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l id="6q0m0"><sup id="6q0m0"></sup></ul>
  • <ul id="6q0m0"><dfn id="6q0m0"></dfn></ul>
    <dfn id="6q0m0"></dfn>
  • <strike id="6q0m0"></strike>

    移動客戶端

    |

    官方微信

    |

    官方微博

    |
    14人守護2.5萬鄉親 看這個派出所的三重治理密碼
    時間:2025-07-03 12:46來源:四川長安網責任編輯: 安羽

    川東群山褶皺里,四川省廣安市前鋒區廣興鎮猶如一顆明珠,鑲嵌在廣安版圖邊緣。一座石橋橫跨邊界,連通達州,卻“鎖”不住年輕人的腳步——全鎮2.5萬人,60%奔赴1500公里外的廣東東莞大朗鎮,村落里,上千名留守兒童與空巢老人守望著故鄉。


    前鋒、大朗兩地公安攜手相關部門開展關愛留守兒童活動。

    人口外流的空心化困局、市域邊界的管理盲區、留守群體的安全隱憂,3座沉甸甸的“大山”,曾是橫亙在四川省廣安市公安局前鋒區分局廣興派出所民警面前的基層治理難題。但這支僅有14名民輔警的鋼鐵隊伍,卻在困境中破局。

    不僅轄區警情連續多年以每年10%的幅度下降,實現民轉刑、刑轉命案件“零發生”,更率先探索,架起跨越千里的連心橋,與東莞民警聯動化解涉及前鋒籍鄉友矛盾糾紛數千起,將新時代“楓橋經驗”鐫刻在川粵兩地的土地上。

    這座藏在山坳里的派出所,究竟施展了怎樣的“治理魔法”?走進廣興派出所,揭開背后的故事。

    60%人口外流帶來跨省域管理考驗與矛盾來回傳播風險

    解法:把鄉情警務站建到1500公里外,鄉警化鄉愁

    “書包再清點一遍,大朗那邊的接應安排好了嗎?”7月2日,臨近“小候鳥行動”出行的日子,廣興派出所所長蔣成軍的電話幾乎沒停過。

    每年暑假,廣興派出所都會護送留守孩子去大朗與父母團聚,這只是兩地警務協作的冰山一角。如今,廣興與大朗,早已是守護群眾的“黃金拍檔”。

    大朗警方接站廣興的留守兒童。

    “廣興鎮有個特殊的情況,2.5萬余人中,1.5萬余人都聚集在大朗鎮務工。”2018年到廣興派出所擔任所長的蔣成軍,上任不久后,就發現這一情況引發的諸多問題——外出務工群眾不僅辦理很多業務要兩頭跑,費時費力費錢,還有不少發生在當地的勞資糾紛,跨省來回傳播。

    2019年,蔣成軍建立了一個名為“向人民報告”的微信群?!俺踔栽臼亲屧谕忄l友知道,家鄉始終惦記著他們,同時,給大家普普法,講解一些注意事項等。”蔣成軍說,但隨著鄉友紛紛入群,這個群的服務范圍漸漸拓寬。

    咨詢戶政業務、反映矛盾糾紛……微信群里,在外鄉友不斷反映訴求,廣興的民警便化身“云端管家”,解疑答惑,幫辦代辦。但久而久之,蔣成軍發現,線上“接單”,還是無法解決服務群眾“最后一公里”的問題。

    能否延伸警務觸角,前往大朗服務鄉友?蔣成軍心中萌生了這個想法。當其把該想法匯報給前鋒區公安分局黨委時,立馬得到支持,副局長申化軍還提出了“創新探索跨省域警務合作模式”的提議,更是讓大家打開了新思路。

    “把鄉情警務站建到1500公里外!”反復討論后,共識形成。

    說干就干。2022年7月26日,廣興派出所駐大朗鎮鄉情警務站正式投用。在大朗創業數十年的廣興商人游忠華、鄧康兵被聘為警務助理,56名前鋒籍黨員也陸續加入“義警”,在千里之外以鄉情守護鄉親。

    鄉音一開口,火藥味立馬淡了。一次,前鋒籍張老板的毛紡廠倒閉跑路,4名鄉友堵廠要跳樓。游忠華、鄧康兵連夜趕到現場,用廣安方言勸住眾人;蔣成軍則在老家找到張老板,從情、理、法輪番勸說,最終工資順利兌付。一起跨省涉穩勞資糾紛通過“鄉情警務機制”就此化解。

    游忠華、鄧康兵在千里之外用鄉情守護鄉親。

    “鄉警化鄉愁、老鄉幫老鄉、自治創平安”。鄉情警務站自建立以來,服務超6500人次,辦證500余件,為鄉友省下路費38萬元;聯動調解糾紛2350起,阻止“民轉刑”420起。

    如今,“鄉情警務”的外延,已由最初的廣興鎮逐步拓寬至前鋒區、廣安市,乃至整個四川省的務工鄉友,兩地還深化民警互派等機制,在川粵兩地樹起了“跨區域流動人口治理”“跨省域化解矛盾糾紛”的標桿。今年5月中旬,河南固始公安還專程到大朗“取經”,學習鄉情警務站經驗。

    超1000名留守兒童與空巢老人的平安怎樣守護

    解法:選拔“鄉土管家”,“一村一輔警”快速響應群眾訴求

    5月8日晚9時,廣興鎮六堡村3組。戴某某家院墻外的建筑垃圾堆旁,白某某剛傾倒完廢料,戴某某沖出家門:“這么晚來倒垃圾,又不埋,故意的?”兩人的爭吵聲驚醒了沉睡的村落。

    六堡村農村警務站駐村輔警顧勇接到電話,5分鐘不到,就趕到了現場。作為土生土長的六堡村人,顧勇對村里的家長里短了如指掌。經過溝通,這場風波的真相逐漸明晰:白某某本打算次日清晨處理廢料,卻因未提前說明,引發戴某某誤解。最終,在顧勇的耐心勸解下,雙方達成和解,白某某承諾天一亮就平整掩埋,一場可能激化的鄰里矛盾就此消弭。

    “現在村里有了警務站,群眾間有啥事我們幾分鐘就到了,避免矛盾升級。”顧勇說。

    廣興鎮,轄1個社區9個行政村。2.5萬群眾的平安全靠幾名民輔警守護,其中1000余名留守兒童和空巢老人還分散在各村落。

    “警力配置有限,地理阻隔突出?!笔Y成軍直擊基層治理的核心痛點,“村里不少老人年事高,腿腳不便,有時去派出所找民警辦事,往返就得耗費大半天時間;有時村民間因瑣事產生糾紛,由于路途遙遠,民警趕到現場時,原本的小矛盾往往已升級為激烈沖突?!?/p>

    面對鄉村治理難題,廣興派出所深入調研,敏銳察覺到“人熟、地熟、情況熟”的本土力量在基層治理中的獨特優勢。

    “打造一支永不離村的輔警隊伍,把問題解決在源頭,把平安送到群眾身邊!”廣興鎮堅持警務圍著民意轉、警力圍著“老少”轉并主動出擊:從本村復員軍人、返鄉大學生中精心選拔輔警,開啟“管家式”警務模式的探索之路。

    農村警務站建起來,9名駐村輔警很快上崗。這些“家門口的守護者”住在村上,騎著電動車15分鐘就能覆蓋全村,用“人熟地熟”的優勢破解了相應難題。

    駐村輔警顧勇守護留守兒童安全。

    化解矛盾糾紛,他們在一線——

    駐村輔警顧勇駐守六堡村警務站多年,早已成為村民心中的“自家人”。誰家婆媳拌了嘴,哪戶鄰里因宅基地起了爭執,一個電話,他總能第一時間趕到。也正是得益于在本地“人情熟、地理清、群眾信任”等方面的優勢,顧勇在排查化解群眾矛盾方面,不僅精準,而且高效,真正做到了“小事不出村、大事不離鎮、矛盾不上交”。

    收集社情民意,他們在前端——

    在廣興鎮中村村,駐村輔警王毅豪的腳步踏遍了村里的每一處角落。他不僅會記錄王大爺家圍墻修建的進度,傾聽張姐分享的村里新鮮事,更會特別留意留守兒童的學習生活狀況和空巢老人的身體需求。作為農村社會治安管理的“末梢神經”,駐村輔警“坐”到村民板凳上,“想”到村民心坎里,“干”到村民家門口,不斷延伸服務觸角,在點滴相處中收集民意,及時為群眾排憂解難,讓公安服務更貼近民心。

    立體巡查防控,他們挺在前——

    袁俊杰是駐廣興鎮永勝村輔警,他與群眾打成一片,積極爭取村“兩委”支持,發動治安積極分子12名,組建起以村黨員干部為骨干的治安巡邏隊伍,形成“動靜結合、點面相連、覆蓋全村”的村級巡防格局,對重點路段、重點院落進行分時巡防,群眾見警率和防控效率較以前大幅提升。

    如今的廣興鎮,9個農村警務站像嵌入村落的“神經末梢”。駐村的輔警們走家串戶,用腳步丈量民情,用真心換取信任,讓平安的種子在鄉土中生根發芽,不僅守護著一方安寧,更構建起充滿溫度的鄉村治理新圖景。近3年,廣興見警率飆升,警情逐年下降,惡性案件“零發生”。

    如何將矛盾更好地化解在基層

    解法:打造“和棋說理堂”,用百姓之法調和鄰里矛盾

    廣興鎮老街深處,一間掛著“莫生氣,下盤和棋”匾額的小屋,藏著第三個“治理魔法”——“和棋說理堂”。平時,老人們在此下棋聊天,一旦鄰里間有了矛盾,這里便化身成化解紛爭的調解室。

    今年5月,羅大叔在工地意外受傷,與施工方就賠償金額爭執不下,情緒激動的他甚至揚言要帶著家人到工地阻撓施工。

    蔣成軍得知后,第一時間將雙方請到說理堂?!班l情評理員”謝大明快步迎上,待羅大叔家人與施工方落座,便以鄰里往事打開話匣。他與蔣成軍一左一右分坐兩側,一個用鄉俗情理疏導情緒,一個從法律角度明晰權責,時而遞上茶水緩和氣氛,時而援引村規民約勸解。在兩人輪番勸說下,原本拍桌對峙的雙方漸漸松了眉頭,最終雙方達成和解。

    今年4月,王某被鄰居家的狗咬傷,賠償談崩了,帶著孫子堵門討說法。輔警陳杰趕緊把人帶進“和棋說理堂”,教導員游飛和謝大明一邊算醫療費,一邊講鄰里情?!岸际且粋€地方的,低頭不見抬頭見,為這點事傷了和氣劃不來!”方言鄉音裹挾著熱乎的人情味,讓原本針鋒相對的兩家人,握手言和。

    去年10月16日21時許,廣興派出所接到群眾彭某報警稱“有人打我”。接警后,民警立即帶隊趕往現場。原來是王某酒后與彭某發生口角,進而演變成肢體沖突。民警先將醉酒的王某送回家醒酒,次日便將二人帶到“和棋說理堂”。

    民警在鄉情警務站調解糾紛。

    調解室內,“鄉情評理員”們以鄰里情為紐帶,從法律責任講到道德情理,圍觀群眾也你一言我一語地勸和。經過兩個小時的“說理”,王某羞愧地低頭道歉,彭某也釋懷地笑了,一場風波就此平息。

    在廣興鎮,基層矛盾化解曾是一道棘手的難題。14名民輔警面對復雜多樣的糾紛,常常分身乏術。

    如何將矛盾化解在萌芽狀態?“和棋說理堂”應運而生。

    20名評理員,有退休干部、老黨員、誠信商戶,全是廣興的“萬事通”。憑借對鄉土人情的熟稔,他們用百姓聽得懂的語言、講得通的道理,將法、理、情巧妙融合,成為調解矛盾的助力軍。

    以“鄉警主導、鄉親評理、鄉音勸和、法典兜底”的“和棋說理堂”運行以來,廣興鎮糾紛警情下降22%,重復報警減少90%,群眾滿意度98.5%。14人的派出所,在這群“編外調解員”的助力下,把矛盾穩穩地化解在了基層。

    從千里之外的鄉情驛站,到永不離村的輔警隊伍,再到這棋盤上的調解智慧,廣興派出所用3個創新治理模式,編織出一張溫暖而堅實的平安網,守護著一方百姓的幸福安寧。

    (來源:四川省廣安市委政法委、廣安市公安局 圖片由廣安市公安局前鋒區分局提供)

    相關報道
    分享到:

    中共中央政法委員會主辦

    Copyright 2015 www.www.chinagohig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備 14028866 號-1 中國長安網 ? 2017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