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l id="6q0m0"><sup id="6q0m0"></sup></ul>
  • <ul id="6q0m0"><dfn id="6q0m0"></dfn></ul>
    <dfn id="6q0m0"></dfn>
  • <strike id="6q0m0"></strike>

    移動客戶端

    |

    官方微信

    |

    官方微博

    |
    這里的“護蕾信箱”,成了孩子們的“解憂樹洞”
    時間:2025-08-05 10:20來源:云南長安網責任編輯: 李鴿

    2024年10月,在云南省西雙版納州景洪市普文鎮中小學校里,多了一個特殊的信箱——“護蕾信箱”。

    “護蕾信箱”至今累計收到學生投遞各類信件157封。

    所收信件中,有教學優化建議21件、情感困惑傾訴51件、生活服務需求18件、校園欺凌求助13件、法律咨詢服務11件……

    景洪市司法局普文司法所通過“一對一”暖心回信37封,為學生們高效解決38個實際問題。


    (“護蕾信箱”信件分析研判會)

    管理“護蕾信箱”有巧思

    “護蕾信箱”被設計成一座房子的形狀,左上方貼上了一個“解憂樹洞”的標簽,有醒目且溫馨的一句話:“同學,那些你想要傾訴和被聽到的話,可以寫紙條投入信箱。”

    “真會收到孩子們的來信嗎?”起初,景洪市普文司法所所長楊李紅心里也犯嘀咕。

    沒想到,“護蕾信箱”設立后,成了普文鎮未成年人保護工作的特色名片,不僅成為解決學生個體難題的“暖心窗口”,而且成了撬動全社會參與未成年人保護的關鍵支點。

    “目前,打開‘護蕾信箱’的鑰匙只有我有。”楊李紅說。這樣一來,普文司法所工作人員去學校的次數勤一些,學生們的隱私就能得到保護,訴求也將及時反饋至司法所。

    “護蕾信箱”為白色,在選址和管理上傾注了一些巧思。

    在選址環節,“護蕾信箱”充分考量學生的使用需求,將信箱設置在教學樓轉角、宿舍樓旁等位置,搭配生動活潑的卡通標識,拉近與學生的距離,讓“放心投遞、絕對保密”的理念深入學生心中;在管理方式上,“護蕾信箱”建立了標準化的管理流程,從開箱登記到分類處理,每個環節都有嚴格規范,確保“件件有回音,事事有著落”,不辜負孩子們的每一份信任。


    (工作人員從“護蕾信箱”中取信)

    誰來回信呢?楊李紅化身‘小楊姐姐’作為“護蕾信箱”的特定“收信人”。

    取信之后,楊李紅先將來信進行分類、統計,再根據分類統計情況向相關部門匯報,制定個性化解決方案。

    “如果是學校管理問題,及時找到學校管理方共同商議解決方案;如果是一些共性的問題,比如情感問題、起外號和孤立同學這種有校園欺凌苗頭類的問題,司法所普法工作人員一定會記下,在下次校園普法活動中重點宣講法律知識……”

    “護蕾信箱”通過對來信情況不斷優化,功能性越來越強,一方面打破傳統單向“灌輸式”普法的壁壘,另一方面打破傳統信箱一設了之的固有模式。

    “護蕾信箱”讓心愿實現

    “如果我有一天消失了,這個家會不會好一些?”小楊姐姐收到學生小玉(化名)的信件時,看到這句話,急得“頭頂冒冷汗”。

    小玉父母長期在外務工,與爺爺奶奶一起生活,平日里與爺爺奶奶溝通不暢,認為自己沒有得到有效的陪伴。

    信件中,小玉告訴小楊姐姐:“父母總是問她考試成績,壓力比較大。”

    于是,小楊姐姐趕去學校找小玉談心談話,進行心理輔導。

    “小玉住在學校里,周末才回去,我抓住時間節點,盡可能地與她溝通談心。”楊李紅說。

    但也不能總去,孩子心理負擔會很大。于是,楊李紅一方面用手工紙做小扇子、書簽,并將“禮物”附在信件后,及時寄送給小玉;另一方面,普文司法所聯合婦聯、教育部門及時前往她家中開展走訪。

    “之后,她回信說,父母對她的態度轉變了,成績也提高了。”這讓小楊姐姐的心頭暖了很久。

    “我總會想到你來看我的那天。”“我希望您能聽聽我的心事。”如今,五顏六色的信封堆滿普文司法所工作人員的辦公室桌,上面寫滿了孩子們的心愿和訴求。

    孩子們稚嫩的字句里,藏著一顆顆渴望被關切的心,深深牽動著司法所工作人員,促動大家一心把這件事做好做到位。


    (小朋友們寄來的信件)

    串聯成“護蕾”聯合行動

    “護蕾信箱”最開始是普文司法所在網絡購物平臺上購買材料手工制作而成,后得到當地黨委和政府的支持,迅速推廣。

    回信多了,小楊姐姐自己也被“治愈了”。

    小黛(化名)畫了一幅漫畫寄給小楊姐姐,感謝小楊姐姐幫助她挽回了與小伙伴的友誼,希望小楊姐姐去看她。結果,真見面了,小黛卻害羞起來,導致小楊姐姐一直在反思自己是不是說錯話了。

    “當時,她哭了。”后來,小楊姐姐再次收到小黛的回信。

    信件中說:“小楊姐姐,謝謝你的關心關愛,每當晚上,我總會想到你來看我的那天,真的永難忘懷。”這句話頓時讓小楊姐姐感到欣慰。

    小肖(化名)向小楊姐姐傾訴被起綽號的煩惱,小楊姐姐立即支招:“你要勇敢地告訴同學,我不喜歡這個外號,也不喜歡你們給我起外號。如果同學們還起外號,你就告訴小楊姐姐,讓小楊姐姐找老師。”

    青少年心理問題是隱私,見面時不好說清,寫信是個不錯的溝通方式。

    如今,小楊姐姐收到的心愿越來越多了。“一個個心愿藏著社會治理議題,一個個心愿串聯成一個個‘護蕾’聯合行動。”普文司法所構建起“收集—研判—處置—反饋”的閉環工作體系,建立了“1+3+N”工作模式,即1個工作專班統籌協調,聯合學校、公安、婦聯3個部門,整合心理咨詢師、法治副校長、社區志愿者等N類專業力量,形成未成年人保護工作合力。

    不僅如此,該所通過建立信件動態分析機制,將信箱反饋的共性問題提煉為社會治理議題。在此基礎上,聯合學校推出“小楊姐姐解憂樹洞”心理疏導品牌,與社區共建“青少年成長驛站”服務陣地,定期開展關愛少年兒童活動,形成家、校、社協同發力的生動實踐,持續增強轄區未成年人法治意識和自我保護能力。

    暑假期間,普文司法所開展以關愛兒童心理成長為主題的活動,效果顯著,參與度高。

    “其實,我非常期待收到學生們的假期來信。”小楊姐姐說,這一個個看似簡單的金屬箱體,成為花兒解憂的大窗口。

    相關報道
    分享到:

    中共中央政法委員會主辦

    Copyright 2015 www.www.chinagohig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備 14028866 號-1 中國長安網 ? 2017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