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嘀——”隨著一聲清脆的提示音,遼寧省沈陽市大東區社區矯正中心的大屏幕上立即彈出一條預警信息:社區矯正對象張某的活動軌跡出現異常。工作人員立即啟動應急預案,不到10分鐘就通過手機定位和視頻連線確認了具體情況。這是沈陽市“智慧矯正”工作的場景。今年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社區矯正法》實施五周年。沈陽市司法局堅持黨建引領與社矯業務雙融雙促,不斷健全社矯監管體系,強化科技賦能,提升幫扶質效,創新推出“1+2+3+4”系列舉措,精心打造“管得住、矯得好、零事故”沈陽特色品牌。
沈陽市渾南區司法局聯合渾南區人民檢察院,邀請心理咨詢師對未成年社區矯正對象進行心理輔導。
一個目標
體系化建設筑牢根基
“我們始終堅持把黨建引領貫穿社區矯正工作全過程。”沈陽市司法局有關負責人說,“沈陽市已構建起完備的社區矯正組織體系,設立1個市級、13個區縣(市)級社區矯正機構,堅持黨委統一領導、司法行政部門組織實施、相關職能部門密切配合的領導體制和工作機制。”
不僅如此,沈陽市兩次修訂《沈陽市監督管理標準化規范》、制發《沈陽市教育矯正工作指南》、形成《沈陽市社區矯正工作操作流程表》,厘清職責邊界,逐級明確責任,已形成了完整的責任鏈條。
兩類人群
精準幫扶彰顯溫度
“謝謝你們沒有放棄我!”在鐵西區社區矯正中心,24歲的小王眼含熱淚對心理咨詢師說。因一時沖動觸犯法律,這個大學生曾一度自閉。鐵西區司法局為他量身定制了“一人一檔多方案”,不僅安排為其提供專業心理咨詢,還為其聯系了實習單位。
“我們加大對未成年社區矯正對象教育幫扶力度,針對現有對象成立了個性化矯正小組,開展一對一心理輔導,并根據管理級別及家庭變故、心理波動等情況及時調整方案,做到‘因人施矯’。”渾南區司法局有關負責人介紹道。
沈陽市司法局有效組織社區對矯正對象和安置幫教對象這兩類重點人員開展幫扶工作。目前,全市社矯機構積極探索“矯行”與“正心”相結合的方式,引導社矯對象自覺遵守制度:市一級組織策劃的“春風送暖,‘矯’出成效,‘正’當其時”活動,和平區開展“大力弘揚雷鋒精神聚‘和’社矯互助力量”捐助活動,沈河區、蘇家屯區、法庫縣到養老院開展義務勞動。
三級聯動
協同治理形成合力
“咚咚咚”,一陣清脆的敲門聲響起。遼中區司法局工作人員和社區黨員志愿者一起來到社區矯正對象老張家進行走訪。“老張,我們來看看您最近生活上有什么需要幫助的。”“快請進!上次你們幫我聯系的保安工作,我已經通過試用期了。真是太感謝了!”
康平縣在矯人員于某為司法所送來錦旗,滿懷深情地說:“感謝你們對我的幫助和引導,以前不懂法,走歪道掙錢,想想都后怕,現在走正道掙錢,我很快樂。”
沈陽市實施“黨建+矯正”雙融雙促工程,將“黨派我來的”主題實踐活動與“敲門行動”有機結合,全覆蓋式走訪重點人員。構建“黨組牽頭—支部落實—黨員帶頭”三級責任體系,全面分析研判客觀存在的薄弱環節,找準安全穩定風險隱患關鍵點,完善安全穩定風險隱患防范舉措。
四化建設
科技賦能提質增效
走進新民市社區矯正中心,大屏幕上實時顯示著社區矯正對象的動態信息。“我們實現了‘行知去向、動知軌跡、違規警示’……”工作人員一邊操作系統一邊介紹。
沈陽市司法局全面依托省司法廳社區矯正平臺,推出“每日巡臺”工作機制,全市社矯系統每日不定時進行網上巡查,堅持365天“不打烊”,及時辦理各項流轉業務及處置各類預警信息,實現平臺“六項重要預警”即時清零。
如今,沈陽市司法局以省級規范化社區矯正中心建設為切入點,以“現代化、規范化、信息化、智慧化”為目標,全面提升全市“智慧矯正”工作水平,已實現13個區縣(市)省級規范化社區矯正中心全覆蓋。“我們要讓科技有溫度,讓監管有力度,讓幫扶有深度。”沈陽市社區矯正管理局有關負責人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