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l id="6q0m0"><sup id="6q0m0"></sup></ul>
  • <ul id="6q0m0"><dfn id="6q0m0"></dfn></ul>
    <dfn id="6q0m0"></dfn>
  • <strike id="6q0m0"></strike>

    移動客戶端

    |

    官方微信

    |

    官方微博

    |
    當生態警務在八閩大地生根發芽,帶來的不僅是……
    時間:2025-08-18 09:09來源:福建警方責任編輯: 安羽

    八閩大地,山海如畫。

    當武夷山的晨霧漫過萬畝茶園,當閩江的清波滔滔入海,當圍頭灣的鷗鳥掠過紅樹林梢……被綠意浸潤的八閩大地時刻演繹著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動人故事。

    近年來,福建公安機關深入踐行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牢固樹立和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深耕新型生態警務,堅持山水林田湖草沙一體化保護和系統治理,全力護航美麗中國先行示范省和國家生態文明試驗區建設,助力綠色價值轉化。

    守護·綠水青山

    “夏季進山巡查,帽子、手套和水壺一樣都不能少,褲腳一定要扎緊,最好再帶點蛇藥。”7月3日清晨,福建省公安廳森林公安局武夷山國家公園分局坪山派出所民警王賡進準備深入武夷山國家公園腹地開展林區巡護工作。

    王賡進腳力剛健,在林間靈活穿梭。“用登山棍探路,是為了‘打草驚蛇’,也為了避開被茂密野草覆蓋的深坑。長筒靴不僅能防毒蟲蛇蟻叮咬,還方便隨時蹚過溪流小河。長袖高領的服裝,能避開蚊蟲。”王賡進一邊走,一邊分享“巡山”經驗。“與大山為伴、與綠色同行、與平安相約”,這是王賡進的日常工作。


    為保護武夷山國家公園,福建省公安廳森林公安局武夷山國家公園分局聯合相關執法部門,深化“林長+警長”工作機制,對森林資源、野生動物資源實施網格化管理。同時,加強警航技術運用,構建起“水陸空”立體化巡護模式,全天候保護武夷山國家公園的生態資源。

    穿梭在武夷山綠水青山間的“警察藍”,是福建公安機關持續守護八閩生態環境的一個縮影。


    在省會,福州市公安局聚力打造跨區域警務共同體,深化與鄰近的莆田、三明、南平、寧德、平潭等地協作,實現生態警務機制運行體系化、交流合作一體化、應急指揮調度同城化。

    在閩南,泉州公安機關依托“森林警長+河湖警長”工作機制,由派出所所長擔任森林警長、河湖警長,分管社區副所長、社區民警擔任生態警長,突出“主防”職能,將生態警務融入基層社會治理。

    ……


    福建公安機關聚焦部門協同、警種聯勤,著力構建生態領域共保聯治模式,與林業部門構建聯合辦公、聯合調度、聯合指導、聯合通報的工作機制,深化執法協作。同時,圍繞武夷山、閩江、廈門灣等生態重點區位,密切與17家單位的協作配合,構建起跨部門、跨區域生態保護大聯盟,信息共享更全面、警務協同更高效。目前,全省組建生態警務站538個、組建網格化巡邏隊1345支,實體化運行數智生態警務中心78個。

    轉化·金山銀山

    7月6日下午,臺風“丹娜絲”登陸前夕,泉州圍頭灣海域風力漸大、浪潮漸起。晉江市公安局圍頭海防派出所民警蔡少榮站在碼頭,眉頭緊鎖。

    “你和船都回港了沒有?不能再耽擱了,臺風馬上就要來了……”在終于撥通養殖戶蔡春暉的電話后,蔡少榮焦急地催促他趕緊回港避風。“正在收拾漁具,馬上回港。”聽到蔡春暉的回答,蔡少榮緊皺的眉頭稍稍舒展。


    當日16時許,圍頭海防派出所轄區535艘漁船全部安全回港避風。

    海洋養殖業是圍頭村的支柱產業,村民大多數從事鮑魚養殖。一籠籠的鮑魚,既是村民們的生計,也是他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

    “圍頭灣海闊水深,是天然良港。這里水產豐富,盛產石斑魚、鮑魚,這是‘大自然的饋贈’。”蔡少榮介紹,為了助推海洋生態價值轉化為經濟價值,圍頭海防派出所創新建立“定人聯船”機制,明確專人聯系轄區漁船,提供精準化服務,第一時間解決漁民的急難愁盼,促進海洋養殖產業發展。


    近年來,福建公安機關積極探索“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轉化路徑,解決以往“守著好生態,卻難富口袋”的困境,讓群眾真正享受到生態紅利。

    清晨5時,“中國白茶第一鎮”——福鼎市點頭鎮便已人聲鼎沸。白茶交易市場內,茶農茶商穿梭其間,一派熱鬧景象……作為中國白茶核心產區,福鼎市擁有近32萬畝生態茶園,年產值達155億元的茶產業滋養著38萬余名從業人員。

    如何守護好群眾的“致富葉”?福鼎市公安局創新構建“生態警務+產業護航”新模式,以“警務前移護茶市、生態織網守青山、法治利劍強品牌”三大行動為抓手,將平安建設融入產業鏈各環節,讓“中國白茶之鄉”的金字招牌在法治護航下愈發閃亮。


    “種植茶葉增收致富是好事,如果無序毀林種茶,以后茶葉品質下降,效益就不好了。”前不久,福鼎市公安局生態警務驛站民警章高城來到轄區茶企,通過送法上門、以案釋法,讓茶企茶農正確認識保護生態環境與經濟效益之間的關系,引導他們樹立正確經營種植觀念。

    生態“高顏值”帶來經濟發展“加速度”。福建公安機關設立警企聯絡點245個,推動“高效辦成一件事”改革,完善護企安商“親清八閩”體系,推動制定武夷巖茶等知識產權保護名錄,助力生態產品價值轉化。

    創新·綠色動能

    德化千年窯火生生不息,溫潤如玉的“德化白瓷”享譽世界。在德化縣三班鎮,尾林—內坂窯址靜臥在深山之中,它是德化千年陶瓷史的書寫者,更是周邊生態環境變遷的見證者。

    “過去燒制陶瓷使用木柴作為燃料,對生態環境損害不小。在全面完成以電代柴整改以后,如今的窯址周邊環境越來越好。”德化縣公安局三班派出所尾林生態警務工作站民警鄭瀛宇介紹,為守護千年古窯址,德化公安機關構建起全域布防、實時監測、一體調度的生態環境立體大巡防模式,全力守護生態環境安全。


    圍繞“海陸空林地網”,福建公安機關以538支網格化巡邏隊為基礎,以新技術裝備為支撐,打造立體巡防格局;深化大數據實戰應用體系建設,完善省級大數據平臺,搭建生態實戰場景模型,有力支撐一線生態警務實戰。

    7月10日,在廈門“城市會客廳”筼筜湖,白鷺翱翔,水清岸綠。美麗的景色吸引了各地游客前來“打卡”。廈門市公安局思明分局濱北派出所生態警長謝玉梁帶上警用無人機來到筼筜湖旁,開始了一天的巡邏工作。


    濱北派出所推行“湖長+警長”制度,建立立體巡護機制,在河湖沿線建立了8個警務工作室,通過“步巡+車巡+無人機巡”,實現了水域、路段、入湖口的精準布防、高效巡防,助力實現河湖“生態綠”。

    廈門市公安局探索打造“全域生態警務”模式,因地制宜在山區林區、海域水域等區域,建成一批生態警務工作站,推動“警格+網格”“林長(湖長)+警長”等機制融合運作,構建了“一屏一灣十廊多組團”的全域整體保護格局,在生態文明建設中貢獻公安力量。


    當生態警務在八閩大地生根發芽,帶來的不僅是濃濃的綠意,更是百姓富足的口袋、燦爛的笑臉——這,正是綠水青山最動人的價值回響。

    相關報道
    分享到:

    中共中央政法委員會主辦

    Copyright 2015 www.www.chinagohig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備 14028866 號-1 中國長安網 ? 2017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