生活物資,不僅滿足了4個家庭的基本生活需求,更傳遞了社會大家庭的關愛與支持。
“司法救助案件規模持續擴大,有效防止了一大批案件當事人因案致貧、因案返貧,為進一步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作出了貢獻。”省人民檢察院第十檢察(控告申訴檢察)部負責人告訴記者。
從這起典型案事例中可以看出,司法救助不僅關注個體的命運,更在于對社會公正的堅守。
強化群眾法律意識
救助金發放儀式結束后,檢察官并沒有就此止步。他們與群眾面對面親切交流,通過發放檢察文化宣傳品、詳細講解宣傳手冊、提供法律咨詢等多種形式,向廣大群眾普及了司法救助、未成年人保護等方面的法律知識。為了讓群眾更好地理解相關法律內容,檢察官以漢藏雙語深入淺出地進行講解,并就群眾提出的各種問題進行了耐心細致的解答。
現場群眾紛紛表示,看到我們身邊的人得到了有效救助,這樣的普法宣傳活動非常有意義。
攜手展望未來工作
司法救助是“雪中送炭”的工作,解決的是當事人的急迫困難。對于獲得司法救助后仍然面臨其他困難的當事人,檢察機關還將協調相關部門開展社會救助工作,幫助其從根本上擺脫困境。
“我們還將持續深化司法救助工作,不斷延伸救助觸角,加強與民政、婦聯、殘聯等部門的協作配合,共同構建更加完善、多元化的救助體系。以為困難群眾提供全方位的幫扶為宗旨,以實際行動傳遞司法溫暖,助力鄉村振興,讓更多困難群眾在司法救助中感受到公平正義與檢察溫度。”談及該案,同德縣人民檢察院辦案檢察官措吉加有感而發。
“這些年,我省檢察機關司法救助工作取得了一些成績,檢察干警持續貫徹落實習近平法治思想,用心用情高質效辦好每一個司法救助案件,持續加大對農村地區生活困難當事人、殘疾人、困難婦女兒童等特殊群體的救助幫扶力度,用實實在在的行動做實人民群眾可感受、能體驗、得實惠的檢察為民工作。”青海省人民檢察院第十檢察部負責人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