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l id="6q0m0"><sup id="6q0m0"></sup></ul>
  • <ul id="6q0m0"><dfn id="6q0m0"></dfn></ul>
    <dfn id="6q0m0"></dfn>
  • <strike id="6q0m0"></strike>

    移動客戶端

    |

    官方微信

    |

    官方微博

    |
    九旬老人難出門 法官上門解心結——一場跨越法庭與家庭的溫情調解
    時間:2025-08-15 10:00來源:龍江政法網責任編輯: 陳言

    “叮鈴鈴——”在一個普通的工作日,黑龍江省哈爾濱市延壽縣人民法院立案庭的電話急促響起。電話那頭,聲音帶著懇切:“您好!是法院嗎?我母親90多歲了,想辦理父親留下的房產繼承,可她身體實在走不動了,沒法去法院立案,能不能麻煩你們幫幫忙啊!”

    打來電話的,是趙奶奶的子女。這通求助電話,開啟了一段充滿溫情的司法服務旅程。

    趙奶奶和老伴董爺爺在延壽縣共同生活了幾十年,留下了一套承載著無數回憶的房子。董爺爺離世后,子女們一致決定將房子留給母親安享晚年。在多方咨詢后,出于對法院的信任,一家人決定通過司法途徑辦理繼承事宜。

    然而,趙奶奶已是93歲高齡,腿腳不便,出門困難,沒法親自到法院辦理立案手續。抱著試試看的心情,子女們撥通了法院的電話。

    “您別著急!我們馬上安排法官上門調解!”了解到趙奶奶的特殊情況,承辦法官立即啟動“綠色通道”——特事特辦,上門立案,現場調解。


    幾天后,法官帶著助理和書記員,拎著文件袋敲響了趙奶奶的家門。看到老人顫巍巍的身影,法官快步上前握住她的手:“趙奶奶,我們是法院的,專門來家里幫您辦繼承的事。您身體還好嗎?有啥想法盡管說。”

    趙奶奶的眼眶濕潤了,她緊緊握著法官的手,感激地說:“法官同志,辛苦你們大老遠跑一趟,我這身子骨不中用了,給你們添麻煩了……”

    “趙奶奶,您千萬別客氣!解決您的困難,是我們應該做的!”法官笑著寬慰道。


    立案環節,法官耐心指導趙奶奶和子女填寫材料,用通俗易懂的話解釋:“趙奶奶,這是立案登記表,您是要繼承老伴的房產份額,孩子們都同意放棄他們的份兒,對吧?”

    “對!我們都商量好了,房子留給我媽,讓她住著安心!”子女們連連點頭。“法官,我既信得過孩子們,也信得過法院!”趙奶奶笑著應聲說道。溫馨氛圍中,立案順利完成。

    立案后,法官現場組織調解,用“嘮家常”的方式,把遺產繼承的法律規定講得清清楚楚。

    大兒子率先表態:“法官,我們兄弟姐妹都愿意放棄份額,讓媽安安心心地住!”“沒錯!媽年紀大了,有這房子在,我們回來探望也有個‘根’。”二女兒接著說。

    看著孩子們真誠的眼神,趙奶奶嘴角掛著欣慰的笑:“你們都是好孩子……這一輩子啊,就盼著一家人和和睦睦。房子在,家就不散!”


    這份濃濃的親情打動了在場的人。法官趁熱打鐵,當場敲定了調解協議,仔細核對內容后,叮囑道:“拿著調解協議,就可以抓緊辦理后續的過戶手續了,有問題隨時聯系法院!”

    趙奶奶的子女們忙不迭地點頭:“法官您放心!我們肯定把事兒辦利索,也一定好好照顧我媽!”

    臨別時,趙奶奶拉著法官的手,久久不愿松開:“你們是老百姓的貼心人……這一趟,讓我心里感到亮堂、暖和!”

    一個求助電話,架起了司法為民的“連心橋”;一次上門服務,把立案大廳“搬”到了群眾最需要的地方。此次上門立案調解是延壽縣人民法院積極踐行司法為民宗旨、落實最高人民法院關于便利特殊群體訴訟要求的生動寫照,實現了法律效果和社會效果的有機統一。

    司法服務“最后一公里”打通,絕不僅僅是物理距離的縮短,更在于制度設計的貼心、程序運轉的高效,以及司法工作者心中那份時刻將群眾“揪心事”當作“頭等事”的赤誠與擔當。

    相關報道
    分享到:

    中共中央政法委員會主辦

    Copyright 2015 www.www.chinagohig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備 14028866 號-1 中國長安網 ? 2017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