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6日,黑龍江省伊春市金林區西林鎮綜治中心接到一起因贍養老人引發的家庭矛盾糾紛。來自河西社區的居民徐某,未婚、無工作和固定收入,平時和母親一起生活,母親已經80多歲無法自理,需要每天有人陪伴和照顧,日常生活比較困難。徐某稱自己有兩個哥哥和一個姐姐,在贍養問題上互相推諉,這樣的矛盾已持續2年之久。在獨自支撐的壓力下,徐某無奈之下向西林鎮綜治中心求助,希望能通過調解讓哥哥姐姐共同承擔起照顧母親的責任,緩解自身的困境。
西林鎮綜治中心在接到徐某的求助信息后,第一時間啟動協同調解機制,聯合司法所工作人員、法庭工作人員和社區網格員組成專業調解小組。調解小組先深入到徐某及其哥哥、姐姐家中進行入戶走訪。在走訪過程中,工作人員耐心傾聽每個人對于母親贍養問題的看法和訴求,細致核實家庭經濟狀況、老人的健康需求以及家庭過往的矛盾細節,為后續的精準調解收集了詳實的事實依據。通過深入溝通,發現子女間的矛盾不僅源于經濟壓力,還存在“過往家庭利益分配不均”“傳統觀念影響”等深層問題——長子認為早年父母偏心次子,為其置換房產,自己應少承擔責任;女兒受“嫁出去的女兒潑出去的水”傳統觀念影響,認為贍養責任應以兒子為主;次子則覺得四人應平等履行義務,互相推卸責任導致矛盾升級。

在全面掌握情況后,調解小組組織四名子女進行面對面調解。司法所工作人員依據相關贍養法律法規,向雙方解釋了贍養老人的義務和責任;法庭工作人員明確指出解決此類矛盾糾紛應遵循的法律依據;社區網格員憑借對居民情況的熟悉,提出了一些兼顧雙方在面對實際困難的合理建議。經過調解小組多次耐心細致的調解和反復溝通,四名子女終于認識到自身在贍養問題上的不當之處,認可了應承擔的贍養義務。在此基礎上,調解小組結合子女經濟狀況、老人需求,制定了個性化贍養協議,最終四人共同簽訂協議書。在后續回訪中,工作人員發現四名子女不僅履行贍養義務,還主動增加對老人的陪伴,長子每周帶老人散步,女兒定期為老人洗衣做飯,子女間的溝通也逐漸增多,過往的積怨明顯化解,家庭氛圍重回和睦。

截至目前,金林區各級綜治中心創新實施矛盾糾紛化解“一站服務、兩線受理、三色預警、四級聯調、五環緊扣”的“12345”工作法,并依托“法理+情感+監督”的調解模式,受理各類矛盾糾紛及服務類事項共106起,辦結103起,辦結率97%;有力地促進了社會的和諧穩定發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