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湖北省咸寧市公安局錨定高水平平安建設目標,將4550名輔警力量作為基層治理的關鍵要素,以制度筑基保障穩定專業,用“五小警務”實干解民憂,靠“村灣夜話”共治織密防線,推動平安基石在城鄉日益筑牢,群眾安全感、執法滿意度排名躍居全省前列。
制度筑基:“平安前哨”扎得穩
“感謝領導關懷,我會繼續努力,把組織的關心關愛轉化為工作動力!”
7月29日,通山縣公安局政工室主任鄭全明等人前往南林橋派出所,對在執法中遭受侵害的輔警方波安撫慰問,并現場發放維權撫慰金2000元。
在咸寧,像方波這樣扎根一線的專職警務輔助人員,正感受著制度保障帶來的底氣和成效。
▲省廳領導代表省廳維權委看望通山縣公安局受傷輔警熊望來
咸寧公安將輔警隊伍建設作為夯實基層治理的關鍵一環。
嚴把入口關,堅持“凡進必考”,近年來新招輔警大專學歷占比超45%;筑牢保障網,推動落實工資層級化動態增長機制、全員“五險一金”和意外險、就醫“綠色通道”等舉措,優秀輔警可獲得一至四等獎勵。
2025年2月,咸寧市公安局對2024年度全市公安機關成績突出個人進行表彰,為包括“湖北最美基層輔警”饒繼虎在內的37名輔警授予獎勵,并給予1000-5000元獎金。
市局隊伍管理科負責人劉曉蘭介紹:“我們目標是‘兩要兩有’——門檻要提高、管理要嚴格、待遇有保障、成長有空間,讓輔警干得有尊嚴、有奔頭。”
制度的完善,讓這支“平安前哨”隊伍更加穩定、專業、有活力。
實干淬煉:“五小警務”解民憂
“著火了!快救人啊!孩子還在里面!”2023年3月13日凌晨,通山縣燕廈鄉北沖村一聲喊叫劃破寂靜。
▲舒誠樹沖進火海救4人獲評“中國好人”稱號
駐村輔警舒誠樹沖入火海肩扛手拉,將被困的4名兒童全部救出。驚魂未定的孩子奶奶王大娘緊緊拉著舒誠樹被熏黑的手臂,感激道:“阿樹,你是我們全家的救命恩人啊!”
這位后來被授予“中國好人”“荊楚楷模”的輔警,正是咸寧“一村一輔”機制下涌現的杰出代表。
駐村輔警的戰場在田間地頭、房前屋后。咸寧公安為他們量身定制了“五小警務”工作法——收集小情報、解決小困難、調處小糾紛、排除小隱患、壓防小警情。他們手持“警輔通”智能設備,隱患速達指尖、任務秒級響應。
咸安區官埠村村支書徐勇感慨:“以前有點小矛盾小摩擦,要么拖著,要么鬧大。村里有了專職輔警后,就像有了‘和事佬’和‘千里眼’,小問題在家門口就解決了!”
2024年,全市駐村輔警排查化解矛盾糾紛近1.4萬起,化解成功率高達95.2%,真正踐行了“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鎮、矛盾不上交”的楓橋精神。
共治織網:“村灣夜話”話平安
夜幕降臨,赤壁市車埠鎮的一個小院燈火通明。駐村輔警鄭新明和十幾位村民圍坐一起,一場“村灣夜話”正在進行。
“鄭警官,村口垃圾箱周圍堆積了很多生活垃圾,感覺不衛生啊。”村民老李提出問題。“李叔放心,這事我記下了,明天就上報協調,爭取大家一起解決!”
▲車埠派出所組織民警、駐村輔警到各村開展“村灣夜話”
小鄭邊記錄邊回應。像這樣由駐村輔警牽頭組織的“村灣夜話”,已成為咸寧鄉村收集民意、解決問題的有效平臺。
咸寧公安深知“警力有限、民力無窮”。駐村輔警不僅是戰斗員,更是基層共治共享的“連接器”,將治安防控的觸角延伸到最末梢。
▲嘉魚縣渡普鎮派出所輔警蔡瓚光的調解工作室
赤壁車埠派出所憑借這一創新實踐,獲評全國首批“楓橋式公安派出所”,其“村灣夜話”工作法成為全國優秀案例。駐村輔警們利用“人熟、地熟、情況熟”的優勢,織就了一張“橫向到邊、縱向到底”的基層治理立體網絡。
一位在生活了大半輩子的老人笑著說:“以前覺得警察離得遠,現在穿制服的鄉親就在身邊,心里踏實多了!”
這種“看得見的安全感”也直接體現在數據上:咸寧市群眾安全感、公正執法滿意度全省排名,從2020年的第14、17位,大幅躍升至2024年的第4、第7位,創下咸寧歷史新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