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l id="6q0m0"><sup id="6q0m0"></sup></ul>
  • <ul id="6q0m0"><dfn id="6q0m0"></dfn></ul>
    <dfn id="6q0m0"></dfn>
  • <strike id="6q0m0"></strike>

    移動客戶端

    |

    官方微信

    |

    官方微博

    |
    黑龍江省綏化市法學會以“法律+心理”雙輪驅動賦能綜治中心規范化建設
    時間:2025-08-07 15:57來源:民主與法制時報責任編輯: 安羽

    為基層治理注入“法治溫度”與“心理暖流”

    當工傷賠償糾紛遇上法律知識盲區,當鄰里矛盾激化引發心理危機,當職場沖突升級影響工作秩序……這些基層治理中的“撓頭事”,在黑龍江省綏化市綜治中心有了全新解決路徑。

    近年來,綏化市法學會立足職能定位,以綜治中心規范化建設為契機,創新推行“法律+心理”雙輪驅動服務模式,深度融入綜治中心規范化建設,將法律的剛性約束與心理的柔性疏導有機結合,構建起矛盾糾紛多元化解、法律服務精準供給、心理疏導同步介入的基層治理新格局,讓群眾在解決問題時既得“法理”又得“情理”,為平安綏化、法治綏化建設注入強勁動能。

    多維聯動強根基筑牢綜治中心“升級版”平臺

    以法學會基層服務站點建設為牽引,綏化市法學會全面對接綜治中心規范化建設,目前已在全市建成92個法學會法律服務站點和法學咨詢專家聯系點,這些站點分布在各縣(市、區)的鄉鎮(街道)、村(社區),構建起覆蓋廣泛的基層社會矛盾糾紛多元化解“一站式”工作平臺。

    通過整合法院、公安、司法、信訪等職能部門資源,以及律協、心理咨詢機構等社會力量,綏化市綜治中心進一步完善了“黨委領導、部門協同、社會參與”的共建共治體系。

    在隊伍建設方面,綏化市法學會充分發動147名法學咨詢專家、30余名市法學會法律心理學研究會心理專家的力量,組建了專業的服務團隊。專家團隊通過定期坐班、專題會診、巡回服務等方式,常態化開展矛盾糾紛排查化解工作。截至目前,累計化解各類矛盾糾紛和安全隱患530起,實現矛盾糾紛“‘一站式’接收、一攬子調處、全鏈條解決”。


    “該模式的鮮明特色在于將法律服務與心理疏導有機融合,在綜治中心同步設立法律援助服務站與心理咨詢工作室,形成‘法律+心理’雙軌服務機制。這種機制打破了傳統單一化解模式的局限,推動基層矛盾糾紛多元化解從‘單一化解’向‘綜合施治’全面升級,讓群眾在解決法律問題的同時,獲得心理層面的疏導與支持。”綏化市綜治中心有關負責人介紹。

    精準嵌入優服務織密基層治理“立體化”服務網

    據介紹,綏化市法學會通過“三融三共”路徑,推動法學會法律服務站點與綜治中心深度融合,構建起全方位、多層次的服務網絡:

    ——在功能融合上,融入綜治中心整體功能布局,共建法律服務站、矛盾糾紛化解聯系點和法律心理咨詢室等功能區,實現服務場所的優化配置;在網格融合上,融入基層治理網格體系,在市、縣、鄉三級綜治中心設立法學咨詢專家工作室和法律服務聯系點,將法律服務延伸到群眾“家門口”,打造便捷高效的法律服務圈;在數字融合上,融入數字化治理體系,共用綜治中心大數據平臺,通過線上咨詢、視頻調解、線下辦理相結合的服務模式,精準對接群眾法律需求。


    綏化市法學會有關負責人介紹,10名市法學會法學咨詢專家團隊入駐綜治中心后,通過參與案件調解、提供法律意見、開展法治宣講等方式,顯著提升了市綜治中心的服務力度和專業水平。

    同時,綏化市法學會法律心理學研究會的5名專家入駐綜治中心心理咨詢工作室,實行日常值班和預約制服務相結合模式,與法律服務站形成功能互補。群眾在這里既能獲得專業的法律答疑,又能接受針對性的心理疏導,實現矛盾化解從“治標”到“治本”的跨越,讓基層治理更有溫度。

    雙軌發力提質效激活基層治理“全鏈條”新動能

    在綏化全市各級綜治中心,法學咨詢專家團隊與心理專家團隊協同發力,形成了“法律護航+心理護航”的雙軌服務模式,成為矛盾糾紛的“化解器”、法治宣傳的“橋頭堡”和心理疏導的“暖心站”。

    在法律調解領域,專家團隊憑借專業的法律知識和豐富的調解經驗,成功化解了多起復雜糾紛。

    2020年4月,王某會將其承包的4.44畝土地轉包給王某,王某在該地上建造溫室并種植樹木。2024年,與王某會家土地相鄰的黃某偉在轉讓自家承包地時發現面積少了0.8畝,經專業測量發現是王某建溫室時誤占了黃某偉承包的部分土地。黃某偉堅持要求王某拆掉部分溫室并賠償損失,王某則認為拆除溫室損失過大,雙方于2025年2月來到市綜治中心。駐中心的法學會法學咨詢專家詳細了解情況后,依據農村土地承包法等相關法律法規,結合當地土地流轉慣例進行調解。最終,雙方自愿達成協議:王某給付黃某偉2020年至2024年0.8畝土地租賃費5000元,自2025年至2027年,每年給付黃某偉0.8畝土地租賃費1000元。這起土地糾紛的成功調解,既維護了當事人的合法權益,又避免了訴訟帶來的時間和經濟成本消耗。

    在心理疏導領域,綏化市法學會法律心理學研究會專家同樣發揮著重要作用。張女士因鄰居李先生家房屋漏水導致其家中部分裝修損壞而產生糾紛。雙方就賠償金額和維修責任僵持不下,多次發生激烈爭吵甚至差點動手,社區多次調解未能達成一致。因此,張女士出現焦慮、失眠等癥狀,情緒極不穩定,對生活和鄰里關系感到絕望,甚至產生報復念頭。

    張女士來到綏化市綜治中心后,心理咨詢專家王樹和先以傾聽和共情的方式安撫她,并引導她充分傾訴內心的委屈與憤怒,釋放積累的負面情緒。待張女士情緒稍緩后,王樹和采用深呼吸、漸進性肌肉松弛法等放松訓練緩解其身體緊張,幫助她客觀分析糾紛,認識報復行為的嚴重后果、積極溝通對解決問題的重要性;引導張女士換位思考,理解對方在處理問題中可能存在的難處。之后,王樹和聯系社區工作人員再次組織雙方調解。經過多次溝通,張女士情緒穩定,打消了報復念頭。在后續調解中,雙方態度有所緩和,最終達成合理賠償和維修協議,鄰里關系恢復正常。

    創新實踐樹品牌探索基層治理“可復制”新經驗

    綏化市法學會在綜治中心規范化建設中的創新實踐亮點紛呈,通過一系列舉措打造了具有地方特色的服務品牌。推行“百名法學家百場報告會”聯建機制,組織法學咨詢專家依托各縣(市、區)綜治中心,深入基層開展常態化走訪與風險排查,及時發現和化解潛在矛盾;助力“一站式”矛盾糾紛化解體系建設,聯動公安、信訪等多個部門資源,建立健全矛盾聯調、問題聯治、風險聯控的工作機制;依托法學會法律服務站點,積極培育基層法律人才隊伍,通過集中培訓、以案釋法、實踐鍛煉等方式,已培育“法律明白人”1.2萬余名,這些“法律明白人”活躍在基層一線,有效激發了群眾自治活力;構建市、縣、鄉三級公共法律服務實體平臺,實現了法律服務在地域和群體上的全覆蓋,讓群眾隨時隨地都能獲得法律幫助。

    其中,因“法律+心理”助力綜治中心建設服務模式成效顯著,綏化市綜治中心被命名為黑龍江省法學會法學咨詢專家聯系試點單位,為新時代綜治中心建設提供了可借鑒、可復制的“綏化樣本”,為其他地區推進基層治理創新提供了有益參考。

    “展望未來,綏化市法學會將持續深化‘法律+心理’服務品牌建設,不斷探索基層治理新路徑,推動基層治理水平再上新臺階。”綏化市法學會有關負責人表示。

    據介紹,綏化市法學會將助力綜治中心打造集線上法律咨詢、心理測評、視頻調解、進度查詢為一體的線上服務平臺,實現“數據多跑路,群眾少跑腿”的服務目標;進一步拓展服務覆蓋面,在產業園區、商圈、大型企業等矛盾糾紛集中區域增設法學會法律服務站點;有效發揮法學專家咨詢作用,組織其定期參與重大決策論證、復雜矛盾調處、法治建設評估等工作;強化法治宣傳與心理教育工作,通過“法律明白人”培訓、心理健康講座、法治文藝匯演等群眾喜聞樂見的活動,培育群眾法治意識與健康心態,推動形成辦事依法、遇事找法、解決問題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良好社會風尚,為基層社會治理現代化譜寫出更加精彩的新篇章。

    相關報道
    分享到:

    中共中央政法委員會主辦

    Copyright 2015 www.www.chinagohig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備 14028866 號-1 中國長安網 ? 2017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