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l id="6q0m0"><sup id="6q0m0"></sup></ul>
  • <ul id="6q0m0"><dfn id="6q0m0"></dfn></ul>
    <dfn id="6q0m0"></dfn>
  • <strike id="6q0m0"></strike>

    移動客戶端

    |

    官方微信

    |

    官方微博

    |
    當好“守井人” 護好“生命線” 湖北十堰:以法治之力確保“一泓清水永續北上”
    時間:2025-08-19 08:58來源:湖北長安網責任編輯: 李鴿

    6月30日,湖北省丹江口市檢察院檢察官會同十堰市生態環境局丹江口分局工作人員一同檢測水庫水質。

    清晨的丹江口水庫,煙波浩渺,水天一色。微風拂過,泛起粼粼波光,宛如一塊鑲嵌在鄂西北群山中的碧玉。這里是南水北調中線工程的“大水井”,是滋養北方億萬人民的“生命線”。

    2024年8月13日,習近平總書記給湖北十堰丹江口庫區的環保志愿者回信,勉勵大家保護好水源地生態環境,確保“一泓清水永續北上”。

    一年來,十堰市檢察機關牢記習近平總書記殷殷囑托,以法治之力護航清水北上,交出了一份沉甸甸的檢察答卷。從“小水滴”志愿者的點滴行動,到數字賦能的智慧監督,再到跨省檢察協作的破局之舉,十堰檢察人一體學思踐悟習近平法治思想、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以“檢察藍”守護“生態綠”,讓法治清流與碧水清波交相輝映。

    從“個體參與”到“立體共治”

    生態守護接力

    守好一庫碧水,保護丹江口庫區生態環境,是十堰市檢察機關的政治責任和使命擔當,檢察人員在依法履職的同時,不斷擴大公益“朋友圈”。

    “轄區一河道有人違規建了一堵墻,影響河勢穩定、危害河岸堤防安全,妨礙河道行洪……”今年2月14日,丹江口市檢察院“益心為公”志愿者賈經瓊反饋了一條線索。

    接到線索后,丹江口市檢察院檢察官立即開展現場調查,發現是村民李某某未經批準,擅自在水庫與河道交會處修建漿砌石擋墻,長約15米、寬3.5米、高4米,并將渣土、沙石堆放于此。這個河段曾因暴雨引發洪峰,河道行洪安全至關重要。

    “這個問題必須盡快解決?!背修k檢察官介紹,由于涉及多個行政部門,該院通過調閱文件、查閱法律法規,組織召開協調會,厘清各行政機關職責。2月19日,該院依法立案后,向相關行政單位制發檢察建議,建議依法履職,消除安全隱患。收到檢察建議后,相關行政單位迅速下達《責令停止違法行為通知書》,組織清理河道棄渣,邀請專家現場指導,制定整改方案,同時投入專項資金擴挖河道豁口,加固護岸擋墻。

    在回訪整改現場時,賈經瓊站在修繕一新的河岸邊,欣慰地說:“看到問題得到徹底解決,我作為志愿者的付出很有意義?!?/p>

    與此同時,十堰市檢察機關干警紛紛加入丹江口市小水滴志愿服務聯合會,成為“小水滴”志愿者,常態化在庫區、河道開展義務巡庫、法治宣傳等志愿服務?!艾F在的志愿服務已從簡單的撿拾垃圾升級為‘科普+監督+治理’的立體護水模式。”十堰市檢察院政治部主任殷耀剛告訴記者,該院也會結合主題黨日積極開展志愿服務活動,通過優秀黨員帶著黨員干、黨員帶著群眾干,讓志愿活動遍地開花。

    據統計,2024年以來,十堰市檢察機關組織清灘行動60余次,開展法治宣講40余場,覆蓋群眾3.2萬人次。志愿者們通過“益心為公”志愿者檢察云平臺向檢察機關提供生態公益訴訟線索27件。這種“民間智慧+法治力量”的守護接力,為“一泓清水永續北上”筑起了更加堅實的法治屏障。

    從“人巡”到“智巡”

    “云上”護水賦能

    十堰市鄖陽區今年干旱少雨,穿城而過的漢江水位下降,江中心的淺灘露出水面。

    2月17日,鄖陽區檢察院通過“府檢聯動”信息平臺,接收到丹江口庫區水質安全保障指揮中心鄖陽區分中心(下稱“鄖陽區水質中心”)推送的庫岸疑似存在污染風險的案件線索。

    接到線索后,該院公益訴訟檢察官王伶俐立即前往現場調查取證。“水位下降了,填埋的垃圾露出來了?!蓖趿胬钢鵁o人機傳回的畫面:江岸裸露的土層下,混雜著碎玻璃、銹鐵片和腐爛的編織袋,像一道刺眼的傷疤。

    經實地勘驗和無人機航拍,該院查明某鎮老渡口處掩埋了原撥叉廠、造紙廠20多年前未規范處理的廢渣垃圾,該處位于172米水位線以下,因水位下降導致部分填埋垃圾裸露,對庫區水質構成威脅。

    針對發現的庫岸污染隱患,鄖陽區檢察院迅速立案調查,并向鄖陽區委專題匯報,同時召集鄖陽區水質中心、鄖陽區水利和湖泊局、十堰市生態環境局鄖陽分局、鄉鎮政府磋商解決方案。2月19日,鄖陽區檢察院分別向相關單位發出檢察建議,建議迅速清理垃圾堆,切實保護好漢江生態環境和水體安全,推動多部門聯動整治。

    整改工作中,鄖陽區河湖長制辦公室下發專項通知,鄖陽區水利和湖泊局協調丹江口水庫管理單位提供技術支持,屬地政府組織30余人的施工隊伍開展清理作業。截至2月21日,原填埋垃圾已被全部清理運走并規范處置。

    該案在辦理中運用的信息化工作模式,先后獲評湖北省政法智能化建設“優秀案例”和湖北省檢察機關“十佳案例”。據統計,一年來,十堰市檢察機關運用數字技術通過模型推送線索800余條,立案辦理案件10余件,督促治理被污染水域面積280余畝,清理污染和非法占用河道13.7公里,并通過恢復性司法,增殖放流326萬尾魚苗,補植復綠322畝。

    從“單打獨斗”到“協同共治”

    跨省協作“破題”

    南水北調中線工程核心水源地跨越鄂豫陜三省,流域生態環境保護涉及多地、多部門,如何打破區域壁壘、形成司法保護合力?

    今年3月,丹江口市檢察院與河南省淅川縣檢察院兩地檢察官在履職中發現,井某某駕駛漁船利用鄂豫兩地水域管理政策差,在交界處設立網箱養魚,極易造成水質污染,同時伴隨安全隱患。經調取不同月份衛星圖資料,檢察官發現井某某來回拖動網箱,在鄂豫兩省水域規避執法檢查。

    5月28日,淅川縣、丹江口市兩地檢察院、行政機關召開聯席會,達成了取締該非法養殖區域的意見及思路。同時,兩地檢察院分別向農業農村局、屬地街道辦事處制發檢察建議,推動建立“禁漁期同步”“執法標準統一”等長效機制。

    今年6月,丹江口市檢察院與淅川縣檢察院在丹江口庫區鄂豫交界區域聯合設立環丹江口水庫跨區域協作聯絡點。

    近年來,十堰市檢察院聯合河南省南陽市、陜西省安康市等5地檢察機關,簽署《關于建立陜豫鄂毗鄰地區檢察機關保護南水北調中線工程水源地生態環境協作機制的意見》,建立線索移送、聯合巡查、案件會商等13項協作機制,構建“流域+區域”檢察保護新模式。

    “一年來,我們深切感受到,習近平總書記的回信不僅是對志愿者的勉勵,更是我們守護‘一泓清水永續北上’的強大動力?!笔呤袡z察院黨組書記、檢察長劉少軍表示,全市檢察機關將以更高站位、更實舉措、更優作風,持續深化“專業化監督+恢復性司法+社會化治理”辦案模式,堅決扛牢檢察機關守水護水的政治責任和法律使命。


    相關報道
    分享到:

    中共中央政法委員會主辦

    Copyright 2015 www.www.chinagohig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備 14028866 號-1 中國長安網 ? 2017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