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8日上午,首都北京,人民大會堂。
慶祝中華全國總工會成立100周年暨全國勞動模范和先進工作者表彰大會正在隆重舉行。河北滄州鹽山縣人民法院審判委員會委員、執行局局長李立華,光榮地領取了全國先進工作者榮譽證書,內心無比激動、振奮。
這不是她第一次獲得國家級榮譽。此前,她還獲得過雙百政法英模、全國模范法官、全國優秀法官、全國法院先進個人、全國法院辦案標兵、河北省十大法治人物等稱號,并榮立一等功1次、二等功1次、三等功2次。
作為執行崗位為數不多的女法官,李立華夙夜在公,雷厲風行,僅最近三年便執結案件1500余件,執行質效連續多年位居鹽山法院第一,在全省法院系統排名前列。
“既然選擇了這份職業,就要對得起人民。”榮譽的背后,是李立華扎根基層法院25年,堅守初心、公正司法,用滿腔熱忱書寫司法為民情懷、毅然前行的鏗鏘步履。
“要干,就干出個樣兒來”
李立華今年48歲。2016年前,她在鹽山縣法院從事刑事和民事審判工作,連續多年年均辦案200件以上,無一超審限、無一發還改判、無一涉及信訪。
她在案件審理崗位上游刃有余,新的工作挑戰又向她發出召喚。2016年春節剛過,伴隨著全國“基本解決執行難”戰役的全面打響,鹽山法院向“執行難”發起總攻。李立華敢啃“硬骨頭”、能打“攻堅戰”的特質日益彰顯,因崗位的需要,她迎來職業生涯重大轉折——被調至執行崗位。這對她而言,是一個全新且充滿挑戰的領域。
一上任,李立華就接手了100多件執行案件。開啟“白加黑”工作模式,整理卷宗,和申請執行人逐個溝通、一一見面,全方位了解案件執行線索……因為要趕進度,她每天接待30多名申請執行人,一天下來,口干舌燥,聲音嘶啞。
“要干,就干出個樣兒來!”李立華的話語擲地有聲。
一個月后,她成功執結案件20件,執行金額達100多萬元。截至當年8月,100多件執行案件全部畫上了圓滿的句號。
提到這些執行過的案件,一起長達兩年、涉及200多名村民與村委會因土地承包引發的群體性糾紛至今讓李立華印象深刻。
“‘釘子’再難拔也要把它拔掉,‘骨頭’再難啃也要把它啃下來!”這是李立華的倔強,也是她的堅守。
“當時村民情緒很激動,案件復雜程度遠超想象。”對此,李立華二話不說,在村上吃住一個星期,實地勘察、挨家挨戶調查走訪。最終,在她的不懈努力下,雙方達成和解,百余名村民敲鑼打鼓,將一面錦旗送到法院,表達對她的感激與敬意。
“那天,她11點來的村里,連屋都沒進,一口水不喝,辦完了案子馬上趕往下一個現場。”一起土地糾紛案件的申請人評價李立華說,“李法官把村民的事當成自己的事,俺們從內心里非常感動,感謝李法官公正公平地為我們做主。”
在執行崗位深耕多年的李立華,不僅積累了豐富的經驗,還善于創新工作舉措。她優化執行團隊配置,設立執行接待窗口,推出線上服務平臺等機制,通過線索摸排、約談反饋、梳理評估等過程,對執行案件進行繁簡分流……一套“組合拳”下來,鹽山法院執行效率顯著提高。
在護航經濟發展方面,李立華牽頭推出優化營商環境“三大舉措”,設立涉企案件“綠色執行通道”,探索建立“企業白名單”,完善債權轉股權等多種執行方式妥善解決涉企糾紛,保障企業合法權益。
2024年10月,鹽山法院設立“產業園區”特色法庭,李立華兼任負責人。短短4個月,法庭審理涉支柱產業類案件156件,審結107件,其中調解撤訴77件,實現了簡案快審、繁案精審、裁判統一,當地法治化營商環境進一步優化。
李立華長期扎根基層,全心全意為群眾紓憂解困。她的事跡還曾被拍成微電影,在網絡上廣為流傳。
既有溫度,也有力度
“多為人民辦案,我的工作才有價值。”這是李立華常掛在嘴邊的話。李立華深知,執行工作不僅是法律權威的彰顯,更是對人性溫度的守護。
在辦理一起追索勞動報酬執行案中,李立華經調查了解到,該公司經營狀況良好,只是受客觀因素影響才拖欠工資。她沒有貿然采取強制措施,而是耐心督促公司履行義務。在她的努力下,被執行公司隔日便開始支付部分工資。幾天后,工人們順利拿到了全部剩余工資,案件圓滿執結。
“能解開的結,絕不用刀切。”這份溫情的背后,是李立華對法律尺度的精準把握。然而,當面對惡意逃避執行的被執行人時,她毅然化身正義的利劍,以雷霆手段捍衛法律尊嚴。
2023年,一件擱置三年的案件迎來轉機。得知遠在浙江的被執行人有履行能力卻拒不履行還款義務,李立華立即調配干警,連夜帶隊驅車10小時,在凌晨時分抵達現場。
面對被執行人及其親友的抗拒,李立華果斷指揮,將抗拒執行人員控制,并對被執行人車輛扣押,后連夜趕回鹽山。最終,被執行人將所欠執行款50余萬元一次性履行。
在執行一線工作,遇到各種不配合甚至刁難已是常事,李立華還曾面臨過生命威脅。
在一次執行任務時,為了拘傳一名長期在外躲債的“老賴”,李立華和同事驅車趕到被執行人所在地。沒想到,在拘傳被執行人到庭過程中,其家屬得知消息后,瘋狂地駕駛面包車追趕,并在途中加速追逐、撞擊執行警車,造成警車損壞。
待警車停穩后,李立華下了車。猛然間,面包車再次啟動,直沖而來。李立華沒有絲毫懼怕,穩穩地站在原地,眼神中透露出無比的堅定。最終,面包車在距離她不到一米的地方停住了,車輪緊急剎車的刺耳聲、車輛高速行駛帶來的呼呼風聲,都沒能動搖李立華分毫。被執行人家屬徹底被李立華的氣勢所折服。不到三日,被執行人將所欠貨款分厘不差地交到了法院。
“百姓心中有桿秤”,李立華始終堅信這一點,“你為他們傾心辦案,他們就會信任你。”
“法官的價值,不能用金錢來衡量”
清正、廉潔,是人們對李立華深刻的印象。
這些年來,有些當事人明知送錢送物會在李立華面前“碰釘子”,但還是要“試試看”。
在某公司申請執行某能源技術有限公司買賣合同糾紛一案中,執行標的額400余萬元。被執行公司瀕臨倒閉,銀行存款所剩無幾,幾個股東被追加為被執行人。一天晚上,李立華丈夫的朋友受其中一個股東之托,帶著一幅畫、一些現金和一箱奶來到家里,請求李立華“照顧”。
“你把錢和東西拿回去,我不能幫你,你也不要管這個事,你知道我的脾氣,別因為這件事影響咱們的關系。”李立華態度堅決,毫不含糊。
說情人見她要發火,只好把畫和現金收回。
李立華又把那箱奶提了出去:“這箱奶你也拿回去。”
“這是我給孩子的。”
“你拿走,我們家什么都不缺。”
說情人只好悻悻而去。
事后,李立華特意叮囑丈夫:“以后涉及案件的事,別讓他們到家里來找我。要是咨詢,就讓他們打電話,或者到單位找我。”
上門送禮行不通,迫于壓力,被執行人只好主動與申請人聯系,雙方將見面地點約在北京的一個會館,同時,他們還聯系了李立華,希望法官能到場進行調解。
見面當天,李立華和同事進入房間,雙方當事人都在。被執行人見李立華來了,立馬要求服務員開酒席。李立華果斷拒絕:“我們是來談事的,要不我們先走,等你們吃完了我們再來。”對方見李立華態度堅決,只好同意“先談事”。
李立華等人與雙方當事人談了3個多小時后,雙方達成執行和解協議。手續辦完,已經快到下午2點了。被執行人極力挽留李立華等人和他們一起吃飯,被婉言謝絕。后來,被執行人陸續將幾百萬元執行款履行完畢。
李立華在執行案件中的一言一行,深深感動了河北某公司負責人。對方稱李立華人才、人品都難得,并幾次向她及其家人提出,聘請她擔任該公司的副總經理,負責公司法務與合同洽談,年薪六七十萬元。
面對可觀的年薪,李立華沒有絲毫動心:“辦案,我還行,除了辦案我真的什么也不會,我不是做生意的料。”
事后有人問李立華,回絕了高薪聘用是否后悔,李立華說:“如果看工資,我們和生意人真是天壤之別。但是,法官的價值不能用金錢來衡量!”
“媽媽好像感動了很多外面的人”
“拼命三郎”是同事們對李立華的稱呼,她平均每天工作15小時。也因如此,她對家庭充滿了虧欠。
李立華有兩個孩子,由于他們夫妻工作都十分繁忙,無奈,只好把女兒送到異地的外公外婆家生活、學習,兒子則主要由爺爺奶奶接送上下學。
李立華仍記得,有一天,公公身體不適,接兒子放學的任務交給了她。當天,她正在執行一起借款合同糾紛案件。被執行人拒不履行義務,李立華與對方斗智斗勇,全神貫注地想辦法解決問題。時間一分一秒地過去,她完全沉浸在工作中。19時許,在她的不懈努力下,雙方當事人終于達成和解。
這時,她才突然想起兒子放學已經過去了兩個多小時。急匆匆趕到學校,不見兒子蹤影,親戚朋友家找了個遍,仍然未果,請派出所幫忙尋找,還是一無所獲……22時左右,李立華終于在公婆家附近的磚垛旁找到了孩子。他趴在廢墟上睡著了,臉上還掛著淚痕……
“孩子,媽媽對不起你!”李立華緊緊地把兒子摟在懷里,淚水奪眶而出。
讓李立華內疚的,還有很多次無奈的爽約。
她一般兩個多月才能見一次在外地的女兒,可常常是答應了陪孩子,卻因工作臨時出現狀況而選擇工作。女兒曾鄭重其事地吐槽:“她不是一個稱職的媽媽,也不是一個稱職的女兒。每年生日她都不陪我過,姥爺生病的時候,她只陪了一個晚上,就回去忙工作了……”但是,女兒話鋒一轉:“媽媽好像感動了很多外面的人。”
的確如此,這些年來,李立華聽到的感謝聲數不勝數。一起借款糾紛案件的申請執行人王軍萍說:“感謝人民法院培養了一位好法官,感謝她的父母養育了這么一個好女兒。”
說起這些,李立華有些哽咽,她說:“我這些年的確很愧對我的家人。”但她相信,孩子長大后一定會理解自己。
令她欣慰的是父親懂她,“父親常教導我,既然選擇了這份職業,就要對得起人民。所以,人民給了我權力,我要為人民所用。有了他們的信任與托付,我感到特別幸福。”