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國新城”扶余市素有“糧豆之鄉、畜牧天堂”的美譽。這里人員結構復雜,人口流動性大,矛盾訴求多樣。如何創新基層治理模式、筑牢轄區平安防線,是吉林省扶余市公安局士英派出所一直以來都在積極探索的問題。
近年來,士英派出所堅持深耕預防警務、平安警務,加強與有關部門、單位和基層組織的協作配合,推動社會治安聯防、服務管理聯抓、治理工作聯動、矛盾糾紛聯調、基層平安聯創取得實效,實現基層社會治理提檔升級。
融合治理
讓“老破舊”住出“安全感”
“以前小區的環境很差,治安也不好,住著一點安全感都沒有……”在工商小區居住了十幾年的李大娘感嘆道,“我在這里居住幾十年,最有發言權。現在不一樣了,路修好了、門衛有了、監控安了,晚上睡覺都安心多了!”
工商小區地處扶余市主城區,屬于典型的老舊小區。小區內現有樓房3棟、居民113戶,居住實有人口382人,個體服務業8家。小區房屋年代久遠,居住人員復雜,矛盾糾紛多發,警情居高不下,一直都是士英社區治理難點。
2023年,士英派出所探索社區警務深度融合社區治理工作機制,聯合社區、街道各職能部門,依托“警地融合”“警民融合”工作機制,以提升基層社會治理能力水平為目標,積極推進派出所所長進街道黨工委班子、社區民警進居委會班子,主動化解各類矛盾糾紛,積極協調解決社區的難點問題,協助街道黨委和社區管委會做好法律政策宣傳和治安安全防范工作,打通服務群眾的“最后一公里”。
士英派出所深化警民關系,廣泛開展群防群治工作。在派出所的不懈努力下,工商小區居民的安全感顯著提高,小區和諧度顯著提升,曾經的“老大難”小區已成為人人稱贊的“平安大院”。在此基礎上,士英派出所持續提高見警率、管事率、知曉率,深耕善治、強基固本,不斷提升基層警務工作效能,全力打造老舊小區社會治安治理新樣本。
貼近民生
讓“菜籃子”拎出“幸福感”
人間煙火氣,最撫凡人心。一座城市最具“煙火氣”的地方就是老百姓生活圈里的農貿商鋪。它是重要的民生基礎保障,也是展示城市治理水平的重要窗口。
“李嬸兒,又來買菜了啊!”“老徐,今天買那么多肉整啥好吃的啊?”一大早,士英派出所民警王文達便出現在轄區農貿商鋪,跟隨居民一起“逛早市”。這是士英派出所針對“早間市場”推出的“早警”勤務模式。
針對清早時段農貿商鋪人流量較大、易發生扒竊的實際情況,士英派出所仔細研判,將警力精準投放在高峰時段。工作中,派出所民警、輔警聯合社區網格員、市場管理員、“平安藍志愿者”等力量,通過步巡的方式,維護早高峰期間農貿商鋪的治安秩序,進一步拉近警民關系。通過提高見警率,降低發案率,持續規范市場秩序,讓老百姓獲得更多安全感,讓“菜籃子”拎出更多幸福感。
為守護轄區群眾“舌尖上的安全”,士英派出所主動與相關職能部門對接,研究管理辦法,并對市場內商家逐個進行約談,宣講法律法規,抽查商品質量,確保商家規范經營、商品質量放心、價格公平公道、市場秩序良好,讓老百姓逛得開心、買得稱心、吃得放心。
警企共管
讓“老百姓”逛出“舒適感”
治安環境復雜、投入警力有限、安防力量薄弱、消費糾紛頻發……這是士英派出所轄區的特點。據悉,士英派出所轄區內有金融、文化、商貿、娛樂等領域的企業商戶800余家,大小商業街、廣場等17個,大型多業態商業綜合體2個,“九小場所”486家,流動人口約2萬余人,呈現出人流量大、人員復雜及求助、糾紛、滋事類警情居高不下的治安特點。為護航商圈平安發展,讓老百姓逛出“舒適感”,士英派出所交出了一份令人滿意的“答卷”。
“葛警官,張警官,今天又來巡查了?”某超市員工孫大姐親切地與民警打著招呼。“張老板,和顧客溝通要注意方式方法,和氣生財!”正在巡邏的民警葛昕雨、張成業熱情地和商戶交談著。日復一日的巡邏防控,讓他們對商圈內每家商鋪的情況都了如指掌。
為創建平安商圈,士英派出所聚焦治安防范、物業糾紛、消費糾紛、安全應急等領域的突出問題,聯合商場保安、商鋪業主,在重點時段、重點部位開展巡邏防控工作,最大限度將巡防力量部署到大型商圈、大型商超等人流密集區域。
“我們嚴格落實見警察、見警車、見警燈‘三見警’工作機制,對存在問題的商戶及時進行約談,落實督促整改,強化主體責任落實和自治共治管理,形成了多方齊抓共管、聯防聯控的警群防控體系。”士英派出所所長林立剛說。
士英派出所以“平安底色”渲染群眾“幸福成色”,奮力打造新時代派出所基層基礎工作新樣板,筑牢平安建設根基,譜寫了平安扶余新答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