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l id="6q0m0"><sup id="6q0m0"></sup></ul>
  • <ul id="6q0m0"><dfn id="6q0m0"></dfn></ul>
    <dfn id="6q0m0"></dfn>
  • <strike id="6q0m0"></strike>

    移動客戶端

    |

    官方微信

    |

    官方微博

    |
    云嶺弦歌渡迷津:戒毒所里的民族歌舞療愈實踐
    時間:2025-07-23 16:56來源:云南長安網責任編輯: 陳言

    當晨曦穿透滇中新區的薄霧,云南省女子強制隔離戒毒所的操場上,拉祜民歌的悠揚唱腔正與傣族孔雀舞的輕盈步伐交織。在這片多民族聚居的紅土高原上,司法行政戒毒工作者正以民族文化為鑰匙,打開少數民族戒毒人員的心防——那些曾被毒癮蛀蝕的“山茶花”,在蘆笙的震顫與象腳鼓的節拍中,重獲生命的韻律。

    月琴叮咚處的心靈破冰

    “哈尼梯田的水喲,洗得亮月亮……”哈尼族《栽秧調》在團體輔導室漾起漣漪。來自元陽的哈尼族戒毒人員伍某初入所時因漢語生澀而沉默寡言,在她的檔案里,標注著“僅能聽懂簡單漢語”的特殊備注,直到聽見熟悉的哈尼族旋律時,她第一次在淚水中卸下防備。云南省女子強制隔離戒毒所的警察們深知,語言障礙如同無形的墻,為此,大隊警察收集日常用語,多番查詢少數民族語言的讀音,并用漢語進行標注,將民族小調改編成遵規守紀口訣,用“擺時”對唱形式開展團體心理輔導,沉默的伍某逐漸展露笑臉。


    在主題的"民族音樂舞動"團輔上,白族姑娘阿月伴著三弦琴聲哼唱白族小調,拉祜族戒毒人員們用“哦咧哦咧”的和聲應和。當哈尼族《四季生產調》的旋律響起,她們自發用手工折出的“棕扇”打出節奏——文化基因的共鳴,正悄然瓦解毒癮構筑的心理壁壘。


    舞袖蹁躚中的生命重建

    “腳步要像鼓點般利落,手臂要如銀鈴般靈動。”

    帶操警察黃夢穎手持彩繪霸王鞭,示范著傳統舞蹈的颯爽姿態。在司法部“AI+康復訓練戒毒技術”實踐教學點,戒毒人員小胡的動作被智能傳感器實時捕捉,系統根據她的肌肉激活度生成專屬訓練方案,而背景音樂則是經過節奏優化的白族《霸王鞭舞曲》。


    云南省女子強制隔離戒毒所通過長期深入的實踐探索,成功編創出多套具備專業性、系統性與民族特色的健身操,其中《戒毒人員民族健身操——霸王鞭》獲國家版權局“作品著作權登記證書”。組織戒毒人員習練所內自創少數民族工間操《踏歌行》,讓戒毒人員在強身健體、增強肢體協調性與靈活性的同時,傳承少數民族文化,促進身心全面康復。

    “第一次覺得自己即使在戒毒,和民族文化也從未分離……”

    哈尼族戒毒人員阿朵的話語里,透著久別重逢的感動。


    山海為證的重生詩行

    暮色中的戒毒所內,山茶花與杜鵑競相綻放。每逢國家傳統節日,民族歌舞匯演將如期舉行:白族阿月的霸王鞭打得脆響,拉祜族阿倮的《牡帕密帕》唱得悠揚,傣族阿玉的孔雀舞掠過月光,哈尼族阿朵吟唱著自編的《戒毒春耕調》。臺下,警察們欣慰的目光匯成星海,與警徽上的銀輝遙相呼應,詮釋著守護的真諦。


    民族文化是刻在骨子里的基因,當我們用歌舞喚醒這份記憶,戒毒就不再是痛苦的剝離,而是生命的尋根。

    云南省女子強制隔離戒毒所警察的話語,道出了這場創新實踐的本質。在云嶺大地的群山之間,民族音樂與舞蹈如同一座座橋梁,連接著迷失的靈魂與故鄉的熱土,讓那些曾被毒霧籠罩的生命,在文化的滋養中重寫人生的詩行。

    此刻,滇池的波濤拍岸,輕哼著少數民族的古老歌謠,仿佛在為這場跨越民族和苦難的重生作證。而戒毒所里,每一個躍動的音符,每一次舒展的舞姿,都在為平安云南法治中國的畫卷繡上最鮮活的民族紋樣。那是文化救贖的力量,為迷失的靈魂指引歸鄉的方向……

    (云南省女子強制隔離戒毒所)

    相關報道
    分享到:

    中共中央政法委員會主辦

    Copyright 2015 www.www.chinagohig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備 14028866 號-1 中國長安網 ? 2017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